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干粉作为透析B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实验组采用干粉作为透析B液,对照组采用人工配制的碳酸氢盐作为透析B液,对两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两年的观察可以得出,实验组中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配制的碳酸氢盐透析液容易被污染,成分易挥发,应用联机碳酸盐干粉后患者自我感觉舒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控制血液透析细菌致热源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主要包括透析A、B液、反渗水细菌感染控制,透析器复用处理中致热源和细菌数量控制等,认为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液、反渗水、透析管路复用对细菌致热源的可操作性质量控制改进,可明显减少血液透析(HD)患者远期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体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上海市 10家医院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 ,对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用LAL试剂盒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含量。结果 反渗水细菌培养有 3家医院阳性 ,细菌计数均 <2 0 0CFU/ml,内毒素为 (0 .5 19± 0 .6 87)EU/ml,其中 5家 >0 .2 5EU/ml;A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2 35± 0 .2 2 7)EU/ml;B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6 88± 0 .74 2 )EU/ml;透析液入口细菌培养 3家阳性 ,其中 1家 >2 0 0 0CFU/ml,内毒素为 (1.4 4 9± 3.4 73)EU/ml,其中 1家 >5EU/ml。结论 目前上海市部分血液净化单位仍存在反渗水及透析液的细菌污染 ,应定期检测运血导管、透析器、透析机和透析液的污染情况 ,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系统包括透析机、透析器、透析液、透析用水。反渗水是普通自来水,经过水处理装置,反渗透装置产生的水,透析液由浓缩液(A液和B液)与反渗水按1∶34比例混合制成,A液含各种电解质,B液是碳酸氢钠溶液。我院于1999年开始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院感办监测室要求,每月对透析液进口及出口进行细菌菌落数及细菌类别监测[1]。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反渗水由反渗透机出口提供,管口液由连接血液透析机的管口提供,进口液是透析液,出口液是透析液与人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的透析液。1.2方法用无菌吸管取0.2ml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置3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检测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透析A、B液,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数。结果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392cfu/ml;出口液平均细菌数为196cfu/ml;A液平均细菌数为0cfu/ml;B液平均细菌数为2012cfu/ml;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2cfu/ml。结论入口处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能造成污染,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加强透析液监测。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张万君 《现代护理》2007,13(5):423-424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3.6%[1]。预防营养不良,改善MHD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MHD的生存质量。护士作为直接操作者,在营养护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在透析中心的营养护理因各种原因常常不是很理想。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9月-2005年1月52例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营养评估,制定护理对策,为有效开展营养护理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对象52例患者是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我院行门诊血液透析者,男39例,女13例,血透时间均持续6月以上,每周透析2次8h,透析液为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相关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状况对患者展开调查,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52例(NRS20023分)及营养风险组68例(NRS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科学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无营养风险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深静脉血流感染、心律失常、心绞痛、皮肤瘙痒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总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对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透析期间对营养风险人群加强营养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潜在因素,为临床开展相应的营养支持和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1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情况、营养状况、社会支持和心理状况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以及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对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比例高达46.2%。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是否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陪护(β=1.237,P<0.001)、抑郁状况(β=-1.317,P<0.001)和透析年限(β=0.444,P=0.007)对患者营养风险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析年数较长是患者出现营养状况的风险因素,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陪护以及良好的心情状态是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的保护因素。因此,加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照护和支持,特别是长期透析的患者,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即存在残余肾功能组(A组)和残余肾功能丢失组(B组),运用主观整体评估法及测量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和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来了解开始时及1年后的营养状况,并观察1年后患者的住院率,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整体营养状态较B组均有明显的改善,而再住院率与B组相比较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余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并可减少其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1.
