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适合宾馆酒店鼠害防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鼠情询问、鼠迹调查及笼夹法测其鼠密度 ,了解鼠情 ,采用物理、化学及环境防制与完善防鼠设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鼠害综合防制。结果 :改善和修补了酒店防鼠设施 ,通过 1年的灭鼠工作 ,鼠密度由 17.1%降至 4.1% ,鼠密度下降了 76.0 % ,有效地减轻了酒店鼠害。结论 :物理灭鼠、化学灭鼠与环境防制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鼠害防制最有效的方法 ,采取完善防鼠设施和整治环境为重点的方法进行鼠害防制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速公路收费站老鼠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在调查鼠种构成、分布、密度的基础上,采用防鼠、灭鼠毒饵、粘鼠板相结合的方法控制鼠害,观察其效果。结果灭鼠4周后,收费站的平均鼠密度由8.4%下降至0.6%,下降率达92.9%,鼠密度远低于全国爱卫会的标准。结论防鼠、灭鼠毒饵、粘鼠板的综合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鼠密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鼠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卫生城市的残存鼠生态特征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灭鼠先进城市残存鼠生态现状及其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城区内不同类型环境,采用粘鼠胶捕鼠,进行鼠种鉴别,结果:试验区内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一般单位鼠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种群生态位宽度以褐家鼠最大,为0.939。种群生态位重叠值以褐家鼠与小家鼠,褐家鼠与黄胸鼠之间较高。结论:针对残存鼠的生态特征,采用以防鼠设施为主的综合防制技术,能把鼠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害的防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82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7种,分别为小家鼠、鼩鼱、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板齿鼠和黑家鼠。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0.67%,其次为鼩鼱,占30.43%;再次为褐家鼠,占11.23%。年平均鼠密度为4.46%,鼠密度最高出现在11月,为9.28%,最低出现在6月,为2.16%。[结论]机场范围内鼠密度较高,未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灭鼠先进的标准。应注意系统地设立防鼠设施,定期开展全面的灭鼠工作,防止鼠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某部生态防制鼠害的巩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后的巩固效果。方法继续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鼠害巩固措施,每季度用粉迹法检测室内鼠密度,观察室内鼠迹、防鼠设施及外环境鼠迹三项灭鼠考核指标变化。结果在2004~2005年继续观察中,室内鼠密度持续控制在3%以下,三项灭鼠考核指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用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害效果持久、经济,是灭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毒饵灭鼠是目前防制鼠害的主要手段。其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的毒力和适口性,而且也取决于基饵对鼠的引诱力。采用高引诱力的基饵是保证灭鼠成功的关键。我国北方各省大都用玉米粉作基饵。玉米适口性如  相似文献   

7.
营口鲅鱼圈港在灭鼠中以抗凝血剂敌鼠钠盐为主要基饵配制多种剂型,实施药物和治理环境以及防鼠工程建设等综合措施控制鼠害,取得良好效果,使港区鼠密度大幅度下降。经粉迹法调查,室内鼠密度由灭前的17%降至2.24%。经夹夜法调查,室外鼠密度由灭前的3.5%~5%降至0.25%。港区鼠密度一直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无鼠害港”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铁路隧道鼠害进行防制研究。方法在对隧道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观察0.005%的大隆大米毒饵、0.005%溴敌隆大米毒饵和5%的磷化锌薯块毒饵的灭鼠效果。结果在不投前饵的条件下,磷化锌的灭鼠率平均为15.0%,溴敌隆为63.5%,大隆为91.7%。结论根据隧道鼠类的生态习性和消长规律,采用抗凝血剂灭鼠为主的防制方法,完全可以控制隧道鼠害。  相似文献   

9.
驻军某部鼠害严重,多年来该部队灭鼠多采用化学灭鼠,重灭轻防,鼠密度忽高忽低,灭鼠成效难以巩固,且每年要投药2次以上,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局面.2004年9月以来该部队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控制鼠害,现将防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除四害灭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群众性工作,为切实而有效地提高除四害灭鼠的效果。根据重点行业特点和拆迁地周围单位鼠情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灭鼠,加大灭鼠力度,增设有效的防鼠设施,开展突击性的灭鼠,使鼠密度由灭前的5.34%降至灭后的0.37%,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探索了一套鼠害防制措施与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停止使用溴敌隆3年后,观察黄胸鼠对大隆的抗药性变化,为鼠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无选择性试验方法,检测黄胸鼠对大隆的抗药性。结果20只黄胸鼠摄食0.005%大隆颗粒毒饵4~11d,lld内全部死亡,20只黄胸鼠摄食0.01%大隆颗粒毒饵3~6d,6d内全部死亡。经出血情况观察,证实均为抗凝血灭鼠剂所致。结论黄胸鼠对大隆未产生抗药性,可以用大隆防制害鼠。  相似文献   

