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感染控制流程在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7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实施基于循证的感染控制流程,在实施前抽查门诊医务人员50名归纳为实施前组,实施后抽查门诊医务人员各50名归纳为实施后组。评价并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及标准预防执行情况;评价并比较两组门诊消毒隔离质量、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组感染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及标准预防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施后组无菌操作、无菌物品保管、隔离防护、消毒灭菌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施后组分类、打包、转运、交接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实施基于循证的感染控制流程,通过加强对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改进操作流程、重点督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门诊感染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门诊消毒隔离质量、确保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黄丽丹  何雪琪 《中外医疗》2012,31(17):105+108-105,108
目的分析和总结综合性医院门诊感染控制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门诊注射室物品带菌情况及空气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控措施。结果院感科分别于实施前与实施后门诊室注射室的空气、医护人员手、门把手、治疗盘、桌面等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相关措施实施后以上各指标合格率较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管理措施及定期监测是减少综合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源的重要措施。提高综合医院门诊注射室管理可减少交叉污染,从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门诊换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探讨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的预防门诊换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换药室做到合理布局、定时消毒,做好无菌物品的管理,落实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结果提高了换药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从制度入手,健全管理,落实消毒灭菌工作,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控制基层医院门诊换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仕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33-2134
目的:控制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发生,降低感染,提出门诊注射室抗感染管理的护理对策。方法:抽查我院2009-2010年门诊注射室医务人员的手、物品表面、无菌物品、空气进行细菌学培养,观察感染结果。然后采取随机抽样对26名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注射前、后洗手及手消毒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门诊注射室医务人员的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物品表面、空气监测(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菌物品监测(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手消毒后均可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感染卫生学标准,护理前明显高于护理后(P<0.05)。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护理措施在门诊注射室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从1998年起通过对本院门诊输液室的布局、环境的卫生消毒、静脉穿刺操作、医用物品的管理、废物的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同时提高检查力度。结果有效地控制了门诊输液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门诊医院感染率由抓管理前的0.41%下降至0.017%。结论通过严格管理,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6.
李霞 《包头医学》2013,37(1):61
目的:加强门诊采血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和降低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依据门诊采血室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潜在感染易感因素(门诊抽血室为半开放式格局),制定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制度,规范门诊采血室感染管理工作,是杜绝门诊采血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结论: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  相似文献   

7.
陈桂香 《中外医疗》2012,31(19):148-148
目的对门诊注射室的感染管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门诊注射室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确定控制目标,遵守标准的预防准则,加强医务人员手、物品及环境等管理。规范洗手以及预防针的刺伤工作后,门诊注射室的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形成规范化与制度化。结论加强门诊注射室的感染管理及控制,不仅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确保医务人员及病患的身体健康,而且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 抽查2007年至2009年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物品表面、无菌物品、空气、使用中的戊二醛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物品表面、空气监测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菌物品、戊二醛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门诊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保医院口腔科的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导致口腔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感染管理制度.结果 对口腔科门诊的诊疗室的空气,无菌物品以及医护人员的手等方面加强消毒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结论 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灭菌能极大的加强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红丽  韩燕  熊贵忠 《中国医疗前沿》2013,(15):114-114,103
目的规范社区医院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患生命安全。方法探讨社区医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规范科室布局,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是保障医患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方法:1997年起对本院门诊输液室的布局、医护患者的意识、静脉穿刺操作、物品消毒及废物的处理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范对策,结果:有效地控制了门诊输液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由原来的(即抓预防管理前)0.51%减少至0.012%,结论:通过一系列改革改进,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2.
李婕 《基层医学论坛》2011,(Z1):113-114
目的探讨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从发热门诊的建设布局;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消毒隔离管理等各方面综述发热门诊的管理现状。结果完善发热门诊的建设;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健全制度、流程、岗位职责;严格消毒隔离管理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结论发热门诊的设立和加强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防控SAR S、禽流感、甲型H 1N 1流感疫情等烈性传染病,控制传染源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针对门诊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手术环境.结果 无菌切口感染率为0.2%,特殊感染手术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加强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实施有效地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陆玉娣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29-1130
目的研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高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最大限度地控制门诊口腔科医院内感染,保护了医生的健康安全。结论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控制措施得当,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断减少妇科门诊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重点规范手术室的消毒,手术物品的灭菌,严格术者洗手和严格常规操作,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室内细菌培养。结果:经过严格的防控措施,使妇科手术医院感染的人数下降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依据规范科学的管理,有利于门诊患者手术的安全,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尹晋雯  袁梅 《吉林医学》2012,33(21):4700
目的:加强微创门诊消毒隔离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各种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流程,重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质量监测和反馈。结果: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诊疗环境,有效地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感染管理措施,微创门诊的诊疗工作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洪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26-3628
目的: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物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达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对供应室可能产生感染隐患的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结果:改进后的供应室工作流程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下降为零。结论:建立及完善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布局,改进消毒和物品流通的流程,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门诊外科换药的安全系数,加强对各项护理行为和护理程序的管理,防止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全面保证护理质量.方法: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的门诊换药科室完善了相关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主要有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完善门诊换药室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知识的强化培训,定期对门诊进行通风换气等.结果:在实施安全管理之后,门诊外科换药合格率接近100%,几乎没有发生感染的病例.结论:提高门诊外科换药护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控制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门诊输液医院感染存在问题。结果 门诊输液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消毒管理办法》,选择合理的消毒方法,控制门诊输液医院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八定律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把关键制度、关键流程、关键人员、关键时间、关键器械物品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20%,进行重点管理.结果:实施二八定律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率较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应用二八定律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保证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