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3月本院使用LMA型喉罩对96例患者进行急救呼吸管理,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龄17~86岁.所患疾病构成: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36例,中枢性呼吸衰竭32例,肺源性疾患并发急性呼吸衰竭1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药物及气体中毒并发呼吸衰竭者4例.  相似文献   

2.
重叠综合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存在的疾病。临床观察发现重叠综合征患者较单一的COPD或OSAS有更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更易发生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心病,因而临床表现更重、病变进展迅速、治疗困难。2002年以来,我院呼吸科采用经鼻罩/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发Ⅱ型呼吸衰竭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 引言急性呼吸衰竭是肺脏呼吸功能障碍,导致严重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生理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部分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收到一定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24例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性别与年龄:本组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8~71岁。 2.2基础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例,其中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急性安眠药中毒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上海杨思医院2008年7月~2009年8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时使用元创呼吸机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后的神志,血气分析,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1例患者治疗无效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3例患者最终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韦秋文  徐平  刘燕芬 《广西医学》2003,25(10):2031-2032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鼻塞 CPAP( 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简便、有效 ,减少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降低了住院费用 ,提高了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我院新生儿科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 3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 1 9例 ,女 1 3例 ,原发病为原发或继发性呼吸暂停 9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 7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 ( NRDS) 6例 ,感染性肺炎 4例 ,重度窒息 4例 ,羊水吸入综合征 2例。治…  相似文献   

6.
朱劲松 《当代医学》2013,(21):81-82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进行NIPPV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多年,开始时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后渐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以及稳定期的COPD患者[1~4].2002年3月~2005年9月,我院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2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需辅助通气的早期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因构成.方法 2009年收住的93例早期新生儿,把导致其需要辅助通气的主要疾病作为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最主要原因,总共有50例,占53.8%;其次为新生儿肺炎,为22例,占23.7%;湿肺8例(8.6%);与窒息直接相关的6例(6.5%),分别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3例、重度窒息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1例;梅毒性肺炎3例(3.2%);心脏疾病2例(2.2%);气胸、颅内出血(ICH)各1例(1.1%). 结论 RDS为需辅助通气早期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窒息已经不再是主要病因,湿肺、梅毒性肺炎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P)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呼吸衰竭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3例,分为呼吸衰竭组31例,非呼吸衰竭组32例,分别监测β-EP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组β-EP值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呼吸衰竭组血浆β-EP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β-EP是一种内源性呼吸抑制剂,影响呼吸功能,参与了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分成3组,呼吸兴奋组(A组)(常规治疗+呼吸兴奋剂),BiPAP组(B组)(常规治疗+BiPAP),联合组(C组)(常规治疗+BiPAP+呼吸兴奋剂),分别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病因、临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便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NRF患儿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收集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母亲产前疾病、出生时情况等)、疾病诊断、选择性的临床治疗情况、患儿预后等。67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成三组,胎龄<34周的早产儿,胎龄34~36周的晚期早产儿,胎龄37~42周的足月儿。结果:胎龄<34周的早产儿Apgar评分较其他组偏低(P<0.05)。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原发病,胎龄<34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绝大多数(72.0%),晚期早产儿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1.7%)和肺炎(41.7%)多见,足月儿则以肺炎占半数(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衰竭治愈56例(83.6%);好转2例(3.0%);放弃治疗9例,病死率13.4%。胎龄<34周患儿住院时间(20.1±6.0)d比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长[分别为(12.0±2.2)d及(10.7±2.5)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主要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炎所至,应加强对不同时期新生儿呼吸衰竭原发病、多发病的认识。预后受原发疾病、胎龄、并发症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与单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仅用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相关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脱机时间比较:观察组6.00±0.89天,对照组8.00±1.15天(P<0.01).(2)治疗2 周后Fugl-Meyer 运动积分比较:上肢肌力观察组25.03±3.19,对照组13.93±3.92(P<0.01).下肢肌力观察组24.07±7.21,对照组13.55±5.29(P<0.01).(3)机械通气5 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效果优于仅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4.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O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前者为Ⅰ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5.
孙立华  单若冰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52-353,356
目的 了解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呼吸衰竭(RF)病儿的临床发病、治疗、预后等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收入NICU的151例RF病儿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 在12个月间,151例RF病儿占同期NICU收治危重病儿的1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性肺炎及呼吸暂停是新生儿RF(NRF)的主要构成疾病;NRF的院内病死率为29.8%.结论 NRF是我院NICU一种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如何提高NRF的救治成功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甚多,如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及药物中毒等,但慢性肺心病所致者占绝大多数。我院自1976年11月1日至1981年10月31日,共收治慢性肺心病(以下简称肺心病)259例,其中152例有血气资料,92例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导致的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OSAHS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呼吸性酸中毒和Ⅰ型呼吸衰竭。4例患者经及时机械通气、1例经气管切开治疗均转危为安,治疗后平均pH7.384,PaO2 67.2mmHg,PaCO2 40.1mmHg。未经机械通气治疗的2例日后在睡眠中死亡。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OSAHS引起的呼吸衰竭发病快。表现形式多样。常能掩盖伴随疾病。预后差。若能及时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治疗,常能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8.
对 42例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 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呼吸循环系统变化观察 ,结果 :接受 BIPAP治疗后有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和呼吸肌的恢复 ,从而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和耗氧量 ,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 :BIPAP是治疗 COPD并 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类型之一,多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尽管现代复苏技术和危重疾病早期抢救水平提高,并在ARD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呼吸支持等方面亦有显著进展,但其病死率仍达50%~70%.现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病人的临床护理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自主呼吸情况下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技术的专业术语,是用于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新生儿透明膜病(HMD)[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2]、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急(慢)性呼吸衰竭以及进行术后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