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0 只清洁级Wistar 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A、B、C、D、E、F 组,每组15 只。B、C、D、E、F 5 组采用烟雾吸入等复合因素复制COPD 大鼠模型;C、D 组分别在1 ~ 14 d 和29 ~ 42 d 用GBE 干预;E、F 组分别在1 ~ 14 d 和29 ~ 42 d 用红霉素干预,实验结束取各组大鼠肺动脉血和BALF,检测各组血清和BALF 中IL-1、IL-8 的含量。结果 A、C、D、E、F 组与B 组相比,血清中IL-1、IL-8 含量及BALF 中IL-1 含量低于B 组(P <0.05)。在降低血清IL-1 水平方面,早期GBE 干预优于晚期;在降低大鼠血清和BALF 中IL-1、IL-8 水平方面,GBE 与红霉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BE 具有抑制COPD 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红霉素和地塞米松干预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Wistar大鼠CO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NAC组、红霉素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CC16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C16mRNA的含量。结果COPD组大鼠终末细支管上皮Clara细胞占上皮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NAC组和红霉素组Clara细胞百分比与COPD组相比有所增加(分别为P〈0.01,P〈0.05);而地塞米松组与COP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OPD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CC16蛋白水平(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NAC组及红霉素组BALF和血清中CC16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地塞米松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CC16蛋白水平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CC16 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AC干预组和红霉素组明显高于COPD组(分别为P〈0.01.P〈0.05),而地塞米松组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被动吸烟所致COPD大鼠的慢性气道炎症可导致Clara细胞数量及CC16的合成及分泌量减少,NAC和红霉素可能通过促进CC16的合成和分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地塞米松对CC16的合成及分泌量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肌纤维细胞(MF)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并观察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10只。利用卵白蛋白(OVA)/Al(OH)。致敏与OVA雾化吸八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中支气管上皮下成肌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含量,并使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积分光密度(10D)定量分析测定。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GF-β1和IFN—γ的浓度。结果:①定量分析测定的10D值显示A组支气管上皮下MF的α—SMA表达量较C组显著增加(P〈0.01),D组表达量较A组减少(P〈0.05)。②ELISA法测定结果:A组BALF中TGF-β1浓度较C组显著升高(P〈0.01),D组较A组浓度降低(P〈0.01),但仍高于C组(P〈0.05)。A组BALF中IFN—γ浓度较C组显著降低(P〈0.01),D组较A组浓度高(P〈0.01),但仍低于C组(P〈0.05)。结论:MF在气道重塑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TGF-β1,增加IFN—γ的产生,抑制MF增殖和表达,起到抗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OPD大鼠气道及肺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造模不干预组(B组)、造模GBE早期干预组(C组)和造模GBE后期干预组(D组)。B、C和D三组采用慢性烟熏+脂多糖气管内注射建立COPD模型,C和D组分别在1~14d和29~42d腹腔内注射GBE(0.40mL/kg),43d后对各组大鼠肺脏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B、C和D三组均有COPD特征性改变,但程度不同。A、B、C和D各组间肺泡平均面积、标准肺泡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C和D组管壁结构轻度改变,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支气管壁厚度比值、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面积比值与A、B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C和D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管壁轻度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厚度/血管壁厚度比值、血管壁面积/血管面积比值与A、B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GBE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血管重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建军  李孟荣  郭伟  李昌崇  黄敏 《浙江医学》2011,33(11):1575-1579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序列CpG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高反应性(AHR)及炎症过程的影响。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CpGODN预防组(C组)、CpGODN治疗组(D组)及布地奈德治疗组(E组),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采用有创体积描记法对小鼠进行肺功能及AHR检测;采集血、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对BALF行细胞总数计数及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IL一4、IFN—γ水平。结果B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计数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1),C、D、E组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但仍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B组气道阻力增加幅度(Raw%)和肺顺应性下降幅度(Cdyn%)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E组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1);C、D、E组肺组织炎症程度改变不一,明显比B组减轻。B组血清和BALF中IL-4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而BALF中IFN—γ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CpGODN在致敏阶段及致敏后均能明显改善哮喘肺组织炎症,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降低AHR;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致敏后CpGODN干预优于致敏阶段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缺锌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锌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根据体重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缺锌饲料+卵清蛋白(OVA)激发组;B组为正常锌饲料+OVA激发组;C组为正常锌饲料配对饲养+OVA激发组;D组为正常锌饲料+生理盐水激发组。