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及其特征的专家咨询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及变证的特征.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编制肺炎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均数和变异系数的统计描述和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0%,权威系数为0.7758,协调系数为0.356(X2=455.65,P=0.001).肺炎常见证候有外寒内热证、风热袭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变证有热入心包证和邪陷正脱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变证有2种.肺炎证候及其特征可作为制定肺炎诊疗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机为正虚络痹积损,肺肾虚损为本,肺络痹阻、痰瘀互结为标;积损成痿、痹痿并存、虚实错杂为其特征。该病常见证候为虚证类(肺气虚证、阴虚内热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兼证类(血瘀证)等三类六证候,以正虚为主而常兼实证,急性加重时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该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体现于补、润、化、消。在制方用药时应注意:宣降、润肺以顺肺之生理,补益同时兼顾化痰、活血通络、消积散结,治之缓图,固护肺卫以防外邪袭肺而诱发加重。  相似文献   

3.
杨继  张垚  张春阳  翟国超  郭思佳  王强 《中医学报》2020,35(8):1587-159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资料,提取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脉、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维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最终筛选文献39篇,共纳入4 544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显示,频次前10位的是发热(69.92%)、咳嗽(33.23%)、乏力(27.24%)、胸闷气短(19.50%)、干咳无痰(14.74%)、肌肉酸痛(1.07%)、纳差(10.43)、腹泻便溏(10.37%)、头痛(10.21%)、咳白痰(9.86%);舌质主要见红舌或暗红舌(45.96%)、淡红舌(18.50%),舌苔主要见白腻苔(51.27%)、黄腻苔(28.55%)、白厚苔(21.92%);脉象以滑脉(22.73%)、数脉(20.91%)、濡脉(8.31%)、浮脉(7.79%)等多见。关联规则分析设置信度≥0.5,支持度≥95%,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1,共计得到高频关联组合条目29组,挖掘出咳嗽、乏力、发热、咽痛、便秘、肌肉酸痛、头痛、腹泻便溏、脉弦10个核心证候信息。因子分析共得到10个公因子,进一步将10个因子聚类分析,最终共聚为3类,中医证候依次为湿遏肺卫证(54.65%)、湿困中焦证(22.88%)、热毒炽盛证(22.47%),其中以湿遏肺卫证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为湿遏肺卫证、湿困中焦证、热毒炽盛证,可为临床治疗及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诊断依据和证治规律.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慢性呼吸衰竭文献研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间杂,本虚多为肺、心、肾虚损,邪实多为痰、热(火)、瘀血.病情发作时,以痰(痰热、痰浊)瘀互阻为关键,时或累及脑窍、大肠;病情缓解稳定时,痰瘀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结果:提出了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蒙神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七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辩证治疗规律.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及证候标准的拟定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支气管扩张症基本病机为痰瘀毒痹积损,正虚邪实间杂并相互影响。正虚为肺气虚、脾气虚、气阴两虚等,日久不复而又生痰、瘀;邪实为痰热、痰浊、瘀血,日久累积酿毒、痹阻肺气,复伤肺之形气。常见证候为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急性加重期则以实证类为主而常兼虚证,缓解期则为正虚邪恋而常兼实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入病例20例,本地病例16例,分析全部病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45岁,以男性居多,55.56%的患者为外地输入病例,44.44%的患者为本地感染病例。全部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和邪热壅肺型为主,分别占44.44%和38.89%;91.67%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72.22%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其中输入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为主,占65.00%,100%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55.00%呈现“热”的病理特点;本地病例证型以邪热壅肺为主,占56.25%,93.75%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81.25%呈现“湿”的病理特点。结论:本次疫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属于以湿邪和热邪为主导的“湿热疫”,病机特点为湿热并重;输入性病例多表现为以湿邪为患的“湿疫”,有化热的趋势和倾向,病机特点为湿重于热;本地病例多表现为以热邪为主的“温热疫”,病机特点为热重于湿。此次新冠肺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疫性的可能,辨证和治疗要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九所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943例患者资料中出现了16种证候,其中肺气虚证的频率和构成比最高,分别为68.0%和17.95%.其次是肺肾气虚证,频率和构成比分别为44.2%和11.67%.而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最低,分别为2.5%和0.66%.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COPD稳定期常见证候有7种,其中虚证类5种,即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2种,即痰瘀阻肺证、痰湿阻肺证.常见证候中以虚证为主,可兼见实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445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查并进行分级;再使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在研究期间的中医证候诊断情况。观察COPD稳定期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不同肺功能分级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肺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本次445例COPD稳定期患者共存在8种中医证候,共诊断出1 020频次,其中,最高的为肺脾气虚证224频次(22.0%),其次是肺肾气虚证221频次(21.7%)、肺气虚证196频次(19.2%),而出现频次最低的为脾肾阳虚证14频次(1.4%)、肾脾气虚证15频次(1.5%);不同肺功能分级的COPD稳定期患者各中医证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证与肺功能分级呈负相关性(P0.05),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均与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轻度及中度时,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及肺肾气虚证;肺功能为重度的COPD稳定期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及肺肾气阴两虚证,随着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肾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了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兼见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兼见肺脾气虚.提出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三证类八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为老年人CAP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咳嗽的证候特点。方法 :选取血清MP-Ig M测定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证候特征归纳分析。结果 :风热犯肺证占35.00%,燥邪伤肺证占30.33%,痰热壅肺证占13.34%,肝火犯肺证占5.67%,风寒袭肺证占5.33%、痰湿蕴肺证占4.33%,肺阴亏虚证占3.67%,肺气亏虚证占3.33%。结论:小儿MP感染所致的咳嗽常见证型为风热犯肺证和燥邪伤肺,其次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李建生  李素云  谢洋 《中医学报》2020,35(3):453-457
