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重在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 ,在中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的“神”,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以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与内脏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形与神俱”及“形神合一”的理论 ,说明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长期的异常情志变化则可直接伤及五脏 ,使其气血失常阴阳失调。精神因素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 ,针刺疗效能否提高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历代针灸医家在临证时均十分重视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相似文献   

2.
从知神、治神与守神三个层面掌握针刺要领,对临床取得理想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未病"与"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 ,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既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 ,扶助正气 ,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 ,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它是一种更加注重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与利用的方法。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称此为“逆针灸”。“逆针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方法 ,至今还以其独特的疗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 :中老年保健针灸、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预防哮喘、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提…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国际疼痛学会强调疼痛不单纯是一种与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还应当包括其在认知维度和社会维度方面的情感体验~([1])。疼痛作为普遍认同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各种疾病当中都有表现。疼痛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困扰诸多患者的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上患者寻求医疗帮助的最主要原因~([2])。慢性疼痛作为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不断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失眠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扰.溯古追今,中医论治失眠观点独特,收效甚佳.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后世医家精炼为"阳不入阴",并以此作为失眠(中医称不寐)的总病机.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盛偏衰,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成为不寐的发病基础.阴阳失衡,大体可归纳为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4个方面.针灸辨治不寐,贵在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使之恢复平衡,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探索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针灸医疗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治神守气”既能大大地提高针灸治病效果,又能有效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故在针灸教学中增补了“治神守气”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也在提高,中医"治未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即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述针灸"治未病"。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阐明针灸"治未病"的含义,并对汉、唐、宋、明著名医家运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作以阐述。结论: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不断完善。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祖国医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人们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针灸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述针灸"治未病"。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阐明针灸"治未病"的含义,并对汉、唐、宋、明著名医家运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作以阐述。结论: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不断完善。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祖国医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人们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德安教授提出"治病先治神"的学术观点,建立了镇静安神法、补益安神法、重镇安神法、开四关法等一系列针灸治神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医脑病以及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的各科疾病。不寐病分虚实辨治,主要概括为肝郁气滞和久病及虚证,将不同的治神方法相互结合,辨证使用,配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梅  郑斐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39-140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石。其临床证治的基本精神遵循中医的基本精神,其思维模式是中医的思维模式。但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包括针灸专业医生在内,总是有意无意地将针灸与中医其他各科分开,给人造成针灸独立于中医的错觉。笔者认为,针灸临床务必始终不离中医的基本精神,并运用中医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针灸学术面临的“萎缩”、“滑坡”等现象,分析徐灵胎的“针灸失传论”对当代针灸的启示,从而探索一些改变针灸现状、促进针灸学术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四神针"、"定神针"是靳三针疗法中用于治神的两个重要穴组。治神在针灸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的效果。针灸治疗,其实质就是通过作用于经络,调整病态之神,使患者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治神,要求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一其神"、患者"调其神"。医生"一其神"既包括对医者医德医风的要求,又包括对辨证选穴的经验、进针行针手法的技术要求。患者"调其神"指患者宜安定情绪,摒除杂念,集中精神体会针感。治神之穴"四神针"、"定神针",主要分布于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在临床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能使患者神气散者聚、失者复、亢者平而抑者扬,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验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治疗范围、治疗原理、治疗作用、治病基础、经络的实质、循经感传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运用技术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指出 ,只有在临床及科研中 ,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抓住本质的东西 ,使二者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互促进 ,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稳步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绪言 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眼喎斜”。该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有外伤性、感染性、肿瘤性和特发性等。根据Adour对1221例面瘫的统计,属于贝尔(Bell)氏麻痹888例(73%)。贝尔氏麻痹是贝尔氏于1821年描述的病因不明单侧性特发性末梢神经麻痹,其发病诱因是寒冷刺激、感冒、疲劳、紧张等。针灸门诊就诊的颜面神经麻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 ,可见于内科、外科、神经精神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中。中医认为 ,头为诸阳之会 ,又为髓海所在 ,五脏六腑气血皆上会于此 ,故外感时邪、脏腑内伤都可发生头痛。临床上 ,以头痛来针灸科就诊者以神经性头痛为主 ,按中医辩证 ,以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血瘀阻络者多见。下面就上述分型谈谈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1 肝阳上亢病机 :患者多为嗜烟酒者 ,部分为高血压患者 ,平素心情急躁或抑郁、肝火上亢或气郁化火 ,致肝阳上亢。肝属木 ,喜条达 ,肝失条达、气火上扰清空致头痛。主症 :头痛、头胀或抽痛 ,以头痛为主 ,多…  相似文献   

18.
1 泄 泻  周某 ,男 ,41岁。 1 978年 1 1月 4日初诊。自 1 972年以来 ,每因忿怒 ,腹痛泄泻即作 ,平素体弱易躁 ,常感胸胁痞闷 ,嗳气食少。诊时面色无华 ,双目充血 ,自汗恶风 ,腹痛且泻。舌淡苔薄 ,脉细弦。明·张景岳谓 :“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使然。”痛责之于肝实 ,泻责之于脾虚 ,治当抑木扶土。针以泻太冲、蠡沟舒肝理气 ;补脾俞、足三里健脾祛湿 ,四穴相配 ,补中寓疏 ,泻肝补脾 ,调和气机。施治 3日 ,收效甚渺 ,患者反觉短气、乏力、汗多 ,脉转细弱 ,肺虚征象昭然。加太渊、气海、肾…  相似文献   

19.
20.
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针灸刺激参数、时间因素、施术针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