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湿热困脾证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首次就诊时的症状及舌脉进行辨证分型,取湿热困脾组、气阴两虚组、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检测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4(FT4)。结果:①湿热困脾组的BMI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及对照组(P<0.05),而气阴两虚组及湿热困脾组的WHR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实验组之间相比(P>0.05)。②湿热困脾组的血清TSH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及对照组(两组比较P值均<0.01)。③湿热困脾组中,血清TSH≥4.5μIU/mL的患者的BMI及WHR明显高于血清TSH在2.5~4.5μIU/mL的患者(P<0.05),而血清TSH在2.5~4.5μIU/mL的患者的BMI及WHR明显高于血清TSH在1.0~2.5μIU/mL的患者(P<0.05)。结论:伴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H偏高可能作为湿热困脾证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62例2型糖尿病首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其次为阴阳两虚型,然后是阴虚热盛型和湿热困脾型;病程5年以上兼有血瘀证表现者高于5年以下:湿热困脾证TC,TG和LDL-C增高,HDL-C降低,气阴两虚证TC,TG和LDL-C与之相比较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者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并发症也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结论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中医证型逐渐由阴虚热盛、湿热困脾向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且多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湿热困脾和阳虚湿瘀3型。另选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这些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对应起来,探讨不同证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湿热困脾型最为多见,阴虚燥热型病程最短。各组IS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湿热困脾型最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HbA1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湿热困脾型最高,TC、TG湿热困脾型均高于其它证型。结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有从阴虚燥热证经湿热困脾证向阳虚湿瘀证发展的趋势,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湿热困脾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在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4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4例(B组)、正常体健者20例(C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水平,比较APN水平的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血浆APN水平均低于C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APN与收缩压、BMI、FBG、FINS、TG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PAI-1水平亦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APN水平显著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更低,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及B组。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计算ApoA1/ApoB比值。结果 A组FBG、HbA1c、FINS、TC、TG、LDL-C、ApoB、Lp(a)明显高于B组(P均<0.05),HDL-C、ApoA1、ApoA1/ApoB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与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积极调控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彬华  郑凯林  王冲  林莉 《河南中医》2019,39(6):906-909
目的:调查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膳食结构及食物摄入频率情况,寻找导致湿热困脾证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个体化糖尿病饮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本院门诊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了解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频率、中医证候积分等,共计调查139份问卷。结果:(1)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粮谷类每日平均摄入量(290. 83±223. 34) g,低于推荐量。蔬菜、水果、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量,分别为66. 7%、72. 9%、93. 7%、77. 1%。油脂摄入量明显高于推荐量。(2)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摄入粮谷类、畜禽肉类的量均有关联(P 0. 05),但关联度均不高,γp分别为0. 351、0. 292。中医证候积分与摄入油脂的量呈正相关,呈中等相关联(γp=0. 634)。(3)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油脂、饮酒摄入频率均有关联(P 0. 05),但关联度均不高,γp分别为0. 333、0. 346。中医证候积分与油炸食物摄入频率有关联(P 0. 05),呈中等相关联(γp=0. 551)。结论: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饮酒、嗜甜食等因素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湿热内蕴症状加重,因此个体化饮食指导可考虑结合中医特色进行更有针对性饮食结构调整,在达到血糖控制的基础上改善患者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95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患者的病程、年龄、IGF-1、Homa-IR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羟基维生素D等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2)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脉络证的平均年龄最高;各中医证型与病程相关,病程较短者以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多见;而阴阳两虚、血瘀脉络证则多见于病程较长者。(3)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分布与IGF-1、Homa-IR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热盛证的IGF-1最低,各证型按升序分别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最高,血瘀脉络证次之,而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的HomaIR指数较接近;各中医证型中HBA1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2型糖尿病五种证型分布与25羟基维生素D、高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低密度脂蛋白接近有统计学意义;与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困脾证的血脂最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IGF-1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病程长短、年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慢性肾损害病人证侯和病机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4例,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组32例;B组,2型糖尿病肾损害组(肾功能正常)22例;C组,2型糖尿病肾功能异常组10例。