12.
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推广溴敌隆新剂型,掌握溴敌隆颗粒毒饵使用技术,给今后大面积灭鼠提供良好的交替更换杀鼠剂。方法在贵州省余庆等5县(区)对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对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农田黑线姬鼠的适口性较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投药后15d,对家栖和农田鼠类的平均防制效果分别为84.23%和85.72%,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1.99%和33.20%。各示范区农田大面积防制效果均达80.00%以上。结论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是一种较理想的商品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重点地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第2;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分别占36.36%和34.09%。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3.50%~4.85%),为常年基本稳定型。在不同类型场所中,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8.16%),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7.27%);垂直分布以地面层(6.04%)和地面上层(5.48%)鼠密度高。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0.72)。结论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一些单位滥施鼠药,急于求成,不计后果,造成某大型钢铁企业厂区内鼠密度回升,鼠情鼠害严重,鼠媒停电事故时有发生。为尽快控制鼠害,巩固达标成果,我们于1996年4~5月选用杀它仗和杀鼠迷毒饵,在2个各自封闭的厂区内进行大面积灭鼠实验。1材料与方法11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位于城郊结合部,占地面积110km‘,厂区内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有要害重点生产防鼠单位近百个,食堂256个。‘由于厂区灭鼠区域界线难以划定,故对冶炼、轧钢及非主体生产单位用杀它仗毒饵灭鼠,生活区用杀鼠迷毒饵灭鼠。毒饵投放在鼠洞和鼠取食场所之间的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惠州市惠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鼠笼法。结果 惠州市惠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 鼠密度较高(12. 4 % );市区和城郊地区、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 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治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治目标,市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城市鼠害防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们以丹东市(55万人口)为现场,开展了城市控制鼠害试验。1985年初采用适当的灭鼠措施,市区鼠密度,夹捕法和粉迹法调查分别由灭鼠前的7.44%和22.10%降至0.66%和1.73%,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无鼠标准;直到1989年9月,该市鼠密度仍保持灭鼠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是:①在市区需要灭鼠的场所投放袋装抗凝血剂杀鼠灵毒饵,以后及时检查、补充,直至达标;②在容易发生鼠患的场所建造砖搭毒鼠洞,投放抗凝血剂毒饵,并定期更换;③城区外围0.5~1km范围作为防鼠带,按城区要求灭鼠;④设立监测点,定期调查鼠情;⑤加强环境防制,清除鼠类孳生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适合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鼠害防制的有效措施。方法用夹日法对车站定期进行监测,以进行鼠种分析;旅客列车上以粘鼠板粘捕的鼠类进行鼠种分析。鼠密度调查采用粉迹法。结果新乡车站和旅客列车的鼠种构成均以褐家鼠为主,分别占49.30%和53.45%。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车站的鼠密度由防制前的35.58%降至防制后的5.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65,P〈0.005)。旅客列车的鼠密度由防制前的31.78%降至防制后的3.83%,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62.773,P〈0.005)。结论新乡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鼠害的防制应以优势种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采取药物灭鼠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方法,协同、全面地灭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我市农村灭鼠探索最佳方法来控制鼠类危害;方法:应用毒饵瓶长期给饵;结果:通过对散投毒饵与毒饵瓶给饵灭鼠的比较,散投毒饵鼠密度回升快,毒饵瓶给饵可持续维持较低鼠密度,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室内1%以内的灭鼠标准;结论:使用毒饵瓶给饵可长期控制鼠类密度,而且简单易操作,适宜于农村室内灭鼠。  相似文献   

19.
清远市城区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清远市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笼法.结果清远市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鼠密度较高(12.4%);市区和城郊地区、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治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治目标,市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作者对化学灭鼠摸索了一些经验,概括为五个要领。现简介如下: 一、掌握当地鼠情:掌握当地鼠密度、鼠种(优势种)和鼠害等情况,可选择适当的灭鼠剂和诱饵,提高灭鼠效果。二、把住灭鼠时期: 1.鼠繁殖旺季前为最佳时期:①此期鼠的数量相对较少,可减少耗饵量;②因鼠类交配寻追配偶,活动频繁,易发现和食入毒饵;③毒死一只雌鼠等于消灭数只以至更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鼠类集中时期:家栖鼠如黄胸鼠、褐家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