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负面情绪、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评分、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的得分更高;实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SDD评分下降,QOL-AD评分上升,实验组患者得分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和美国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对92例中国抑郁障碍患者(中国组)及92例美国抑郁障碍患者(美国组)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两组FAD各维度均分均高于健康的家庭功能临界值,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中国组FAD中的情感反应维度评分及行为控制维度评分明显高于美国组;中国男性组情感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精神行为障碍(BPSD)的影响。方法选择AD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7)接受积极心理干预8周。评价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和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分,比较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ADAS评分均显著降低,MMSE、QOL-AD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AD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BPSD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玩偶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28例,给予玩偶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3个月后分别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老年信心量表(PGC)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玩偶疗法干预前、干预1周、干预3个月的MMSE均无明显差异。QOL-AD和PGC方面:干预1周与干预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干预3个月与干预前、干预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痴呆患者护理中采用玩偶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酒依赖患者自尊水平及其家庭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酒依赖患者自尊水平及其家庭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 (SES)及家庭功能问卷(FAD)对 6 0例酒依赖及 6 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了评定 ,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酒依赖组的SE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家庭功能方面 ,酒依赖组在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方面评分和FAD总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酒依赖组的自尊水平降低 ,有效的家庭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06我院老年病区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根据Barthel指数(BI)、Fugl-Meyer指数(FM)、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观察2组自主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院外遵医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院外康复期间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FM、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和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特点.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对52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患者组在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组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应针对其家庭特点开展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因素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经住院治疗后痊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后以每3个月为1周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测评,了解其1年内病情变化,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在患者出院后1年末对其家属进行测评,比较病情复发组与病情稳定组的评分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出院后有35例复发,复发率为35%。复发组FES-CV家庭的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高于稳定组(t=3.236,2.364,P0.01);而情感表达、亲密性、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评分低于稳定组(t=-3.452~-3.126,P0.05或0.01);复发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5个分量表评分高于稳定组(t=2.321~3.231,P0.05或0.01)。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娱乐性、控制性等)和家庭功能(如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水平、情感反应)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行为治疗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减少复发以及改善家庭生活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作为实验组对象,马陆镇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对照组家庭.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以集体授课(共6次)和家庭随访的方式进行家庭行为治疗采用SDSS、QOL、Krawiecka、FAD;NORS量表及问卷对入组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实验组家庭每3个月1次,对照组家庭每6个月1次).结果干预后患者家庭的SDSS、Krawiecka症状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的变化有显著变化(P<0.05),NORS、FAD、QOL量表分的变化有极显著的变化(P<0.01).结论家庭行为治疗能够提高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是减少患者复发,促进患者康复较佳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家庭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缓解期的门诊患者82例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开展家庭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观察为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及12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居家式康复模式在改善高、低功能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应用效 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早发性精神分裂 症(EOS)患者98 例,按照患者入院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功能EOS 患者(52 例)和低功能EOS 患者 (46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高功能EOS 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一(26 例)和对照组一(26 例),同 时将低功能EOS 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二(23 例)和对照组二(23 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居家 式康复模式护理干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个月、3 个月复查时比较患者的家 庭负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一和对照组一患者、观察组二和对照组二患者出院 时家庭负担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患者 出院1 个月、3 个月后家庭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一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二患者出院1 个月、3 个月后家庭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二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 式康复模式能够减轻高、低功能患者的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的特点。