将临床症状分级为无、轻、中、重并转换为rankit单位,症状赋值总和为证候积分。结果:湿热证与血瘀证积分值的总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各组湿热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差异非常显著P<0.05。年龄与血瘀证相关而与湿热证不相关,湿热证与血瘀证密切相关。结论:湿热与血瘀存在于糖尿病慢性肾损害不同病程中,证候表现为湿热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山无糖颗粒治疗湿热困脾证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湿热困脾证初诊2型糖尿病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次,每日3次;治疗组予芪山无糖颗粒,每次1小包,每日2次,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量腰围和体重及炎性因子:尿白蛋白(A)/肌酐(C)比值,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HbA1c、FPG、HOMA-IR、LDL-C、UA、腰围、HCY、CRP、尿A/C比值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UA、LDL-C、腰围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CRP、HCY、尿A/C比值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HCY、尿A/C比值水平降低(P<0.05),但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腰围、CRP、尿A/C比值降低(P<0.05)。结论芪山无糖颗粒治疗湿热困脾证型初诊2型糖尿病降糖有效,并且降糖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而且在减少腰围、改善炎性因子、改善尿微量蛋白等方面具有更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2型糖尿病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20例、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20例与正常人对照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人群的IMT、BMI、WHR及SBP、DBP、HbA1c、FPG、TG、TC、HDL-C、LDL-C、TSH、FT3、FT4,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气阴两虚证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及甲功正常气阴两虚证均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甲减湿热困脾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4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并将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结果: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浊毒犯胃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血瘀证、水气凌心证、脾肾阳虚证为主(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PVD)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两者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分为T2DMPVD组和正常组,收集其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UA)、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LB)、游离脂肪酸(F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对T2DMPVD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PVD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T2DMPVD组和正常组在年龄、病程及mALB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DMPVD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证(A型)、气阴两虚证(B型)、肝肾阴虚证(C型)、痰瘀阻络证(D型),B型和D型病例年龄与其他证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程A型与其他任一证型比较、C型与D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SBP)A型、B型与C型、D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D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 c)A型与B型、D型和B型与C型、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病程、微量蛋白尿是导致T2DMPVD的危险因素;T2DMPVD组病例4种证型均匀分布,无明显偏重;年龄大、病程长的病例更容易出现D型;C型患者的SBP及DBP水平在4种证型中属于较高水平;A型病例HbA1 c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不同证型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柏  李巧芬  张庚扬 《四川中医》2006,24(10):19-2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Ridit及Kappa检验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阴虚燥热证占临床前期糖尿病肾病的78.18%;气阴两虚证占早期糖尿病肾病得77.60%;阴阳两虚证占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得72.22%;阳衰瘀阻证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得83.33%,经Ridit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Kappa检验发现临床前期与阴虚燥热证强相关,Kappa=0.957;早期临床与气阴两虚证中度相关,Kappa=0.406;临床期与阴阳两虚证、终末期与阳衰瘀阻证相关性差,Kappa均<0.400。阴虚燥热证在临床前期最常见且与之强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脾虚证有无相关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确诊为神经病变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原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分为两组,脾虚型组与非脾虚型组,两组均安排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其中检出下肢神经进行比较(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脾虚证有一定相关性,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较重,其中胫神经最能反映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程度,与非脾虚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以研究本病的证治规律。方法:观察69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同时检测其胃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对中医证候与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病早期以实证居多,而虚证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提示中后期以虚证分布较多;实证组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Th)与主频率(DF)、餐前主功率(DP)与餐后DF有较强的正相关;而餐前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B)与餐前Th、餐前DF与餐前B、餐后B与餐后Th呈负相关;虚证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虚证患者存在胃排空率下降,随着消化期餐前胃动过速波节律百分比(T)的增加而下降;餐后DP与餐前DP呈正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中医证候有其独特的客观依据,各慢性胃炎的疾病变化规律相比有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