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痰瘀同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的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用药规律,开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中药处方63首,中药124味,痰瘀同治法的用药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最常用的药味为苦味、药性为温性,归经以肝、肺、胃经居多。高频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形成15组药对组合、7类聚类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提示痰瘀同治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处方为丹蒌片合二陈汤加减。结论 痰瘀同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活血化痰为基础,兼以扶正补虚、清利消导增化痰祛瘀之功。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机理复杂 ,目前西医对AS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 ,中医开展对AS病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中西医对AS发病机制的认识祖国医学虽没有“动脉硬化”这一病名 ,但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及所出现的各种症状 ,散在于“胸痹”、“眩晕”等各篇中 ,在辨证上乃以本虚标实 ,心、脾、肾三脏为病之本 ,气滞血瘀 ,痰浊内积是病之标 ,由于心、脾、肾的亏损 ,气机紊乱、气血失和 ,导致气滞血瘀 ,痰浊内生 ,脉络闭塞 ,进而引起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及肢体的气血阴阳偏盛偏衰 ,出现…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等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生命。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如何合理有效调脂,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常用调脂药物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是一组常见的血管病变,其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都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1].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但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的轻重。早期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祛邪采取宣肺化痰,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7.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8.
痰瘀同治法治疗高脂血症6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笔者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高脂血症6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冠心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痰瘀同治颗粒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瘀同治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症状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郑丽卿  柯秀丽 《中外医疗》2016,(28):183-185
目的:探讨痤疮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成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两年间收治的18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中药内治组(中医辨证疗法)、中药外治组(面膜法、洗剂、软膏、凝胶和霜剂治疗)和综合治疗组(中药内服外用)各60例,以治愈、显效和无效来观察治疗成效。结果中药内治组、中药外治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95%(57/60)、86.66%(52/60)、90%(54/6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须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脑中风后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延缓恢复过程,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方面有一定优势。文章从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中风后抑郁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其生命。目前西医药主要从控制炎症、减少复发、调节免疫等方面治疗UC,但对于患者的耐药性、过敏症状等不良反应,甚至药后加重等现象却束手无策。中医药治疗UC具有一定优势,疗效也并不亚于西药,且不良反应较小,所需费用较少。虽然中药的服用尚有不便之处,但已有不少疗效较好的现代中药新剂型也逐渐推向市面应用。现就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近5年西医和中医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分析其优劣,帮助同道治疗支气管炎时选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良性结节较为多见。目前西医对于甲状腺结节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定期随诊。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予手术及药物等治疗,但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组织破坏等风险。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方法独特而多样,不良反应少,对缩小结节体积、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并且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法有中药、中成药、针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贴压磁珠等,并且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报》2019,(10):2124-2129
目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治疗呈多样化,中医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KOA以针灸推拿疗法、中药疗法以及综合疗法为主,疗效较好。对于中医药治疗KOA的临床研究已经有长足进展:挖掘文献研究规律、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使得中医药治疗方法更有规律性、更加规范化;中医药治疗KOA疗法应用呈多样化,中药泥灸、针刀、刃针等治疗方法的报道逐渐增多;关节镜、超短波、威伐光等高科技手段及功能锻炼、运动疗法、肌内效贴等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学术动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中医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的治疗KOA的临床路径,不利于开展相关循证医学研究;疗效以患者主观感受、量表问卷为主,未形成中医特色、标准统一的客观评价手段。因此,今后应当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KOA的相关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并将四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更好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实现对中医药疗法治疗KOA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病程缠绵、迁延反复。对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代医学仍然缺乏有效的逆转性治疗方法,中医药对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就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期辨治以及不同医家遣方用药等方面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9,(12):2563-2569
目前,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率逐年增长,控制哮喘发病率及缓解哮喘发作的任务迫在眉睫。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自血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等中医外治法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不同程度缓解症状,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但是,外治疗法虽取得了明显效果,却仍存在一系列问题:①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不深入、不明确;②对于穴位的选择、用药组方、计量和配比过于随意,施治时间不固定;③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研究较少,不便于全面评估外治法的有效性;④对随访的关注甚少;⑤文献中未见提及各种疗法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⑥临床实验集中于对Th1/Th2细胞比例失衡的研究,较少涉及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活化、分化和黏液高分泌等方面。因此今后需进一步了解外治疗法的种类,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固定基础用穴,随症加减;规范操作方法,制定中医标准,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具体阐述应用机制,以形成规范的临床诊治措施;纳入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应在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外治法全面评估各发病阶段的临床疗效;加强定期随访,以评价外治疗法的远期疗效;针对各种疗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制定全面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对五更泄的中医中药治疗总结为辨证论治、单味药、复方、中成药、敷脐,针灸推拿治疗总结为针刺、艾灸、针灸结合、推拿、针灸药物组合。认为中医药在五更泄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