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杰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总属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而肾虚,气化无权,后天失养而脾胃虚,健运失司;标实以湿热为主,兼以瘀毒。正气不足,邪气偏盛,正邪交争,机体抗邪无力,邪盛正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湿、热、瘀、毒互结致病,贯穿整个病程,涉及肝脾肾三脏,肝经瘀热,脾虚湿停,肾失封藏,肝脾肾三脏俱病,病程日久,肝脾肾及气血阴阳俱虚,湿热瘀血缠绵难去,不断耗伤正气,使虚则更虚,病情迁延难愈。治疗上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解毒为治法,标本兼治;以茵陈赤小豆汤加减为主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2.
1 中医对IPF发生发展的病机认识 对IP F中医病机的认识,各家不尽相同,但总以气血津液辨证理论为切入点,并以本虚标实立论,但本虚、标实具体所指及其病机阐释角度有异. 目前专家学者多将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认为IP F以肺脾肾之气阴亏虚为本、痰瘀夹邪(寒、热、湿、毒等)为标.  相似文献   

3.
龙祖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祖宏主任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多因湿热久蕴,气血瘀滞,伤中及下,导致脾肾亏损,使脾不摄精,清气不升,或肾开合失司,不能藏精,精气下泄所致。其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风、湿、热、瘀是病情反复进展的重要,二者互为因果,且贯穿于病程的始终。该病的治则当为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治以清热利湿,活血祛风、益气固表,用自拟肾愈汤加减治疗,肾愈汤由玉屏风散加苦参,石苇,白茅根,丹参、赤芍、蝉蜕,苏叶等组成,临床时可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4.
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此。脾病辨治时,不仅要考虑到本脏的病理变化,尚须注意其与其他脏腑的联系,其中尤与胃、肝、肾关系甚密。 脾胃同居中焦,有经脉相互络属。脾虚易湿滞,湿盛反困脾,用药宜略刚燥;胃燥易化热,燥热反损胃阴,用药宜偏柔润。临诊所见,脾病多虚,胃病多实,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阳明病的白虎、承气之类系从胃为治;太阳病的理中辈却是从脾为治。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互为转化。胃实而攻下太过,脾阳受损,可转为虚寒;脾虚渐复,饮食不慎,又能转为胃实、故虚实之间,必须详察,以免误治。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脾胃虚损、脾肾亏虚、肝失疏泄、经络气血不足、虚邪等方面,临床提倡辨证论治.脾气不足治以理脾益气,脾肾亏虚治以补益脾肾,在肝者助肝疏泄,病在经络或虚邪侵袭者,多调脾胃以补气补血,使正得复.常用单方、验方,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相似文献   

7.
头痛病主要责之于风、火、痰、瘀、虚,而致病关键在于瘀。本文基于脾与脑经络相通,治头痛当以脾胃为中心;脾主升清,清阳得养则脑清神聪;脾主运化,气血津液条达则脑窍荣畅;脾主统血,脉行得道可奉养脑窍等四个方面,倡导“脑脾同治法”论治紧张型头痛。常用治法有:醒脾行气开郁,活血化瘀开窍;运脾理气化痰,活血化瘀通窍;健脾益气填髓,活血化瘀益窍。以健脾祛瘀自拟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阻络者,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血虚血瘀者,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疲劳是卒中发生后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生活质量,从而造成整体恢复效果不佳.中医药对治疗卒中后疲劳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与经验总结,以先后天理论为基础,认为脾肾失调与本病密切相关,其核心病机为脾虚生化乏源,肾虚阴阳失司,脾肾亏虚则气血阴阳皆不足,同时在此基础上易受湿、痰、瘀、郁等实邪影响.本文提出着眼于脾肾二...  相似文献   

9.
史方奇认为,小儿脏腑娇弱,形体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抗邪力差,易受六淫之侵;其脾常不足,食饮不节,易伤积滞之苦.故常因外感、积滞伤脾损胃,致纳化紊乱,升降失调,腹泻即作.初泻多实,解表祛邪,消滞和中则病易解.若治不得法,或复感外邪,或又伤积滞,脾胃更受克伐.小儿脾虚久泻即由此发生.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辨证多归于“本虚标实”。正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湿、瘀为主。根据其临床主症,见于腰痛、水肿、血尿等各病证中。对于蛋白尿,则认为肾气不足,肾失固摄,封藏失职,以致精微下泄而形成。治疗上常加入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收敛固涩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血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伴有肾、周围静脉微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