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6-05~2002-12共67例55岁以上新鲜非病理性股骨颈骨折行假体置换,患者67例,其中半髋置换(A组)35例,Garden型21例,Garden型14例,年龄55~68(平均62.24)岁;全髋置换(B组)32例,Garden型20例,Garden型12例,年龄55~70(平均61.28)岁。A组患侧髋臼面无退行性变;B组患侧髋臼面有退行性变。1.2术前准备伤肢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一般牵引7d,19例改善全身情况,最长14d。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检查。其中ST-T改变8例,偶发房性早搏1例,请内科会诊治疗;糖尿病患者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科2005—03/2008—03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24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80~92岁,90岁以上2例。致伤原因:走路摔伤19例,车祸5例。骨折分类按Garden分型标准:Ⅲ型11例,Ⅳ型13例。术前检查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脑梗死、脑溢血后遗症3例。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平均5年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及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对高龄患者在手术前评估身体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指导,手术后进一步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和患肢的护理。结果术后36例患者中没有因护理不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0.5 a后随访远期效果较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活动功能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而发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源市人民医院2001-02/2007-02采用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26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组66例,全髋置换组60例.比较两种术式疗效.结果:126例随访10~50(平均18)个月,按HARRIS平分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达到90%,全髋置换组术后优良率达到94%,两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足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上述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例67例,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1年及3年期疗效不良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各具利弊,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伤情、经济承受能力、现有医疗设备条件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异。如果没有合并髋臼的骨折或病变,应首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03/2007—12我科收治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均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1997—02~2004—08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见.随着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趋增高,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避免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尤其在老年患中日渐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使用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探讨其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同一术者对35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行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7例,女18例,年龄28~73岁,左髋19例,右髋16例,按Ficat—Arlet分期,Ⅲ期20髋,Ⅳ期15髋。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骨盆正位与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茵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30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5~9年,平均7.2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3~62(45.0±9.4)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75~100(90.4±6.3)分。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0%。术后照片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截至末次随访时无一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骨盆和股骨局灶性骨溶解各1例。5髋出现髋部轻度疼痛,2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3个月内均好转。【结论】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其疗效。【结果】6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输血量为380ml,平均住院时间19d,住院期间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6~53个月随访,平均36.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82~96分,平均89.7分,其中优45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7%。术后1年左右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7.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65岁以上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3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9年,1例术后2年死于脑溢血,其他31例按美国Harris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8例, 良9例, 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66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3-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患者平均住院15.6d,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年。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年平均(78.6±10.3)分,术后2年平均(78.4±10.1)分。【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应尽早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避免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关系。【方法】通过32例(32髋)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32例术后相关并发症主要有髋关节脱位(2例)、遗留关节疼痛(1例)、假体松动(1例)。【结论】在股骨颈骨折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建股骨偏心距可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传统的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开始康复训练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间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方法治疗的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对其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4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临床愈合,随访时间3~24个月,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法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坏死具有巨大的优势,手术前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76例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2例围术期死亡,3例切口软组织感染,2例术后早期人工关节后脱位,22例在术后3年内因内科疾病等死亡和失访。对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且资料完整,按Harris评分系统优良率为96%(148/15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7年9月本院1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2(25~5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术前诊断5例,术中诊断3例,术后诊断3例,其中2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2例采用动力髋(DHS)固定,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2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或克氏针固定,1例合并髁上骨折,采用股骨髁解剖板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髁上骨折,空心钉固定股骨颈,3例采用动力加压钢板(LC-DCP)固定3~35 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常难以做出正确诊断,股骨颈骨折漏诊率较高,本组病人漏诊率27.3%,股骨干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股骨颈骨折多为无移位骨折,术后随访2~5年,平均3.3年,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恢复好,Harris评分平均92分.[结论] 对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股骨干骨折,要分析其受伤机制,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拍摄髋关节X线平片,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骨折均应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