护理学研究     
921576血液净化用水和血液细菌污染状况调查/李云英…//护理学杂志一1992,7(3)一100~102 此文通过对血液净化用水传输管两端的反渗水,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浓缩透析液,穿刺针头浸泡液,动静脉管道内血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分类计数,统计对照,发现反渗水传输至末梢后,又被细菌污染并与反渗水相差明显,末梢反渗水与浓缩透析液混合后,进入透析器前,污染情况明显加重。这就提示同行,必须高度重视净化水输入管道及透析液出口处的消毒,以减少血透患者感染机会。表6(原文提要)921577护理措施对不孕症接受生殖科技治疗妇女社会心理反应与压力感受之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央供液联合透析浓缩液生产系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176例需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桶装A、B液开放式供应方式下透析,观察组采用浓缩液生产系统联合中央供液加B联机干粉的透析液密闭式供应方式透析。应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病相关生存质量(症状、肾病影响、肾病负担、工作状态、认知功能、社交质量、性功能、睡眠、社会支持、医护鼓励、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供液联合透析浓缩液生产系统可提高透析液的品质,对改善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央供透析液系统(CDDS)模式与传统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的不同影响。方法以本中心透龄>6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CDDS实验组和传统透析对照组。实验组的透析液供给采用CDDS模式,对照组的透析液供给采用非中央供液模式。在透析期间给予统一饮食,并拟定透析间期饮食食谱。运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评测两组患者基础营养饮食状况。记录两组患者自2017年10月开始的实验室检查: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结果经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实验组CRP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b、Hb的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应用CDDS超纯透析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透析液联合供应与传统的开放供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5月起在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1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按照病人治疗意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透析浓缩液生产系统联合中央供液系统,加联机B干粉的密闭式供应方式透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桶装A、B浓缩液单机开放式供应方式透析,比较两组病人0个月、6个月、12个月微炎症评定指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清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含量的差异。[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微炎症评定指标组间处理因素、时间因素、组间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结果均有影响(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联合供应透析液进行中长期透析,微炎症指标含量变化幅度小于传统开放供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出对策.方法 对9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化指标评估及主观全面营养评估.结果 98例患者经综合营养评估,良好25例,轻-中度营养不良31例,重度营养不良42例,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偏低.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应加强饮食治疗宣教,以提高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2005年3月,我科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590次,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32~79岁,平均47.6岁;患者均进行规律血透,3次/周,血透时间3~73个月,平均25.4个月;其中伴有严重皮肤瘙痒23例,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8例,顽固性高血压10例,食欲欠佳5例,体力较差7例。1.2方法采用On-line透析机高通透性F60型聚砜膜滤过器,膜面积1.3m2。用反渗水稀释碳酸氢钠干粉后与A液混合,通过机械配比系统配制出标准的电导度14.3mS/cm,透析液两次经过微粒子过滤器产生…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49-1850
分析和研究饮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及营养状况影响。我们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营养干预组53例与常规干预组53例。营养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饮食营养干预;常规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机体营养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评分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将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应用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其对降低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及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下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实施MDT模式下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素养、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模式下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提升MHD患者健康素养,改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非低钙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低钙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钙透析液(Ca~(2+)浓度为1.25 mmol/L),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液(Ca~(2+)浓度为1.50 mmol/L),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a、T-Ca×P显著下降,血清i PTH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T-Ca、T-Ca×P显著升高,血清i PTH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Ca、T-C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 PT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低钙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可以降低血清高钙负荷,改善甲状旁腺过度抑制状态与心血管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价各种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7例,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饮食记录和分析、体测量、生化指标.随访截止时间 2009年6月,记录生存、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指标对预后的影响,ROC 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死亡的效果.结果 36个月后,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例转为肾移植,1例转为腹膜透析,23例死亡,共27例(28%)退出血液透析.主观营养评估SGA评分良好组生存率明显高于SGA营养不良组(P=0.000),SGA、饮食蛋白摄入、血白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G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最大,是预测死亡效果最好的营养指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良好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者,SGA是最有效预测患者死亡的指标,而且简单易行,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