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关于tDCS对PSD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显示tDCS能够明显改善PSD(SMD=1.85,95%CL=1.13~2.57,P<0.00001)。结论 tDCS能够改善PSD,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通过阳性和阴性电极在头皮特定位点施加微弱电流(1~2 mA)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的非侵袭性技术。t DCS具有兴奋性刺激、抑制性刺激和伪刺激3种刺激模式,其刺激参数包括刺激位点、电流强度、刺激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安全性较高,为无手术适应证或无法手术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选择,其中,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抑制皮质兴奋性,恢复脑功能网络平衡,减少痫样放电和癫痫发作频率。但是由于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原理及其治疗癫痫的潜在机制,以及近3年在癫痫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的潜力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irror neuron training system,MNTS)对卒中后慢性完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P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BT+伪tDCS)和观察组(CBT+tDCS),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7条目焦虑问卷(GAD-7)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BT能够改善轻中度P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tDCS联合CBT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6.
心境障碍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基础,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情感高涨,大多数症状多继发于心境改变.此类疾病发作时常常与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易复发,且疾病经济负担重.心境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接受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完全缓解,而部分患者单药治疗的疗效不佳,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辅助药物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性...  相似文献   

7.
8.
9.
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具有经济、便携等特点,诸多学者认为它可能是治疗抑郁症有潜力的新方式。目前关于其治疗一般人群抑郁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优化治疗方案,不同方案疗效的结果尚不一致。其治疗特殊人群抑郁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现就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些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能是由吞咽皮质中枢、皮质下行纤维、延髓吞咽中枢及锥体外系损伤所致,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干预以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等康复治疗为主.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通过直流电刺激来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皮质兴奋性,以改善各种神经、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康复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37例(接受1 Hz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37例(接受10 Hz高频rTMS治疗)和对照组37例(接受假刺激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及治疗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组患者评分。结果 rTMS治疗前,3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4周末,低频组、高频组 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高频组;治疗后第2周末,高频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较低频组明显。结论低频与高频rTMS治疗PSD安全有效,高频rTMS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卒中抑郁患者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常规抗抑郁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 CA),巴塞尔指数(BI)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上述表格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量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HAMD评分,Mo CA评分、MMSE评分、BI指数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低频r-TMS可更显著改善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项非侵入的脑刺激技术。它被认为是一项安全而有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治疗方法。然而尚无系统综述对tDCS治疗幻听的效果进行评价。目标:探索tDCS对于有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从以下数据库搜索了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台湾电子期刊服务网等数据库,时间截止于2016年2月13日。根据预先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经过偏倚风险评估,主要结局的证据等级水平采用GRADE评定,应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总共检索到415篇文献。最终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计样本量87。其中2篇的研究评价为“低偏倚风险”,1个研究为“无法判断”。3个纳入研究均为小样本量、主要结局指标结果不一致,主要结局指标的证据等级被评为“低水平”。结论:已发表的文献样本量均小,而且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不一致。我们无法从这些研究中得出一致结论。关于tDCS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评价,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试验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假刺激或仅采用常规治疗), 筛选及应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 以渗透误吸量表、纤维内镜吞咽困难程度量表、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为结局指标, 应用Reviewer Manager 5.4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 以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包含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渗透误吸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0, 95%CI:-1.020~-0.460, P<0.001);试验组患者的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80, 95%CI:0.220~1.130, P=0.003);试验组患者的纤...  相似文献   

16.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刺激脑方法,即不开颅将两个电极片放置于脑特定功能皮层对应的头皮区域,利用弱的电流经颅刺激目标区域引起脑的兴奋性的改变。此方法为一古老的研究方法,经过断断续续的研究和不断的新发现,近十年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的不小的成果。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能改变大脑兴奋性状态,无创的,简便,价廉,更为优越的是可设立假刺激组进行对照研究的刺激技术被广泛的探索和应用。tDCS的基本原理已经阐明,目前在进一步深层次探索其作用原理和寻找更为有效刺激程序的基础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尤其是在康复医学中有益的效果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和进一步提高这种积极的治疗效果。本文概述了tDCS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刺激程序、优越性及不良作用,脑功能各个区域的研究,详细阐述了在脑卒中和脊髓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E水平高于对照组,HAMD、HAMA、NIHSS评分及Fib、PAl、LSV、HSV、ηs、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神经递质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假刺激组15例。治疗组给予频率1Hz、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的rTMS,每日1次,治疗10d,并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采用UPDRS评分、木插板试验、记时运动试验和10m折返运动试验进行疗效评价,评价前患者停服抗PD药物至少12h。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UPDRS总分及Ⅰ、Ⅱ和Ⅲ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患者木插板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减少(P〈0.01),记时运动1min平均运动次数明显增加(P〈0.01),行走速度明显增快(P〈0.01),随访3个月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生活满意度(L-S1B)无明显变化,而生活质量评分(PDQ)则明显降低(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木插板试验、记时运动试验和10m折返运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频rTMS可以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的利用脉冲磁场对大脑皮质特定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治疗手段,被应用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就rTMS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