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非临床抑郁症状(nCDSs)被试杏仁核及海马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特征。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对1105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对其中17例符合nCDSs的被试(nCDSs组)及2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以双侧杏仁核及海马为种子点,分别对全脑进行基于体素的rsFC分析,比较两组间的rsFC差异,并与nCDSs者的BDI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CDSs组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右侧眶额叶内侧面rsFC均增强;以左侧海马为种子点,右侧枕叶舌回、双侧额叶直回及左侧楔前叶rsFC增强;以右侧海马为种子点,右侧小脑后叶、右侧枕叶舌回、双侧额叶直回、左侧楔前叶及左侧中央旁小叶rsFC增强。nCDSs被试双侧杏仁核及海马rsFC改变与BD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nCDSs被试杏仁核及海马的rsFC存在异常,可能在nCDSs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静息态磁共振(rest-f MRI)功能连接及其与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脑功能连接的异常及其对记忆障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颞叶癫痫患者(癫痫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和记忆功能测评,比较2组间的脑区差异,分析与记忆功能相关的脑区。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增高的脑区有: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减低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癫痫组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与记忆商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等;呈负相关的脑区有: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结论: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脑区可能构成颞叶癫痫患者的癫痫网络,在癫痫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脑区与海马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记忆相关,其对记忆功能具有潜在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和非对称基于自旋回波的回波平面成像(asymmetric spine echo-based echo plane imaging,ASE EPI)研究急性饮酒对健康青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脑区脑血流灌注(cerebral blood flow,CBF)、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的影响,分析不同剂量急性饮酒后健康志愿者记忆功能相关脑区CBF与OEF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9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摄入不同剂量的白酒,饮酒后,抽血检测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按照BAC≥0.04%、0.06%、0.08%分为低、中、高浓度组。所有受试者分别于饮酒前及饮酒后30 min进行记忆功能评价并行MRI扫描,饮酒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对饮酒前、后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及小脑半球等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CBF和O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饮酒后30 min与饮酒前相比,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CBF增加(P<0.05),双侧小脑半球CBF减低(P<0.05)。饮酒后30 min,不同剂量组间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的平均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饮酒后30 min与饮酒前相比,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OEF减低(P<0.05),双侧小脑半球OEF增加(P<0.05)。饮酒后30 min,不同剂量组间左侧额中回、顶叶、枕叶皮层、双侧扣带回、海马、小脑半球的平均O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酒后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CBF、OEF呈负相关关系,脑组织氧供给与氧利用处于动态平衡。饮酒后记忆功能相关脑区脑血流和脑代谢信息的改变,在揭示酒精对记忆功能相关脑区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联合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患者杏仁核与其他脑区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对30例IGD患者(IGD组)与30名志愿者(HC组)行头颅fMRI,分析2组间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差异,及其与IG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HC组比较,IGD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额中回rsFC增强;与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下回和右侧枕上回rsFC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及丘脑rsFC减弱。与HC组比较,IG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的dFC方差增大,与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后扣带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dFC方差显著减小;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额中回dFC方差增大,与右侧颞中回、左额内侧回及旁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dFC方差减小。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的rsFC强度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评分呈负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左侧中央后回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顶下小叶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杏仁核参与了IGD的形成和发展,dFC可以作为rsFC的补充,有助于更好地探索IGD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观察慢性失眠(CI)患者静息状态下岛叶功能整合的改变。方法 对22例CI患者(CI组)及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以基于中国人脑建立的模板(Chinese2020)进行空间标准化,以双侧岛叶为ROI,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分析,获得2组间功能连接有差异脑区,并分析异常功能连接脑区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I组患者与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及左侧小脑后叶(P均<0.05,体素簇个数 ≥ 10个,AlphaSim校正),与左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左侧小脑后叶及右侧小脑前叶(P均<0.05,体素簇个数 ≥ 10个,AlphaSim校正)。