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门诊输液患者4 0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4 00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及对药物使用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68例静脉输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11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输液药物种类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种类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68例门诊输液患者中有11例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输液速度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速度快以及输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独立性因素;分析不良反应药物分布发现,头孢菌素类45. 45%、喹诺酮类27. 28%为主要药物。结论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门诊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以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丁雪菱  高良敏 《当代护士》2021,28(5):119-121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自愿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抽取例数总计220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计120例,给予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儿共计10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静脉注射成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属满意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优化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门诊输液室就诊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门诊输液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持续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工作加强持续质量管理,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结论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9年4月~2011年2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34例白血病化疗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7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便秘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3.4%、31.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白血病化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4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32±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4±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韩瑞  张爽  周琳  高慧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148-14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日~2020年11月2日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程度[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SUP-P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室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穿刺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管理能够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距离,降低患者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提高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膳食纤维配合腹部按摩对卧床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24例骨折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膳食纤维、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其改善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表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门诊输液室患者4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2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输液前至结束整个过程的系统化护理服务,输液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结果干预组220例患者中±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0例表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0例,对照组220患者中116例表示满意,76例表示比较满意,其余7例表示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间、疼痛评分显著减少,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情绪稳定率及陪护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医疗服务,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医患冲突,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输液室呼叫铃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本院输液室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2015年7~12月输液室的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分析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发生率以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巡视不到位、护士的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不足、患者或家属因素;观察组呼叫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因素众多,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输液室呼叫铃的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66-767
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门急诊输液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差异显著(P0.05)。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输液室自2011年9月~2012年2月期间进行输液治疗的289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3221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发育程度,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合作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69.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各个年龄段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合作率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本科室进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6月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1 0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1 22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结果及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局部肿胀、针头滑落或阻塞、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门诊输液结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主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肛肠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主动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排尿、排便困难的发生率(10.00%、31.6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31.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主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42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8%、93.15%,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股骨骨折患者便秘,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