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林柯  王萌  周永学 《中医学报》2020,35(2):257-259
中医认为,五脏藏神,情志活动亦为五脏所主,五脏功能不调,神明被扰,可引发情志病。《金匮要略》从脏腑论治情志病,以调整五脏阴阳为切入点,尤其重视调阴阳、立中气,通过调和五脏阴阳以镇心安神、宁心安神。《金匮要略》记载的情志病的证治主要有:从心肺阴虚内热论治百合病,方选百合地黄汤以养心肺之阴治本,兼清虚热治标;从心肝血虚、虚火内扰心神论治不眠,方选酸枣仁汤以补肝体、养肝血、清虚热、养心安神;从心肾不交、阴阳俱虚论治梦交,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交通心肾、潜镇摄纳、调畅阴阳;从心脾气血不足论治脏躁,方选甘麦大枣汤以调补气血、养心安神;从肝胆气血虚弱、邪热入里论治谵语,方选小柴胡汤解郁达邪以复少阳之机。  相似文献   

2.
辛开苦降法 ,亦称辛开苦泄法 ,是通过辛温与苦寒药物的有机结合 ,巧妙配伍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1]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出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说明辛与苦代表着 2种截然不同的阴阳属性 ,辛善于升发宣散 ,属阳 ;苦能降逆泄下 ,属阴。同时 ,又进一步指出 :“阳明之复 ,治以辛温 ,佐以苦甘 ,以苦泄之 ,以苦下之”,表明辛苦 2类不同性质的药物可以合理配伍以治疗疾病。汉·张仲景宗《内经》之说 ,首创辛开苦降法 ,以辛温之半夏、干姜与苦寒的黄连、黄芩为主组成半夏泻心汤。辛苦合拟 ,寒温并用 ,升降同施 ,…  相似文献   

3.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刘敏教授认为不寐之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与气血阴阳能否濡养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刘敏教授概括不寐的病症特点为“阳多胆郁,阴多阳浮”:失眠阳证、实证多见少阳病,枢机不利,胆气内郁,胆火上扰心神;阴证、虚证多见少阴病,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不得眠。临证善用六经辨证,重视阴阳气血,治疗以改善症状缓其标急、调节体质重在固本为主要目标。对于不寐表现为阳证者,治疗常用柴胡类方,以舒畅情志、解郁助眠;对于表现为阴证之不寐者,治疗以附子类方为基础方加减,以温阳固本、镇静安神。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失眠又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的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禀赋心虚胆怯、病后或年迈从而导致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观之于各家治疗经验,失眠病证不外虚实两端: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虚证多由心脾气血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古今医家以奇招妙术独辟蹊径而收效颇捷,发人深思,现将此公诸于众,以飨同道。1取财激怒治失眠一富家妇女,思虑过甚,…  相似文献   

5.
探讨李敬林教授治疗失眠症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李师认为现今人们多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遂,痰热内生,上扰心神,致阳不入阴而失眠。将痰热作为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提出从痰论治,兼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劳逸有度、精神调摄,并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见解。注意调和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安神定志,因人制宜、因证制宜。  相似文献   

6.
神经衰弱为西医的常见病,中医多按不寐论治。对不寐病机的认识,中医多归属为邪火亢盛,内扰心神,治疗多以清热泻火,重镇安神为主。笔者认为神经衰弱亦常由肝胆郁热及肾虚所引起,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能显效,现浅探如下。1 郁火内扰心神,治当清热泻火,安神神经衰弱属神专疾病,本症在《内经》谓“不得眠”,《杂病广要》称“不睡”,通常称为失眠。西医认为精神刺激,思虑过度,神经错乱而导致失眠。临床上多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惊狂。痰热扰心失眠,则睡卧不宁,多梦易醒,心烦不安,胸闷多痰,口苦而粘。郁火与痰热皆为实邪,前者是肝胆气郁化火,后为…  相似文献   

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证,多是由于情致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不入阴所致。笔者于2003—2006年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该病收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是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方法,东汉张仲景开本法之先河,后又被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一直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该文介绍了姜树民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吕同杰主任医师行医50余载,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到、丰富的临床经验.失眠即祖国医学的不寐证,吕老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不得安寐.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在治疗方面,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依临床见证之不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蔡敏 《海南医学》2000,11(1):39
辛开苦降法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使用的方法。辛温与苦寒两者配伍组合则一辛一苦,一热一寒;一薄一厚,一阳一阴;一者开散打浮,轻清向上;一者通地沉降,重浊向下。是以开散之中而寓通泄,通泄之中亦寄开散。使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化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斡旋气机。该法肇源于张仲景,其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笔者临床辩证地运用此法此方治疗虚实挟杂证、寒热错杂证以及痰浊、湿热交阻之证等,颇为灵验。现举二例以飨读者。1.烟杂郑x,男,46岁。于1996年1月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