CI组瞬时记忆评分与右侧岛叶-右侧海马、右侧岛叶-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右侧海马及左侧岛叶-左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正相关(r=0.580、0.668、0.454、0.562,P均<0.05)。结论 CI患者双侧岛叶与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为理解CI患者存在情绪调节、认知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记忆功能受损的机制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观察酒精依赖患者杏仁核与全脑效应连接特点。方法 前瞻性纳入53例酒精依赖患者(病变组)及6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GCA)观察功能MRI所示双侧杏仁核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脑区,分析效应连接与酒精依赖年限、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相关性,观察其效应连接特点。结果 病变组左侧杏仁核至左侧颞中叶、左侧眶部额上回、Cerebelum_6_R、右侧颞上回及右侧中扣带回的效应连接,以及Cerebelum_6_R至左侧杏仁核的效应连接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右侧杏仁核至左侧海马旁回和右侧丘脑的效应连接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变组左侧杏仁核至右侧中扣带回效应连接与BAI(r=0.409,P=0.002)及BDI评分(r=0.422,P=0.002)均呈正相关,左侧杏仁核至Cerebelum_6_R效应连接与酒精依赖年限(r=-0.297,P=0.031)及PSQI评分(r=-0.344,P=0.012)均呈负相关。结论 酒精依赖患者杏仁核与左侧颞中叶、左侧眶部额上回、...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对35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20名健康者行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选双侧纹状体(striaum,STR)为感兴趣区,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左侧STR(L-STR)、右侧STR(R-STR)在两组间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1)以L-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左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缘上回等脑区的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额下回、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左侧岛叶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2)以R-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等脑区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右侧舌回、岛叶、海马旁回、双侧海马、左侧丘脑等脑区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PD患者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以及物理、作业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百会穴8周,对照组针刺阳陵泉穴8周。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息态f MRI扫描,观察左、右海马功能连接的变化;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对韦氏记忆量表评定结果与脑功能连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韦氏记忆量表的各项得分和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改善(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以及右侧海马与左侧额叶、左侧顶叶连接增加。记忆商与左侧海马和右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r=0.56)、右侧海马和左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r=0.75)、右侧海马和左侧顶叶的功能连接(r=0.88)呈正相关。对照组治疗前后,记忆量表总分、记忆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海马与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与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之间的连接减少,量表分与海马脑区功能连接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针刺百会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效应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与额叶、顶叶之间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选择MRI图像采集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评价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数量,同时评价认知障碍患者与非认知障碍患者的ReHo值,判断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估结果可知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为21例,发生率为41.18%;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下回、右侧后扣带回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在左侧角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均显著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本研究以MoCA量表的评价结果作为金标,计算静息态功能MRI的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19%、76.67%、76.47%。结论: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前扣带回皮质(ACC)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例ESRD患者(ESRD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rs-fMRI,并评价其认知功能。以双侧ACC为ROI,分析与ACC功能连接存在组间差异的脑区;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ESRD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对照组,ESRD组左侧枕叶外侧皮质、双侧额中回、双侧额极及双侧中央后回与左侧ACC功能连接增加(P均<0.005),双侧丘脑、双侧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及双侧后扣带回则减低(P均<0.005);双侧额中回、双侧额极及左侧枕叶外侧皮质与右侧ACC功能连接增加(P均<0.005),双侧丘脑及双侧MPFC减低(P均<0.005)。右侧ACC和MPFC功能连接与数字符号替换试验(DSST)评价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428,P<0.05);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评价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ESRD患者ACC与默认模式网络(DMN)、执行控制网络、感觉网络及视觉网络等构成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ACC和MPFC的功能连接与ESRD患者认知执行控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观察肝性脑病(HE)患者双侧苍白与全脑网络连接的改变。