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养老”穴治疗痹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了风寒湿之邪为本病的病因;《灵枢·周痹篇》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其痛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指出了周痹的病因是风寒湿邪及其疼痛的特点。本组病例均为风寒偏胜之  相似文献   

2.
余策群 《四川中医》2002,20(8):14-15
痹证,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从湿病、历节论治,认为发病机理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关节,及机体阳气、阴液亏虚,致经络痹阻而成,临证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汗、温、清、补等。  相似文献   

3.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后世医家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多从风寒湿三邪论治。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而痹病可愈。临证中风邪易祛,寒邪易散,而水湿之邪胶滞难除,为三邪中坚者,且性阴粘着,易留关节筋骨,致病多缠绵难愈。故治痹尤当治湿,湿邪祛则风寒无党而易散。 痹证初起,不论肿在小关节还是大关节,疼痛则一;不论是风邪、寒邪还是湿邪偏胜,走关节,入筋  相似文献   

4.
董康  吕圣爱 《光明中医》2008,23(11):1747-1748
痹证乃气血为病邪阻闭而致之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骨骼遭受风寒湿邪不断侵袭,久而久之使气血周流失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僵硬、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证,皆称其痹证。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及尴痹二种。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痹”之害人,轻则累及肌肤、经络,影响生活与运动,重则损伤筋骨、脏腑,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治痹证选药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河北中医》2004,26(10):761-761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的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多由外感寒湿,冲风冒雨,汗出入水,睡卧当风,风寒湿邪留于关节经络,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肌表,留连筋骨血脉,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相似文献   

6.
痹证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94-1095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及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以冬春两季和寒冷潮湿地区多见,常因气候变化和遭受风寒湿邪而加重,《素向·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临床上  相似文献   

7.
论痹证当重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1 痹证病因有四,湿居其要11 痹分寒热,湿为主因:风寒湿热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原因。临床按其属性,可分为寒热两大类,即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综观痹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临床表现,每与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痹证之湿,非由外袭,即自内生。湿邪留着筋骨肌肉关节,则疼痛、肿胀、沉重、浮肿;湿邪久结,生痰生瘀,阻滞经脉关节,则疼痛、变形。痹证之关节肿胀非痰瘀,即湿邪,但痰瘀之成较晚,而湿邪则存在于痹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又有“痹必挟湿”之说。湿为阴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惟其有形,故为诸邪之…  相似文献   

8.
<正>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阻滞气血,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以风寒痹证最多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病等。江苏省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集毕生心血研制的椎管宁丸乃治疗风寒痹阻型痹证之经验处方,该方温经散寒、搜风剔络、破瘀止痛,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将其理论基础探讨如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何艳文 《河北中医》2008,30(12):1336-1337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以风寒湿痹多见,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正确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痹证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将对风寒湿痹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世希 《河南中医》2007,27(10):78-7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11.
浅谈顽痹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传秀 《河北中医》2000,22(9):684-685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至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素问·痹论》中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后人因此制定了祛风、散寒、除湿等治痹大法。尔后医家又提出热痹 ,于是又有了清热利湿、舒筋活经、调补肝肾等治法。但从临床实践看来 ,有些痹证按上法施治 ,往往乏效 ,经久不愈 ,即所谓顽痹。笔者受中医痰瘀理论的启示 ,每遇顽痹 ,从痰瘀论治 ,收效颇佳。现将因痰瘀…  相似文献   

12.
痹证多为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导致痰瘀痹阻,病程缠绵,顽固难愈;痰瘀毒邪胶结,是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治疗热痹用药的体会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刘娟痹证乃气血被病邪阻闭所致之病症。痹证的发生除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又与人体阳气先虚,腠理疏松,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有关。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四类痹证各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对热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痹证病因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所致.自此以后,很多医家大多遵循痹证病因为感受外邪之说直至现代,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或感受热邪所致.这种痹证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的传统理论制约着我们对痹证病因的认识,也影响痹证学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病因并非单独由感受外邪所致,痹证也可单独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现将痹证的一些常见病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痹证的辨证及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类风湿在中医学中统称为“痹证”。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以其发病季节与邪客部位以及症状上的不同,分为筋痹、骨痹、肌痹、脉痹、皮痹等五痹。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身体素虚,起居失调,阳气不足,腠理空虚,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涉水冒寒,久卧湿地,感冒、感染、卫阳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偏寒者为风寒湿痹,是因风寒湿邪外袭,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皆可致病。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当感受外邪时,则发病较…  相似文献   

16.
热痹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痹的辨证论治河南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李申影,陈和平,李玉彦主题词痹证/中医药疗法,痹证/中医病机热痹多为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侵袭,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或风寒湿邪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脉,郁而化热。热邪留滞关节,气血...  相似文献   

17.
浅谈“痹有瘀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谈“痹有瘀血”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430080)刘运洪,周启进1痹证发病机理与"痹有瘀血"的提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酸麻重痛以及活动障碍,甚至关节肿大畸形灼热为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18.
痹证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痹者,闭阻不通之意也。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关节筋脉失于濡养,痰浊瘀血阻于经髓,甚者内攻脏腑而成痹也。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常见,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缠绵难愈。笔者临证体会其据病机变化,分缓急遣方用药才能不延误时机,获得较好疗效。 风寒湿痹多为痹证的缓型,风湿热痹则多属急型,两种病因同时侵袭,如外感风湿寒邪,寒湿或风寒即行得病并不少见,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之后,急型直入血脉,缓型入于经络。缓者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甚至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脉象沉涩。其风气胜为行痹,寒气胜为痛痹,湿气胜为着痹,此三者均为经络之病,由经气的强弱决定得病与不得病,经气胜者病轻或不得病,经气弱…  相似文献   

20.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自古论痹,当以《素问&#183;痹论篇》为基础,临床多以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论治。笔者近年自拟“金银花汤”治疗风寒湿痹日久郁而化热而致热痹42例,总有效率达94.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