建立缺锌及哮喘模型,诱喘后24h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及右肺中叶HE染色,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计数气道壁及BALF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数。结果:A、B、C组BALF及支气管管壁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较D组明显增加(P〈0.05)。与B组大鼠相比,A组大鼠&地F及支气管管壁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气道炎症反应增加。B组与C组相比,气道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缺锌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增加,这可能是饮食锌的摄入减少导致哮喘发作增加及症状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利欣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kB(NF-kB)及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10只、模型组(B组)10只、甘利欣组(C组)10只和地塞米松组(D组)10只。用卵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气道上皮细胞NF-kB的表达;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因子测定。结果①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明显炎细胞浸润,甘利欣组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细胞浸润。②甘利欣组BALF液中的IL-4、IL-5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IFN-λ水平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且与地塞米松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4组NF-kB细胞核阳性表达的细胞占气道上皮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2.10±2.21)%、(27.70±3.58)%、(16.66±2.88)%和(14.94±1.96)%。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甘利欣组明显低于模型(P〈0.01),且与激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利欣可以有效阻断肺组织中NF-kB的激活,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泼尼松对MCP-1及IL-8在COPD大鼠气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慧  张永  程德云 《西部医学》2009,21(8):1273-127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的表达及泼尼松对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和泼尼松干预组(C组)。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泼尼松隔日灌胃,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MCP-1及IL_8浓度。肺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肺气肿程度。结果B组气管及支气管的慢性炎症改变及肺气肿改变较C组明显。B组BALF中MCP-1、IL-8浓度、细胞计数及血清中IL-8浓度均高于A组,但血清MCP-1的升高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相比,C组BALF中MCP—1、IL-8浓度及细胞计数均下降,但血清中MCP-1及IL_8的浓度下降无统计学意义。B组BALF中MCP-1浓度与肺泡巨噬细胞(AM)数日及BALF中IL_8与中性粒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861,P〈O.01;r=0.735,P〈O.05),但血清中MCP-1、IL-8浓度与BALF中的细胞数目均无相关性。结论MCP-1和IL-8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泼尼松早期干预可通过对MCP-1、IL-8及AM、中性粒细胞的抑制而减轻COPD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反复吸入烟曲霉(AF)孢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及E组,每组10只。A、B、C和D组用气管内吸入脂多糖联合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E组为正常对照组。建模后A、B和C组分别经鼻吸入高浓度AF孢子(1×10^6cfu/次)、低浓度AF孢子(1×10^3cfu/次)和生理盐水100μL,每周2次,连续5周;D组无处理。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并行半定量评分及病理图像的形态学测量分析。结果与E组比较,D组大鼠出现典型COPD病理改变,模型建立成功。A组和B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BALF中的IL-8和TGF-β浓度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的气道炎症评分高于B、C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的管壁总厚度(WAt/Pbm)、平滑肌层厚度(WAm/Pbm)、管壁胶原沉积厚度(WCt/Pbm)、管壁外层胶原沉积厚度(WCo/Pbm)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比例均高于C组和D组(P均〈0.01);A组和B组BALF中IL-8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气道炎症评分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56,P〈0.01;r=0.884,P〈0.01;r= 0.702,P〈0.05);TGF-β与WAt/Pbm、WCt/Pbm、WCo/Pbm及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06,P〈0.05;r=0.802,P〈0.01;r=0.876,P〈0.01;r=0.713,P〈0.05)。结论反复吸入AF孢子可加重COPD大鼠气道炎症,并促进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Vista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CLP组(B组)、氯胺酮40mg/kg+CLP组(C组)、氯胺酮组40n=1g/kg+锌原卟啉组IX5mg/k时CLP(D组)、锌原卟啉IX5mg/kg+CLP组(E组),药品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假手术组、CLP组均术前30min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各组均在9h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检测肺组织中MDA的含量、肺泡灌洗液中(BALF)蛋白含量(TP),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O-1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各损伤组MDA含量和BALF中总蛋白含量升高,HO-1表达上调(P〈0.01);与B组相比,C组MDA含量和BALF中总蛋白含量降低,HO-1表达上调(P〈O.05或P〈0.01);与c组相比,D组MDA含量和BALF中总蛋白含量升高,HO-1表达下调(P〈0.01);B组、D组、E组之间比较,MDA含量和BALF中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能够减轻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此作用可能与诱导HO-1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中臭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臭氧暴露对COPD个体气道炎症及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PD模型组,模型叠加臭氧暴露组,每组10只。每日熏吸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滴人200ug脂多糖建立大鼠COPD模型,模型加臭氧暴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急性臭氧暴露,暴露时间为4h。