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科的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及相应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采用早期综合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和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6 h内的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姚景优 《妇幼护理》2022,2(3):697-699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到本院治疗的小 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 术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实施强化气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7月~2015年5月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的患儿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强化组30例,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强化组患儿在术后实施强化气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肺不张3例、气胸1例,而强化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肺不张1例。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实施强化气道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实施强化气道护理策略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胡桂梅  杨彩华 《妇幼护理》2023,3(5):1103-1105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实施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100 例先 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选择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家属满意率、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实施疼痛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 意度,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夏冰 《妇幼护理》2022,2(18):4257-4259
目的 探讨全程化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改良集束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程化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集束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营养相关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堵管、消化道出血和管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清PA、TB、TF和ALB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血清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得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化肠内营养干预联合改良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相关指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展性反馈管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发展性反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动脉血气指标参数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动脉血气指标参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mMRC、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反馈管理模式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呼吸管理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水平,增强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42例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口感染及血栓形成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60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心功能,干预后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营养状态及心功能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态及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指标、营养状况和心功能,可以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胸心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0例,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体质量、头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头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儿采用个性化营养干预,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2h两组患儿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48h 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拒用药次数、哭闹次数及抗拒进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使患儿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并拟行介入治疗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儿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干预组患儿加强术前护理准备,术后严密临护呼吸系统功能,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在输入液体管理、气管插管护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22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占并发症总数的68.06%,病死率2.1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婴幼儿特点加强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术后进行呼吸系统的护理干预、控制输液量等是防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式呼吸道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行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患儿术后行强化式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呼吸困难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强化式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先天性眼睑下垂患儿共18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患儿出院时,进行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评分为(46.53±7.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长的(37.16±9.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手术患儿术后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赢得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更高认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作为试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4%vs.27.50%,χ2=5.99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2%vs.32.50%,χ2=6.581,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患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26例患儿资料组成对照组,2015年7月~2017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26例患儿资料组成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及家属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撤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围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同时减少患儿家属焦虑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牛奶泵入法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体重患儿早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儿于术后6~24 h开始使用牛奶泵入法,对照组于术后6 h以后开始鼻饲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前后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前后营养状况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泵入法能改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儿先心病术后更快更满意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一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死亡率及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肺通气效果,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