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艳  张用娥 《护理学杂志》2001,16(7):414-415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1月 ,对 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3例 ,男 1 8例、女 2 5例 ,年龄 1 8~ 56岁 ,平均 42 .8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病史 7~ 1 2年。其中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 9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5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例 ;心功能 级 36例 , 级 7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 ,术后第 2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颅内出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 ,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随访 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颅内出血病人 ,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出血组14例病人中 9例行开颅血肿清除 ,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 ,术后生存 5例 ;3例未手术者 ,死亡 ;1例经保守治疗 ,痊愈。 (2 )出血组国际标准比值 (INR) (2 4 8± 0 5 1)明显高于对照组 (1 4 4± 0 4 2 ) (P <0 0 5 )。 (3)出血组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的人数比例 (4 8% )明显大于对照组 (13% ) (P <0 0 5 )。 (4 ) 6 4 % (9/ 14例 )的出血病人发病时间在术后 3个月内。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 :抗凝强度过大 ;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治疗早期 (前 3月 )。并探讨抗凝治疗中颅内出血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9年至 1999年期间 ,我们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0 37例 ,其中 ,有 14例女病人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 15次。现将此 14例病人的抗凝治疗方法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4例女病人年龄 2 3~ 36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3例。植入瓣膜分别为Carbomedics瓣 5例 ,国产GK瓣 4例 ,CL瓣、Medtronic瓣各2例 ,St.Jude瓣 1例。术前病人心功能 (NYHA)IV级 4例 ,III级 10例 ;术后心功能I级 8例 ,II级 6例。全组病人均采用口服抗凝药治疗。进口华法林 (orionpharm…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设符合中国人自身凝血特点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注册数据库,填补我国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在此领域的空白,并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交流平台。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方法,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由全国36家心脏中心参加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会制定符合我国心脏瓣膜术后抗凝患者实际情况的住院及随访病例登记表(casereport form,CRF)。前瞻性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行心瓣膜置换术服用华法林抗凝,并接受正规抗凝监测的患者。数据库建设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具有数据监测、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系统更新。结果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链接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首页(http://www.zgxxwkzz.com),是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平台,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已完成全国34家三甲医院8 4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册,各中心的随访工作正在进行中。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大型多中心、开放式的数据库及网络信息平台,数据库变量设置符合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自身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研究系统性分析提供科学、客观的基础数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抗凝治疗中的出血与栓塞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我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矛盾是出血,应降低抗凝强度,减少出血并发症.近年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进展是采用国际标准比值(INR)监测抗凝和低强度抗凝治疗.目前国内采用的INR为1.5~2.0,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的抗凝治疗强度,有利于降低抗凝患者的出血病死率以及妊娠妇女、新生儿的并发症,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1995年10月至1999年11月,对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引进和翻译抗凝治疗量表,将中文版量表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将英文版抗凝治疗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应用中文版量表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计算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量表提取3个公因子,共16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375%;重测信度为0.929,C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对面健康教育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终身抗凝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人手一册健康教育手册及检测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理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登记本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由抗凝教育小组对患者实施面对面健康教育,包括组建抗凝小组,住院期间分时段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手册上的内容,出院后患者复查时由小组成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干预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知识掌握调查表"及"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评价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抗凝治疗依从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NR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面对面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令的安全剂量及抗凝期间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0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3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27~78岁;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随访3个月~10年,分析华法令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0±96)min,体外循环时间(112±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23)min。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2例,死亡2例。随访117例,随访率90%(117/130),随访期间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血尿3例,反复鼻衄或牙龈出血共4例,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1例,下肢栓塞1例,脑梗死1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及时监测,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华法林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期抗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怀孕期处于高凝状态,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必须进行抗凝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抗凝策略对于母婴安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药物试验都除外孕妇,对于孕期抗凝治疗存在争议的文献主要来源于病例报道,现总结报道1990年至1996年12例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年轻女病人,孕期抗凝的随访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血栓前体蛋白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及制定术后抗凝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比较抗凝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PP,并比较抗凝组中有、无房颤的病人华法林用量、INR和TPP,对抗凝组病人TPP和INR的关系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组的INR和血浆TPP浓度。结果:抗凝组与对照组相比,TPP低、INR高。抗凝组有房颤者的血浆TPP浓度高于窦性心律者。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PP和INR无明显相关性。出血病人的血浆TP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高限(6μg/ml)。结论:TPP是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理想的辅助监测指标。术后有房颤心律者的血栓栓塞危险性增加。抗凝治疗应同时检测INR和TPP。  相似文献   

1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及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抗凝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早期存在华法令“抗凝真空”,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抗凝方法,目前尚未规范化、科学化。,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尿纤维蛋白肽A(UFPA)和国际标准比值(INR)能正确反映48~72h以后的抗凝强度。合理的早期抗凝治疗和准确及时的监测方法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组:术后第1d给予潘生丁,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速碧林组:术后第1d给予速碧林,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d和第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因子Ⅶ、Ⅱ等指标。结果4组均于术后第5d达到抗凝要求(INR 1.5~2.0),且无出血、栓塞等抗凝并发症发生。华法林1组凝血因子Ⅱ、Ⅶ术后持续降低,PT、INR值则持续升高;术后第5d INR值达2.13±1.14,有7例患者INR>2.0,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d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不需其他辅助抗凝治疗,临床上可简化治疗方法,并不增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8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朱秉智,李清泉,房士琦,陈广明我们自1978年12月至1991年11月,共施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120例,术后均予以抗凝治疗。现将术后住院期间使用华法林(warfarin)抗凝治疗、及其监测资料记录完整的80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必须再次手术矫正。我们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共施行此类再次手术 19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中男 8例 ,女 11例。年龄 16~ 5 1岁。其中人工瓣膜瓣周漏 7例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5例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 5例 ,生物瓣衰败 2例。再次手术距第 1次手术时间为 2 5d~ 10年。术前心胸比率 0 6 2~ 0 78;心功能III级6例 ,IV级 13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取胸骨正中切口 ,经升主动脉插管 16例 ,经股动脉插管 3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1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阶段性康复护理。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纳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2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INR复查间隔时间、左心房内径、心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入院后经相关治疗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出院后随访1个月~3年,全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均有明显恢复,无再发栓塞及抗凝治疗中的严重出血发生;(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房颤动(P=0.000)、左心房增大(P=0.002)、抗凝强度过低(P=0.012)、INR复查间隔过长(P=0.047)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相对于颅内出血较好,其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2)临床上应该尽可能减少各项危险因素对抗凝治疗的影响,以避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3)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在出院时行常规微信教育;观察组(54例)在常规微信教育基础上,参照职场打卡模式由患者行抗凝药物服用回复,护士行跟踪服务。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可以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妊娠分娩,月经量过多,避孕失败后人流产手术等的影响,调整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2月至1998年2月292例15-40岁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术后随访时间0.5-9年,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育龄女性术后的生理影响,结果:调整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调控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国际正常比值(INR)为2-3(国际敏感指数ISI=2.4校正),既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又能提高术后妊娠分娩的安全性。结论:调整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能有效改善心瓣膜置换术后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