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瑞士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及病理变化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O.01),臭氧组总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O.01);模型组大鼠BA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臭氧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臭氧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臭氧暴露可显著加重COPD气道炎症及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采用ELISA法分析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缓解期患者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散射比浊法分析诱导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COPD急性发作时外周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L-8、TNF-α和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水平(均P〈0.01)。(2)痰液及外周血清IL-8、TNF-α、CRP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均P〈0.05)。(3)痰上清液中IL-8和TNF-α与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相关(分别为r=0.492,P〉0.05;r=0.412,P〉0.05),痰上清液中CRP与血清CRP水平明显相关(r=0.864,P〈0.01)。结论 (1)COPD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气道局部炎症和全身炎症反应增强,并可能加重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2)COPD的全身及气道炎症反应可能存在不同的炎症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5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中剂量颗粒辅料溶液灌胃4周,其他各药物干预组给予芪蛭皱肺颗粒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和阳性药物(固本咳喘片)溶液灌胃4周,末次用药后取肺组织HE染色,取血清和BALF采用放免法检测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 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成功复制了COPD大鼠模型,病理观察显示大鼠支气管及肺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分泌物明显增多,肺泡扩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8与TNF-α含量均升高(P<0.01或<0.05);BALF IL-8与TNF-α含量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芪蛭皱肺颗粒各剂量组及固本咳喘片组血清及BALF中IL-8和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以芪蛭皱肺颗粒大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芪蛭皱肺颗粒有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有效调节肺炎症损伤时IL-8和TNF-α水平的升高,对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国臣  惠青山   《中国医学工程》2013,(5):26-26,28
目的观察利用银杏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U251细胞随机分为四组,A组加培养液,B、C、D组分别加浓度为50mg/ml、100mg/ml、200mg/ml的银杏叶提取物;观察倒置显微镜下TrypanBlue染色后各组U251脑胶质瘤细胞形态,用MTT法测算U251细胞增殖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率。结果 B、C、D组细胞增殖指数逐渐下降,与A组比较,P均<0.05;A、B、C、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0.3%、10.6%±1.7%、21.9%±4.3%、33.5%±2.1%。B、C、D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银杏叶(GBE)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徐慧  戴元荣  夏晓东  何剑波 《浙江医学》2010,32(1):37-39,42
目的研究大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与Th1/Th2的关系,探讨地塞米松对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及大鼠气道炎症的调控。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渥曼宁青霉素组,每组8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中IL-4、IL-12含量;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测定肺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量并观察其表达位置;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匀浆中P—Akt蛋白的含量;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IL-4含量显著增高、IL-12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而且地塞米松组及渥曼宁青霉素组IL-4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IL-12含量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或0.01)。(2)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光密度值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且地塞米松组及渥曼宁青霉素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P〈0.01).(3)肺组织中P—Akt蛋白含量与IL-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1),与IL-1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1).结论哮喘大鼠模型中出现了PI3K—Akt通路的激活,其Th1/Th2失衡可能与P1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改善Th1/Th2失衡,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王小翠  刘一鸣 《西部医学》2009,21(4):543-546
目的观察椒目油(zanthoxylum seed oil,ZSO)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血清中总IgE、IL-13水平及肺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椒目油治疗哮喘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椒目油治疗组,每组各15只。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和IL-13的含量;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肺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椒目油和地塞米松均能降低哮喘肺组织BALF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组相比,椒目油和地塞米松均能显著下调哮喘大鼠血清中总IgE和IL-13的含量(P〈0.05),并增强肺组织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椒目油可抑制哮喘大鼠的免疫细胞产生IgE和IL-13,减轻Eos浸润,并可能通过增强Fas/FasL蛋白表达而促进炎症局部淋巴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