方法 收集21例明显HE患者(OHE组)、22例轻微型HE患者(MHE组)及21名健康志愿者(HC组)行静息态fMRI,选择双侧苍白球作为种子点,利用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脑网络连接差异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颞叶、双侧尾状核及顶叶(P均<0.05)。与HC组比较,OHE组右侧梭状回、右侧枕下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等脑区连接减弱,在双侧尾状核、左三角部额下回、左海马旁回等脑区连接增强;MHE组双侧颞中回、左中央前回、左内侧额上回等脑区连接减弱;与MHE组比较,OHE组右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连接减弱,右侧颞下回、双侧尾状核连接增强(P均<0.05)。结论 OHE及MHE患者皮层与皮层下区域脑功能网络连接存在异常,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功能网络连接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水平的度中心度(DC)探讨失眠障碍(I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 对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2例ID患者(ID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受试者睡眠情况及整体情绪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基于体素的DC方法分析fMRI数据,以t检验比较组内、组间参数。对ID组差异脑区的DC值分别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D组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和双侧楔前叶DC值增强(P均< 0.05),左侧枕中叶、左侧楔叶、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额中回DC值减低(P均< 0.05)。ID患者左侧海马DC值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6,P=0.047)。结论 I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DC值存在多处异常,且左侧海马DC值异常与PSQI相关,可为ID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体素度中心度(DC),结合种子点功能连接(SFC)方法,以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异常改变.方法 对16例早盲青少年(观察组)和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6名正常视力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数据,比较2组DC值差异;以组间DC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ROI,采用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年轻人急性酒精暴露后基于静息态fMRI的双侧杏仁核-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年轻志愿者,均完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采集饮酒前静息态数据,饮酒0.5 h后抽取静脉血测量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并再次采集静息态数据。采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的预处理后,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做相关分析。(1)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饮酒前后杏仁核-全脑FC差异;(2)根据BAC将饮酒后的被试分为高、低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FC差异。结果经头动检测,一共23名(男12名,女11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与饮酒前相比,左侧杏仁核-全脑FC增强的脑区:双侧枕叶、左颞中回、左顶下回及左小脑半球,FC减弱的脑区:右额上回眶部、右颞中回、右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杏仁核-全脑FC增强的脑区:左中央前回、右枕叶楔回,FC减弱的脑区:左侧小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基底节、左颞叶梭回。饮酒后高、低BAC组相比,高BAC组右侧杏仁核-全脑FC减低脑区:左岛叶、左颞上回、左枕叶、右额中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uncorr<0.001,连续体素>10);高、低BAC组左侧杏仁核-全脑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酒精暴露会致杏仁核-多脑区FC变化,为部分临床表现提供了影像学证据;右侧杏仁核可能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DMN)功能特点,探讨功能连接异常脑区与临床表现等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4例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22名健康人(对照组)的颅脑rs-fMRI数据。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及后扣带回皮质(PCC)为种子点,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抑郁症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抑郁症组mPFC与双侧小脑后叶、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眶部及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弱(K均>54,P均<0.05),与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功能连接增强(K>54,P<0.05);抑郁症组PCC与双侧额中回眶部、双侧壳核及左侧额上回背外侧功能连接减弱(K均>54,P均<0.05),与左侧颞中回、双侧角回及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K均>54,P均<0.05)。抑郁症患者mPFC与左侧楔前叶间功能连接减弱、PCC与左侧额中回眶部功能连接减弱均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0.46,P均<0.05);mPFC与右侧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与病程呈正相关(r=0.49,P<0.05);功能连接异常脑区均与HAMD-17评分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存在DMN内、外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其中部分与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22例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3例肝硬化无MHE患者(NMHE组)和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选择双侧楔前叶为种子点,采用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的F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左侧中扣带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颞极、左侧颞上回、双侧前额叶和内侧扣带回的FC降低,N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左侧楔前叶、左侧中扣带回的FC降低(P均<0.05);与NMHE组比校,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脑岛、右侧额中/上回的FC降低(P均<0.05)。结论 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多个脑区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其大脑内源性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