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报》2020,(2):257-259
中医认为,五脏藏神,情志活动亦为五脏所主,五脏功能不调,神明被扰,可引发情志病。《金匮要略》从脏腑论治情志病,以调整五脏阴阳为切入点,尤其重视调阴阳、立中气,通过调和五脏阴阳以镇心安神、宁心安神。《金匮要略》记载的情志病的证治主要有:从心肺阴虚内热论治百合病,方选百合地黄汤以养心肺之阴治本,兼清虚热治标;从心肝血虚、虚火内扰心神论治不眠,方选酸枣仁汤以补肝体、养肝血、清虚热、养心安神;从心肾不交、阴阳俱虚论治梦交,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交通心肾、潜镇摄纳、调畅阴阳;从心脾气血不足论治脏躁,方选甘麦大枣汤以调补气血、养心安神;从肝胆气血虚弱、邪热入里论治谵语,方选小柴胡汤解郁达邪以复少阳之机。  相似文献   

2.
李文君 《广州医药》2008,39(6):60-61
<金匮要略>中有许多条文涉及到情志异常.除去杂病过程中出现的如烦躁、神昏、谵语等情志症状,发病与情志过激关系密切或症状表现以情志异常为主的情志病,主要有百合病、梅核气、脏躁、奔豚、虚烦不眠、乳中虚等.本文试从<金匮要略>浅析仲景论治情志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太阴病中,太阴脾阳虚衰、虚寒之证,本应禁汗、禁下,但确有第276条太阴桂枝汤证之可汗,第279条桂枝加芍药证、桂枝加大黄证之调和脾胃气血阴阳及可下的权变治法。根据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桂枝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三证疾病发展过程、机理及方药组成可以看出《伤寒论》太阴病中常法中的变法,即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王燕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57-358
《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学最重要的典籍。其书千古辉煌,被后世尊为经方,这在我国医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据统计书中用柴胡者计有9方,方名有柴胡者,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6方;方名无柴胡者有3方。  相似文献   

5.
研究《金匮要略》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上,而不是某些证或某些方。这里涉及到如何看待病与证以及辨病与辨证的关系。以《金匮要略》的基本学术思想立论,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体系,首先注重的是病;辨证方法的确立是由在发病学上具有不同性质特点的疾病所决定的;四诊所得的各种临床信息是为了辨病然后辨证;只有正确把握病与证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治未病”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语出《金匮要略》。"阳前通,则恶寒"是指阳虽先通但寒未尽除;"阴前通,则痹不仁"是指阴虽先通而痹未尽愈。恶寒不是阳前通的结果,而是身冷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痹不仁亦不是阴前通的结果,而是骨疼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恶寒与痹不仁的原因和身冷与骨疼的原因是一样的,乃前文中所述阴气、阳气不通所致。出现阳前通、阴前通是疾病有所缓解的表现。医者临证遇此表现,当因势利导,使疾病持续向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