根据我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调查资料,结合临床救治实践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与治法、分期辨证治疗三个方面,阐释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与方法。一是病因病机:病邪属性为湿邪、湿邪疫毒首先犯肺,并随疾病的分期/分型发生转化。二是辨证与治法:根据疾病的轻重分型,提出了4期9证(初期的湿遏肺卫、寒湿犯肺、邪热犯肺,进展期的湿阻肺胃、湿热蕴肺、疫毒闭肺,危重期的内闭外脱,恢复期的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的证候规律,重点强调截断扭转、逐秽解毒、疏理气机、通降胃肠、固扶正气5种治则治法。三是分期辨证治疗:根据4期9证进行辨证治疗,分析了常用方药、中成药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通过一线诊治的江西省内68例确诊为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病例临床分析,结合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及辨证施治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涉及胃和大肠,其病因为湿毒,并归纳以下4个常见证型:(1)湿毒犯肺,风热夹杂证;(2)寒湿困脾,肺气不利证;(3)湿毒郁肺,内蕴化热证;(4)肺脾气虚,湿毒困阻证.依此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胡雯婷  戴红 《中医学报》2020,35(3):501-503
随着现代医学的实时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以西医之辨病合中医之辨证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治方法的焦点。"正气存内"与现代医学提倡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思路相同,"避其毒气"则强调未感染者的预防及自我保护措施。基于西医诊断的辨病思路与疾病的发病共性、核心病机,形成辨病专方清肺排毒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分4个阶段分型论治:①轻型:寒湿郁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芳香燥湿、泻肺平喘之药,湿热蕴肺证以达原饮加减;②普通型:湿毒郁肺证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为基础加减,寒湿阻肺证用药组方以散寒祛湿药为核心;③重型:疫毒闭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芳香燥湿益气扶正之品,气营两燔证以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为基础、配合中药注射剂联用;④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以扶阳益气养阴之药物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配合中药注射液以醒神开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2月5日至2月20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64例,于入院第1天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首发症状、舌象等信息,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年龄(48.8±12.9)岁,男女比为1.56:1;14例(占21.88%)有武汉/湖北旅居史,38例(占59.38%)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5例(占23.44%)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17例(占26.56%)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5例(占54.69%)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首发症状以发热(42例,占65.63%)、咳嗽(9例,占14.06%)多见,6例(占9.38%)患者无症状;舌象以舌质红黄腻苔(14例,占21.88%)、舌质淡红薄白腻苔(8例,占12.50%)、舌质红白腻苔(8例,占12.50%)多见;中医证型分为寒湿疫毒袭肺证6例(占9.38%)、湿热疫毒蕴肺证58例(占90.62%),湿热疫毒蕴肺证中热重于湿型20例(占34.48%)、湿重于热型38例(占65.52%)。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为主,涉及病理因素包括寒、热、湿、毒、虚,湿毒是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5.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肺,属于疫病",其中医名可为"肺疫"。新冠肺疫的病因,外因之主因是感染病毒(异气),内因是患者身体系统,同时合并兼夹感受"六淫"邪气(常气)。只有疫毒本身是普遍的,寒暑燥湿风火不具有普遍性,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常见病机是邪毒犯肺,挟热下利,肺失宣降,水停生湿。总体治则是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标本兼治、三因制宜。此外,本文还提出病毒有无寒热属性的问题,供医学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辽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集中收治中心(沈阳)"(沈阳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探辽沈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其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冠肺炎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沈阳中心2020年1—2月收治的57例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中医症状等数据进行统计,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分析重症肺炎中医证候规律,为重症肺炎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24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然后利用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技术建立证候间的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最后结合专家经验,提取重症肺炎的常见证型.结果:提取的证候要素包括风热、痰热、痰湿、气虚...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吴海洋  吴军豪 《中医学报》2020,35(5):912-9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多以外湿表湿为重,而康复期以内湿里湿居多,且初期寒湿疫毒首先侵犯肺卫,之后正邪斗争而发热,继而入里化热,侵犯脏腑,耗伤气血;康复期则以气阴两虚、肺脾不足为主,常见气短乏力,口干,汗出畏风,心烦失眠、纳差等症状,治疗需以化湿健脾、滋阴养肺等为主。朱丹溪祛内湿常以二陈汤加平胃散化痰燥湿、健脾利湿。同时因势利导辨证应用:湿在上半身,苍术宜量大;湿在下半身,宜用升麻升提阳气以化湿。治疗大病后阴虚者常用人参、黄芪、麦冬、白茯苓、竹茹、白芍。此外,朱丹溪注重情志调养,治郁着重于调气机,常以越鞠丸加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为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以及建立综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文献调研结合以甲状腺结节患者症状询问为主的问卷调查,提取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形成甲状腺结节的辨证分型模型,然后通过该领域专家咨询,建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结果:30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证候要素经聚类分析聚为5类,通过专家咨询修正,第2、4类(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合并为脾。肾阳虚证,第1类为肝郁痰凝证,第3类为痰瘀互结证,第5类由“气阴两虚证”改为“阴虚内热证”。由主成分分析和专家平均排位情况确定每一类证型的主症和次症。这4种证型反映了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结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为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和阴虚内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