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与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治疗前后通过对Mc Gill疼痛量表分值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同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PRI、VAS、P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RI、VAS、P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RI、VAS、PPI数值明显减小。结论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痛经的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M-JOA下腰痛评分和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PRI、VAS和PPI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笑  丁德光 《光明中医》2023,(18):3609-3611
目的 探讨调脊通督针刺法联合耳穴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76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调脊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2组患者每周均治疗4次,连续治疗8周,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改善,调脊通督针刺组对疼痛的缓解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调脊通督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的焦虑评分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调脊通督组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 调脊通督针刺法联合耳穴治疗治疗颈心综合征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竹圈盐灸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配合竹圈盐灸治疗,对照组予针刺配合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及肩关节外展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及肩关节外展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为37.50%,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针刺配合竹圈盐灸治疗冈上肌肌腱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部腧穴针刺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和脑病科收治的CPSP患者13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剔除脱落患者,最终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为67例和62例。针刺组给予头部腧穴针刺,每周5次,药物组给予每天口服阿米替林,25 mg/次,2次/日,均治疗4周。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疼痛评级指数(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现在疼痛状况(P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组低于药物组(P<0.05)。2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针刺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腧穴针刺能够有效缓解CPSP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佐琴  吴勇  刘艳琴  李淑英 《新中医》2020,52(11):105-107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均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肌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运动罐法能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踝针、夹脊穴及活血通络洗剂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腕踝针、夹脊穴以及自拟活血通络洗剂方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所有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4、28 d后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估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治疗28 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85%(28/33),对照组为61.76%(2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4、28 d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VAS、PRI、PP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8 d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恢复期丘脑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相较于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克  林晓辉 《中国针灸》2012,32(3):211-214
目的:比较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穴位,如天柱、风池、曲垣、巨骨、阿是穴,对照组针刺颈部夹脊穴,均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国际简化McGill量表,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VAS、PP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能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针刺颈部夹脊穴。  相似文献   

9.
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君  庄礼兴 《新中医》2008,40(11):67-68
目的:观察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以电针治疗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电针法,针刺为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疼痛指数(PRI)积分差值比较,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颈三针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PPI颈三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颈三针组配合针刺治疗其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颈三针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中风后肩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PRI、VAS、PPI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疼痛状况[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肩部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压痛评分、上肢麻木疼痛评分、上肢肌力下降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 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 Gill总分(PRI+VAS+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 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用平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状况(PP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肾虚督寒证可提高疗效,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椎针配合针刺组(简称为试验组)和单纯针刺组(简称为对照组).2组各35例,每日1次,10天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PRI、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I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显愈率为50.00%,对照组显愈率为23.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简版: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悬吊训练(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胶囊口服,并对弱链肌群施行SE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腰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腰部运动功能,2组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RI、VAS与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疔前下降(P<0.01),JOA腰痛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JOA腰痛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工作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SET治疗LDH,可以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SET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神抑痛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抑痛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调神抑痛组予调神抑痛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分别在入组当天及治疗第14、28天对2组患者的自拟肢体疼痛积分(VAS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八级(ADL分级)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ADL分级均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抑痛针刺法较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加减身痛逐瘀汤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卒中后丘脑痛患者93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49例)联合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身痛逐瘀汤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丘脑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深度对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明确颈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深度。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浅层针刺组、中层针刺组、深层针刺组三组,观察三组在治疗后简版McGrill疼痛问卷-2(SF-MPQ-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0M)及中医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三组在治疗后NDI总分及障碍指数均明显减低(P<0.05),中层针刺组总分及障碍指数低于浅层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层及深层针刺组SF-MPQ-2中的PRI感觉项、PRI总积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深层针刺组的PRI情感项评分也降低(P<0.05);三组VAS积分、PPI积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深层针刺组的PRI感觉项、PPI积分及总分优于浅层针刺组(P<0.05);深层针刺组的PRI感觉项、情感项、总积分及总分均优于中层针刺组(P<0.05)。治疗后中层和深层针刺组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均有改善(P<0.05)。中层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50%,深层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肾通督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温肾通督汤内服配合针刺治疗,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Neer肩功能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UCLA肩部评分和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中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通督汤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