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miR-10b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9例为乳腺癌组,成年女性体检健康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血清miR-10b相对表达量;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0b水平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miR-10b相对表达量(2.140±1.769)高于对照组(1.408±1.328)(P0.05);当血清miR-10b最佳截断值为0.334时,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UC为0.646(95%CI:0.523~0.769),灵敏度为89.70%,特异度为41.70%;乳腺癌组术前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10b相对表达量(3.449±1.8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077±0.630)(P0.05),不同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或阴性患者血清miR-10b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10b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升高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增殖相关基因Ki67编码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 1和Ki67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Beclin 1的阳性表达率(4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8.5%)(P0.0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76.6%)则高于癌旁组织(0.00%)(P0.05)。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5)。Beclin 1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ER、PR、HER-2均无关(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Beclin 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明显高于癌组织(0.20±0.18)(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Ki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F-κB与MTA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NF-κB和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都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期等指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指标有关(P0.05)。此外,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F-κB与MTA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P=0.012)。结论检测NF-κB与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侵袭转移程度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和E钙黏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CD3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值为47.5±8.18。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437,P<0.01),而且两者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钙黏蛋白表达的降低和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钙黏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L)、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粘附分子(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L、HER-2、VEGF和E-cadherin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ER、PRL、HER-2、VEGF和E-cadherin在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2%、58.18%、38.18%、36.36%和30.90%;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21例(38.1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ER、PRL、HER-2、VEGF、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71.42%、42.86%、66.67%和45.00%.其中VEGF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P<0.05).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PRL呈负相关(r=-0.87,P<0.05),ER和PRL呈明显正相关(r=0.55,P<0.05).结论 ER、PRL、HER-2、VEGF、E-cadhe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尼酯X受体(FX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FXR、雌激素ER、孕激素PR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和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XR在正常乳腺组中阳性率100%,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55.88%。FXR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高表达FXR蛋白(P<0.05)。FXR蛋白与ER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3,P<0.05);PR蛋白高表达时,虽FXR蛋白也高表达,但无相关性(r=0.206,P>0.05)。结论 FXR高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FXR与ER雌激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UEDC2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63例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CUEDC2、ER、PR、Ki-67和Her-2的表达水平,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合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UEDC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2.8%、63.3%,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0%,差异显著(P0.05)。CUEDC2表达水平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CUEDC2表达率最低,三阴型最高(P0.05)。CUEDC2表达水平与ER(r=-0.703,P0.05)、PR(r=-0.798,P0.05)表达程度呈负相关;与Ki-67(r=0.414,P0.05)表达、Her-2基因扩增(r=0.359,P0.05)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UEDC2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分子分型有关,其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2 7蛋白、ER、PR受体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系统的二步法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2 7蛋白、ER、PR受体表达 ,并与病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体积大小等预后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2 7蛋白表达与良性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与预后呈正相关 ;与病人年龄 (≥ 5 0岁 )、淋巴结转移及瘤体大小 (≥ 2 5cm)呈负相关。结论 :P2 7蛋白、ER受体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空芯针穿刺且病理确认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104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乳腺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排除浸润性导管癌的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将乳腺空芯针穿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实验组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非癌乳腺组织中EGFR的表达。分析EGFR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癌乳腺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EGFR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以及肿块大小无关(P0.05)。结论 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高表达,且EGFR高表达促进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故EGFR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Ezrin和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英  李晶  关伟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595-2597
