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尊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尊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编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中学的2492名中学生(男1322名,女1170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在受检的农村中学生中存在自尊问题的有473人,占总人数19.0%。男生发生率为15.7%.女生发生率为22.6%。不同性别、年龄和年级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自尊与健康状况、成绩、学习压力、运动情况、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支持程度、老师支持程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尊问题,改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提高农村中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远郊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某地区1179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179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1%,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年龄、是否独生、家庭关系、学习成绩、同学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应继续加强对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初、高中学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自杀意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家庭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49-450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杀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对自杀间念青少年及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意念青少年各心理问题得分及发生率均高对照组,自杀意念青少年伴有2种以上心理问题的占68.5%。自杀青少的所处的家庭心理环境较对照组差,尤其是反映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两个指标上更加明显。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环境可能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SD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84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 43.5%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以轻度抑郁(30.8%)为主;女生的抑郁得分高于男生,高中生抑郁和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初中生;中学生抑郁均分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0.23、-0.20、-0.20、-0.19、-0.23,P均<0.01),与家庭矛盾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P<0.01)。 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抑郁情绪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不良家庭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所中学的高中一、二、三年级各2个班,共1118名学生,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测评。结果1.7%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以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躯体症状为多见,其检出率分别为50.8%、19.1%和18.7%。女生MHT全量表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重点学校学生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P〈0.05),高一、高三学生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母亲教养方式、自我期望程度、学习压力程度、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同学关系、自尊水平、主观幸福感水平是MHT全量表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应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中学生焦虑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庆市中学生焦虑敏感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特质-状态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12所中学58个班级的在校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共计2700人,其中初中生占48.5%,高中生占51.5%;女生占50.8%,男生占49.2%。结果焦虑敏感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P=0.49),但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焦虑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压力、特质焦虑、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某些生活事件(不喜欢上学、失恋、与人打架、遭父母打骂)、状态焦虑等因素影响焦虑敏感水平的发展(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63、0.112、0.093、0.124、-0.096、0.096)。结论生活事件、性别、自身心理特征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焦虑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 从豫北5个城市的市、县重点高中抽取1240名学生,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白评量表进行集体测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与焦虑、抑郁有显的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对抑郁的预测比对焦虑的预测更重要。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来自农村的中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村师范学生516名,城镇师范生336名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结果 中师农村学生10个因子中有7个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P<0.05),中师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7个因子差异有显意义(P<0.05)。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另外3个年级。中师农村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除恐怖因子外差异不具有显性(P>0.05)。结论 针对影响中师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主要的,可控的因素,建议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关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应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焦虑情绪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姜  徐俊娥 《中国校医》2000,14(4):257-258
目的 探讨中学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对郑州市及城效1172名初中生进行焦虑情况调查。结果 焦虑情绪检出率为7.00%,有女生(9.53%)高于男生(4.36%),城市(4.91%)高于农村(10.74%)的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家族状况、学习因素及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龙游县8所中学的部分中学生,应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6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80%;女生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生,男生情绪不稳定因子在总分和中度以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因子轻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因子中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方战区海军航空兵部队军官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对116名军官进行SCL-90、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将SCL-90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SCL-90总均分及大部分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人际冲突、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事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293,0.370,-0.218,0.165,0.165。结论南方战区海军航空兵部队军官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功能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肖旭东  霍金芝  万娜 《中国校医》2006,20(2):135-137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对农村中学生情绪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并附加家庭生活背景因素组舍成家庭教育功能状态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001名在校农村中学生,从中择取学习成绩优良和较差者共365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农村中学生学习成绩女生优于男生,同学年中年龄小者学习成绩优于年龄大者。学习成绩优良组在家庭管教一致性、家庭矛盾性、家庭亲密性方面均好于成绩差组,在家庭知识性方面低于成绩有效期组。学习成绩与焦虑无直接相关性,但焦虑状态高的学生与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教育功能状态良好促进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功能状态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状态。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许建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9,(16):2996-3000
目的 测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挖掘Kessler10量表对医学生心理测量的潜在公因子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Kessler10量表对规模概率抽样获取的1 193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挖掘公因子,在因子得分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占38.5%,心理问题主要为对事物压力感知的“心理感知”层面,表现为劳累感、紧张感、无助感、休息不好感,困扰频率为有些时候(x = 2.65~2.09);性别(F = 3.843,P = 0.049)、家庭经济水平(F = 7.360,P = 0.001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男生、家庭经济水平差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此外,性别(F = 8.367,P = 0.004)、父亲文化程度(F = 4.728,P = 0.014)、家庭经济水平(F = 4.728,P = 0.009)是“心理感知”影响因素;学习成绩(F = 4.880,P = 0.008)、家庭经济水平(F = 3.002,P = 0.050)是“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尤其在对事物压力感知方面。应侧重男生、家庭经济水平差的医学生“心理感知”压力的预防及疏导,兼顾学习成绩差的医学生“心理应激”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