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湿化效果。方法:选取EICU因各种原因所致昏迷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使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面罩雾化湿化方法给氧,两者湿化液均为灭菌注射用水。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重点观察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氧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湿化效果、氧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痰痂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提高人工气道的加温加湿效果及氧疗效果,改善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周小梅 《右江医学》2007,35(1):50-51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利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2010年8月-2011年4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中和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的气道湿化中效果满意,无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刘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61-146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氯化钠液配伍盐酸氨溴索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0.45%氯化钠液加盐酸氨溴索,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液加盐酸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痰液性状以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痰液性质改善优于对照组,副作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0.45%氯化钠溶液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化液,可提高湿化效果,稀释痰液,减少副作用,优于0.9%氯化钠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研究组给予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吸痰效果、吸痰次数、每日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湿化适中占比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日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持续湿化联合精准吸痰在ICU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应用可提高湿化适中占比,减少吸痰次数和护理时间,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湿化联合精准吸痰。  相似文献   

8.
董艳  魏丹  王昊   《中国医学工程》2013,(5):48-48,5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依据气道湿化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与间歇气道滴注法气道湿化配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和专业雾化器雾化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治疗,研究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和痰痂形成各指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蒸汽加温、配合专业雾化器雾化的湿化方法,既方便又安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气道损伤,降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气管切开长期氧疗Ⅲ度痰液黏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观察组40例,使用人工鼻吸氧的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气道湿化不足2例,对照组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气道满意32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痰痂形成2例,对照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气道黏膜出血观察组3例,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呼吸湿化治疗仪用于气管切开长期氧疗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人工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内电子输注泵加温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电子输注泵加温后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电子输注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持续不间断,气道湿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雷胜霞  王薇  毛利平 《吉林医学》2012,33(17):3756-3758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推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推注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推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为注射器间断推注法湿化,观察组32例为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滴注湿化法。结果两组湿化效果比较,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镇痛泵持续滴注湿化法可明显减少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省时省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左娟 《大家健康》2013,(1):28-29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气道内湿化与间断气管内滴药对气道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实验组2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会影响湿化效果;实验组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两种气道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脱机后行气道湿化7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间隔交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对照组37例,采用间断氧气驱动雾化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呛咳次数、平均例/日吸痰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痰培养阳性例数以及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呛咳次数、例/日吸痰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及痰培养阳性数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氧气驱动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器滴速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88%(21/24)、54%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效果好,可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自2009年3月-2010年1之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道湿化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输液泵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观察组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60例应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和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2~5min实验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湿化的维护效果.方法:选择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湿化,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湿化,观察痰液黏度、活菌比例.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活菌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气道持续恒温湿化维护,湿化液浓度采用0.45%氯化钠低渗液稀释痰液效果优于0.9%氯化钠等渗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西省七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2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气管插管导管接呼吸机加热湿化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管壁上增加一条湿化管,紧贴在管壁内与导管形成整体,建立专门的湿化通道。比较2组持续湿化后吸痰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吸痰量、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等)与安全性指标(指湿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出血、SaO2<95%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湿化合格率、吸痰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吸痰次数、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高气道阻力发生率及湿化并发症(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SaO2<95%)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2组湿化后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湿化气管插管装置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湿化合格率、吸痰量明显提高,留置气管插管时间及湿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