目的:Ezrin是一种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通过检测Ezrin和钙黏素E(E-cadherin)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理组织切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zrin在21例无转移的癌组织中10例异常表达(48%),19例有转移的癌组织中14例异常表达(74%)。E-cadherin在无转移的癌组织中9例异常表达(43%),而在有转移的癌组织中13例异常表达(68%)。Ezrin异常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98,P=0.038)。结论:Ezrin和E-cadherin与乳腺导管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术前未作过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MVD和VEGF的检测可以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0例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10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0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症。观察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分析Caspase-3、P53、Ki-67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显著低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53、Ki-67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高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P53及Ki-67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表达与P53、Ki-67呈负相关(r=0.445,P0.05;r=0.417,P0.05),P53与Ki-67呈显著性正相关(r=0.387,P0.05)。结论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相比,Caspase-3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低,P53及Ki-6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高,而且上述三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4例导管内癌组织,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以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织Hp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D2-40标记肿瘤淋巴管,探讨Hpa表达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34.8%、52.9%、76.3%,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1.403,P<0.01)。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Hpa表达阳性组MLD值高于Hpa表达阴性组(9.961±4.329 vs 7.339±3.714,t=2.379,P<0.05)。Hpa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Hpa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乳腺组织中P-ERK和CXCL14表达的变化,探讨P-ERK和CXCL14在乳腺癌中预后、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ERK和CXCL14,在乳腺正常上皮(15例)、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60例)中阳性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ERK和CXCLl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表达,检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l4的表达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的关系;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P-ERK、CXCL1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乳腺正常组织、导管原位癌、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P-ERK阳性率分别为20.0%、50.0%、53.3%,CXCL14阳性率分别为73.3%、30%、26.7%。②CXCLl4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③CXCL14阳性率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癌组织转移(P0.05)相关,ER和PgR阳性表达不相关(P0.05);P-ERK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④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l4阳性率与分子分型不相关。⑤60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P-ERK和CXCL14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rs=-0.418,P0.01)。⑥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0.086±0.010)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L14蛋白表达量(CXCL14∶1.35±0.028)(P0.05)。结论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CXCL14低表达,P-ERK高表达,P-ERK和CXCL14具有负相关性。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调控P-ERK表达可以负性调控CXCL14的表达,同时检测P-ERK和CXCL14对于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对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检查测定乳腺肿瘤组织BOLD参数R2*值,探讨乳腺癌中R2*值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乳腺手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知情同意后于3.0T磁共振仪行BOLD-MRI检查,测定肿瘤R2*值。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所有患者组织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HIF-1α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BOLD-MRI信号与HIF-1α的表达关系。结果 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表达率为62%(31/50),在纤维瘤中未检测到其表达(0/10)。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IF-1α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及P53表达无关,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组HIF-1α表达率明显高于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组(χ2=10.595,P=0.001)。BOLD-MRI分析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组R2*值为(24.4±4.7)Hz,而浸润性导管癌组R2*值为(53.3±17.6)Hz,乳癌组R2*值高于纤维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IF-1α的表达与组织的R2*值呈正相关(r=0.512,P=0.000)。结论 HIF-1α在乳腺良性肿瘤中不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BOLD-MRI可能成为评价乳腺肿瘤氧合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 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MLVD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分别为17.2±2.2、5.5±1.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2,P<0.0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2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27,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LVD增高和HIF-1α的高表达,且MLVD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IF-1α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NA-155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法检测6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miRNA-155基因的表达量,分析miRNA-15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组织miRNA-155的表达量在I、II、III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量递增;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而与miRNA-155表达水平(P=0.01),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结论: miRNA-155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促癌作用的功能,可作为生物标记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超声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免疫组化方法 测量原发灶ER、PR、CerbB-2表达.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原发灶的最大径、血流分级、腋窝可探及淋巴结个数,以及CerbB-2表达与腋窝LNM转移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示原发灶最大径的截断值是2.05 cm.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表现,结合CerbB-2表达,能较准确的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简称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ER2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6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ER2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ER2表达总阳性率为67%,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5.14%)(P<0.05);uPAR阳性的癌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84.21±36.36)%,P<0.05],uPAR与HER2之间的表达高度相关。结论: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度表达,且其过度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CD147与MMP-9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CD147与MMP-9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147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MMP-9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质中表达,在间质中不表达;CD147与MMP-9表达在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肿块大小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与MMP-9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CD147与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