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对来本院门诊替患者取药或陪诊的家庭照料者(照料者组)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照料者组复原力总分(85.55±18.84)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0±18.19)(P均<0.01);不同家庭身份的照料者复原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为照料者的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配偶和子女(P均<0.05);初中、高中文化照料者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P均<0.05);照料者复原力评分与被照料者复发次数、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r=-0.307,P<0.05),与被照料者的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照料者的复原力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降低,其家庭身份、文化程度、被照料者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病程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ESQ)、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贝克抑郁量表(BDI)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5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38%(19/5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糖尿病组FAD评分中情感卷入及行为控制维度在不健康家庭功能范围内;QLESQ总分(32.49±5.86)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7.76±5.38)分(P<0.01)。糖尿病组FAD的问题解决、角色和情感卷入维度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分别=0.426、0.339、0.454,P<0.05或P<0.01);QLESQ总分与家庭功能的角色和行为控制维度呈负相关(r分别=-0.292、-0.344,P<0.01)。结论:伴发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差且家庭功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属感知的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家庭功能量表(FAD)对50例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抑郁症患者家属组)及5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①抑郁症患者家属组MSPSS评分中的社会支持总分(45.1±11.8)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5±9.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抑郁症患者家属组的FAD评定除情感卷入维度外,其他5个维度(问题解决、交流、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和总体功能均在不健康家庭功能范围之内;并与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问题解决(r=0.228,P<0.05),交流(r=0.250,P<0.05),角色(r=0.209,P<0.05),情感反应(r=0.291,P<0.01),行为控制(r=0.289,P<0.01)和总体功能(r=0.217,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属体验到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家庭功能有缺陷;社会支持可能影响到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家庭功能特征.方法 对84例强迫症患者(研究组)和9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定.结果 研究组Y-BOCS评分与FAD量表中的分量表问题解决(CM)、角色(RL)、情感反应(AR)、情感介入(AI)、行为控制(BC)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组FAD量表中解决问题(PS)、沟通(CM)、角色(RL)、总的功能(GF)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患者的强迫症症状越严重,其家庭功能受损越重;强迫症患者家庭功能受损表现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总的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安全感与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关系。方法 方便取样法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118人(病例组)和健康产妇100人(对照组),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结果 PPD病例组APGAR总分在0~6之间人数(57人,48.31%)显著多于对照组(25人,25.00%)(P<0.01);病例组APGAR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除体重、日夜变化外,其他HAMD因子与APGAR、SQ因子分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APGAR、确定控制感对HAMD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可解释HAMD方差变异的78.4%。安全感在家庭功能和产后抑郁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62%。结论 家庭功能、安全感是产后抑郁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与其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且伴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女生为研究组(n=50),选取年龄和家庭结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女生为对照组(n=42)。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2版(BDI-I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童年创伤问卷(CTQ)评定两组抑郁程度、家庭功能和童年创伤经历。结果除行为控制维度外,研究组FAD其余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CTQ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忽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5~0.677,P0.05或0.01);FAD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行为控制、总体功能评分与CTQ中躯体虐待、性虐待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2~0.470,P0.05或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情感忽视评分与家庭总体功能正向关联(β=0.318,P0.05)。结论伴自伤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所感知的家庭功能健康状况较差,可能与其童年创伤经历有关,尤其与情感忽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自尊、完美主义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对71例AN患者(AN组)及71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Frost完美主义问卷中文版(CFMPS)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和比较,并对AN患者的自尊、完美主义与家庭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AN组RS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4207,P=0.000); CFMPS中的担心错误(CM)(t=4.8432,P=0.0000)、行动的疑虑(DA)(t=3.1363,P=0.0021)、个人标准(PS)(t=3.7448,P=0.0003)、父母期望(PE)(t=3.1805,P=0.0018)4个维度的评分及消极完美主义总分(t=14.0926,P=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FAD中的问题解决(t=4.2541,P=0.0000)、沟通(t=3.6409,P=0.0004)、情感反应(t=4.2121,P=0.0000)、情感介入(t=6.1278,P=0.0000)、行为控制(t=2.9765,P=0.0034)和总功能(t=6.4386,P=0.0000)6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②AN组FAD中的问题解决、沟通、总体功能评分与RSES评分呈负相关;问题解决评分与CFMPS中条理性(OR)评分呈正相关,行为控制评分与CM、DA评分呈正相关,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体功能评分与PS评分呈正相关,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体功能评分与PE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AN组RESE总分与CFMPS中CM、PE和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AN患者的低自尊及消极完美主义特质与其家庭功能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