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2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入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32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6%(18/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是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OR=4.125,95%CI=2.062~7.004)、临床病理分期(OR=3.334,95%CI=2.062~7.004)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OR=2.341,95%CI=2.559~15.838)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前NRS2002评分有助于预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67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两组,对年龄、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后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低蛋白血症、吻合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支持以上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术前肠道梗阻、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血症是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12月我科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568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现吻合口漏22例(3.9%),其中A级10例,B级8例,C级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4,95%CI 0.005~0.556,P=0.014),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OR=31.950,95%CI 2.804~364.056,P=0.005)。结论低位肿瘤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及后续治疗对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影响,Kumar A等人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或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68例,女40列。肿瘤距肛缘平均8 cm。其中60例手工吻合,48例使用吻合器吻合。术后16例发生吻合口漏。同时发现,无论是否接受袢式横结肠造口,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相近(13.4%比16.7%)。在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20个月)内发生吻合口狭窄的19例患者中,15例成功进行肛门扩张术。经多因素分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相关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根据不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Dukes分期、手术时机和方法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主要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结果: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9例(5.8%),95%可信限区间(CI)为4.02%-7.54%,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2%,≥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肿瘤直径≥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9%,〈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Dukes B、C和D期肿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2.4%、7.9%和7_4%。择期和急症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3%和26.7%。吻合口漏发生于术后7d或7d内为71.1%,发生于术后7d后为28.9%。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及全胃肠外营养(TPN)治愈率为63.2%,横结肠失功性造瘘治愈率为36.8%。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大小(P=0.962)和距肛门距离(P=0.798)无关,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3),不同Dukes分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8)。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麻痹性肠梗阻、引流管中有粪质样液体是吻合口漏的主要表现,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辅以TPN和横结肠失功性造漏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情况。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行直肠癌保肛术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时间,分析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术后吻合漏情况:在术后5.6 d(2~13 d)确诊4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8/87),明显低于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23.5%(35/149,χ2=73532,P=0.006)。吻合口漏严重程度:5例A级患者,23例B级患者。15例C级患者,其中3例行单纯的漏口修补术,2例腹腔冲洗引流,3例行漏口修补联合肠造口术,另外7例行肠造口术。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白蛋白(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术后随访及预后分析: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15~69个月),发生吻合口漏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2.1%,明显低于未发生组82.4%(P0.05)。术前AIb35 g/L、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肠造口为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吻合口漏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直肠癌病理类型、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及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共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C或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与吻合口瘘相关(P0.05),而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前合并高血压与吻合口瘘不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P0.05),而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RAL)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7-09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行RAL术的2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6例(55.28%),女110例(44.72%);年龄(62.23±12.26)岁。采用新辅助化疗94例(38.21%),腹腔镜手术158例(64.23%),预防性回肠造口77例(35.65%)。统计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吻合口漏24例(9.76%)。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3 a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20例(83.33%)、21例(87.50%),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3 a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86例(83.78%)、191例(8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 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与RAL术后吻合口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8 kg/m 2、术前有低白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是RAL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肥胖、肿瘤距肛缘距离近、低白蛋白血症是中低位直肠癌RA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者33例,7.1~11 cm者21例,>11 cm者9例。结果21例吻合口距肛缘≤3 cm,42例吻合口距肛缘3~7 cm。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4.8%),吻合口狭窄6例(9.5%),伤口感染5例(7.9%),无手术死亡。全组均获随访,平均4.3(3~6)年,5例复发,其中3例行M iles术,随访仍健在,2例放弃手术治疗,分别死于肝转移和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并行直肠前切除术的760例直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原因。 结果 111例(14.6%)病人发生吻合口狭窄。单因素分析中,性别(χ2=6.978,P=0.008)、术中保护性造口(χ2=4.015,P=0.045)、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t=3.239,P=0.001)和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χ2=9.7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76,95%CI 1.128~2.796,P=0.013)、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OR=0.907,95%CI 0.855~0.961,P=0.001)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OR=2.255,95%CI 1.293~3.932,P=0.004)为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为男性、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较近及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病人更易发生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因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手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中16例发生吻合口漏, 发生率为12.5%。确诊吻合口漏的时间自术后第2~9天, 平均为(6.13±2.00)d。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距离>7 cm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距离≤7 cm患者(χ2=6.022, P=0.014)。手术后第3~5天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均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 术后第3~5天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曲线下面积均>0.5。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早期诊断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2014年收治的486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TME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吻合口狭窄及无吻合口狭窄两组。采用χ~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生吻合口狭窄27例,发生率为5.6%。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吻合口漏、术前新辅助放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7例吻合口狭窄中1例为肿瘤局部复发并肝转移,行永久降结肠双腔造口。26例吻合口瘢痕狭窄病人中,行剖腹切除狭窄吻合口后一期吻合4例;经肛门完整切除膜状狭窄环7例;6例经肛门放射状切开狭窄环,并于术后4d经肛门每日人工扩张吻合口2~3次,共扩张3个月;9例未行手术,每日经肛门行人工扩张吻合口1次,共扩张3个月。吻合口狭窄病人再次术中未发生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骶前大出血等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2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2例随访期间死亡,余25例吻合口通畅。结论男性、吻合口漏、术前新辅助放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重在预防,应根据吻合口不同狭窄原因及程度采取不同方法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三年间114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确诊发生吻合口漏,总发生率为9.65%(11/114)吻合口漏发生在术后第6~10天。其中男性患者8例(11.76%,8/68)、年龄〉60岁者9例(14.52%,9/62)、肿瘤距肛缘距离≤6cm者6例(14.63%,6/41)、术前有糖尿病者3例(17.65%,3/17)、术前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2例(20%,2/10)、术前伴有肠梗阻者2例(22.22%,2/9)、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者5例(13.89%,5/36)。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肿瘤距肛缘距离≤6cm、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或低蛋白、伴有肠梗阻及全系膜切除者,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2例患者出现术后吻合口瘘,通过单因素分析,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肿瘤分期高(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的患者,术后需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常见的并发症[1-2],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超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但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收治的641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通过单因素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NRS2002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26/641),其中术前NRS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与小于3分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9%(18/259)和2.1%(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校正了年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影响因素后证实,NRS2002评分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8,95%CI:1.324~7.722,P=0.010)。结论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有助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从而为预防性造瘘的适应证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7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术后吻合口距齿线0~3cm,认为癌肿距肛缘≥5cm,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无远处转移及周围浸润,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中应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中下段,注意保证血运,直肠分离至尽量低位,将直肠及乙状结肠拉出于肛门外边切边缘,或切断后拉出吻合,注意斜口吻合。强调术中病理检查及吻合口缝合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3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5例)和无吻合口漏组(n=365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论为避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血管是否侵犯,是临床重点关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以下)是最常见的直肠肿瘤。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手术技术的提高、尤其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对肿瘤距肛缘6cm以上者行双吻合技术低位前切除术或超低位前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术式,而关于距肛缘6cm以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正成为当前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