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积艳  苏迅  董淑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39-4139,4225
造影剂肾病(Cont 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的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CIN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回顾分析200701—2009—06本科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310例患者,对8例PCI术后并发CIN患者的I临床诊治和护理过程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脏介入诊治部收治的19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急诊PCI患者中,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植入支架者177例,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选择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者11例,造影术后血管无严重病变采用保守治疗者9例,主动脉夹层者1例;术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并实施电复律者15例,术中伴心源性休克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pump,IABP)者17例,安装临时起搏器者18例。结论全面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成功、病死率降低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接受冠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9例,根据介入术前后48 h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16例,肾功能正常组(非CIN组)6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右冠状动脉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电力医院接受PCI术的15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造影剂肾病组和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PCI术后共出现32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0.5%。造影剂肾病组的血浆Hcy水平为(21.3±8.7)μmol/L,显著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13.3±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是患者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4,95%CI:1.359~3.737,P=0.002)。结论约1/5的AMI患者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术前血浆Hcy水平可较好地预测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在我院介入治疗中心接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采取的相对应处理措施.结果 183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为55例,其中,血管并发症23例、尿潴留11例、迷走神经反射8例、造影剂相关肾病6例、造影剂副反应5例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经及时处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造影剂相关肾病、造影剂副作用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2]。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传统路径为股动脉,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3]。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急诊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600例,均选自我院2004年8月-2005年7月住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3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57例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出现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2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左心功能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死亡1例.术后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加强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4-03~2006—12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在应用造影剂后1~3 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近几年的临床研究[1]显示CIN发生率在7.8%~16.9%.随着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在临床的广泛开展,预防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术后CIN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57-58
2003年7月~2008年2月,我们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317例,并给予精心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诊断及拟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317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230例,男124例,女106例,平均52.7±9.8岁;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87例,平均57.2±3.5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UPLMCA)为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疗效.方法:于发病8 h内采用PCI治疗UPLMCA病变患者28例(LVEF均等于或大于0.45).术前30 min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或噻氯匹定500 mg,并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 U 皮下注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常规方法于左主干置入支架,对合并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者先予以常规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处理,再行左主干的支架置入.左主干的支架置入均为直接置入,支架球囊释放压力14~18 atm,扩张时间2~3 min,重复造影,如效果不满意者,予支架球囊原位增加2~4 atm压力再扩张.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置架处血流均达TIMI Ⅲ级.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随访5~11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梗死后综合征(经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情况稳定.结论:对于LVEF等于或大于0.45的UPLMCA病变患者,及早行PCI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经肱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我院住院成功地接受经肱动脉路径行PCI的41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目前对经肱动脉路径行PCI患者进行的护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2003~2006年心内科行急诊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43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41~76(58±2)岁。本组从发病到介入手术开始的时间<12 h。1.2方法术前2 h口服氯吡格雷300 m g,阿斯匹林300 m g,所有患者均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为,左主干病变5例,左前降支病变23例、右冠主干病变9例、左旋支病变6例。按指南标准方法行急诊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1],成功标准:术后残余狭窄≤20%,T IM I(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达3级血流,无介入血管相关并发症(包括主要分支、受压或闭塞、严重夹层,血栓…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55-2756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I术后出现CIN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P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的BUN、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功能总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RT应用于PCI术后CIN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用于临床.但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在药物中毒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造影剂仅次于抗生素,居第2位[1].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2009年5月,我们收治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栓塞性疾病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62岁,因AMI于2005年11月25日入院,并于11月28日行PCI,术中顺利.术后2h突然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伸舌轻度左偏、左侧肢体肌力下降.颅脑CT检查示脑梗死,立即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随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昏迷不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 方法 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a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明确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及汇总证据,制订相应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依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 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12条最佳证据,依此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主要障碍因素为科室缺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化饮水的相关流程和教育资料、科室缺乏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评估工具、护士对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知识欠缺等,主要促进因素为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 结论 该研究制订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816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7月 ~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816例接受 PCI 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应 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816例患者中,男性572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63. 5±11. 6岁;肾功能不全61例(7. 5%),糖尿病90 例(11. 0%),既有糖尿病又有肾功能不全11例(1. 34%),充血性心衰55例(6. 7%),用大剂量造影剂208例(25. 5%),老年人397例 (48. 7%),蛋白尿(>2g/d)11例(1. 3%),高血压407例(49. 9%),高脂血症154例(18. 9%),高尿酸血症69例(8. 5%)。816例患者中 无上述危险因素者共147例(18. 0%),存在1项危险因素者296例(36. 4%),存在2项危险因素者232例(28. 4%),存在3项危险因素 者104例(12. 7%),存在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37例(4. 5%),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P<0. 05) ,肾 功能不全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 05) 。结论:行冠脉造影和 PCI 术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普 遍,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等渗与低渗造影剂时不同程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住院疑诊冠心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350例,将350例患者按血清肌酐清除率分为CKD(慢性肾脏疾病)3期组、CKD 4期组及CKD 5期组,各组按所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比较手术前后各亚组间肌酐(SCr)浓度升高值、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以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和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值的差异.结果:(1)CKD 3期组患者等渗与低渗造影剂亚组术后SCr浓度升高值、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术后尿NAG酶和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2)CKD4、5期组患者中低渗造影剂亚组术后SCr浓度升高值、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术后尿NAG酶和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值均显著高于等渗造影剂亚组.结论: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等渗性造影剂比低渗性造影剂对血清肌酐清除率<29%(CKD4-5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更低的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Scr和CysC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药物能有效预防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