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伏邪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气的留连,潜伏于人体,待时而发,待机而作的邪气,统称伏邪.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脉痹、痰浊、血瘀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外则与嗜食膏粱厚味、过逸少劳相关,内与脾肾肝功能失司密切关联.通过对伏邪理论的追根溯源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探究,认为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疾病,其对心脑脏器的影响最为严重。根据中医理论、历代各家学说及现代研究探析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机,以便充分发挥中医辩证论治的优势,补充西医之不足,完善其诊疗方案,更大化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概念、临床流行病学与西医防治现状,并通过对此类疾病具体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诊疗方法的分析,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医病机的共性因素,以期指导和规范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现代医学病名 ,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记载散见于“痰浊”、“肥人”、“眩晕”、“胸痹”、“中风”、“健忘”、“痴呆”、“真心痛”、“风痱”、“消渴”、“肾痹”、“脱疽”等病的记载当中。对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疾病 (或危险因素 )如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病机近代医家多有阐发 ,然而对于该类疾病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般病机目前尚无统一性的论述。中医学是宏观医学 ,对于该类疾病的统一认识可能有助于统一诊断标准 ,掌握证候演变规律。笔者对此作了较多研究 ,现探讨分析如下。1 .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中医病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将其归为"中风"、"胸痹"、"眩晕"等范畴。Framingham研究63年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与气虚血瘀、脾气虚、肝肾不足、宗气不足、肾精不足的中医病机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中医病机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近年发病呈增加趋势,重视对该病研究,对预防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大、中动脉,这些解剖学结构与中医学中的"脉"具有交叉性;而动脉壁内皮损伤及脂质的沉积则与中医学的浊、痰、瘀、毒密切相关。从中医理论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在浊、痰、瘀、毒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的血液、脉道及相互之间相互关系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其中,浊邪蕴积是上述病理变化过程的始动因素。文章中论述浊阴浊气的生理学含义、浊邪浊病的病理学意义,进而探讨浊邪与痰、瘀、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病机学演化规律,最后诠释浊痰瘀毒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学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动脉粥样硬化是痰瘀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骨痈疽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发病后患者疼痛难忍、瘙痒难耐,而且容易遗留功能障碍。《内经》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心入手,养血活血以通利血脉、清心泻火以解毒疮痈、宁心安神以定痛止痒,对于骨痈疽的治疗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析中医“肝-血-心-脉”“肝心和合”的生理特点,可知临床“肝心同病”较为多见,是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基础。“肝心郁滞、心脉不通”“肝心虚损、痰瘀互结”“肝心失和、毒损脉络”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演变规律,体现“郁→虚→毒”的病邪转化过程。结合胆固醇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病变特点及两者交叉转化的因果联系,管窥“肝心同病”在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微观辨证价值,采用疏肝理气、通心和脉,养肝护心、化痰祛瘀,保肝育心、解毒通络等分期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发现二者在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且同属血脉病变。痰热瘀结,闭阻血脉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机,可从血脉理论探讨高血压CAS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营卫伴行,卫气不得入于脉。而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营卫化源失常,清浊相干,杂合以入脉;或卫气阳热禀赋不足,难以脱"营"而出,潜于脉中;或营卫之道阻塞,卫气郁遏于脉中,终致卫气内伐于脉。而卫气郁遏于脉中,又可作为肇病之基,熏灼血脉,扰乱人体阴阳消长昼夜节律,同时可使多脏功能受扰,痰瘀并生。在代谢综合征(MS)中,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原本为血管外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热量),却在血液中过度堆积,表现为异常升高的血脂、血糖、血压或胰岛素抵抗等,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种病理变化类似中医"卫气内伐于脉"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3.
肿瘤中医“耗散病机假说”的建立和固摄法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反复探索传统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肿瘤理论和非线性平衡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肿瘤的本质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医肿瘤“耗散病机假说”与固摄法。中医肿瘤“耗散病机假说”从更深层次揭示中医肿瘤病机的本质所在,即一方面肿瘤患者自始至终表现正气耗散、正虚失于固摄的过程,另一方面癌毒本身具有易于扩散转移的特性。固摄法正是中医肿瘤“耗散病机假说”的临床具体应用的结果。研究显示:固摄法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实验研究表明:固摄法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转移复发,对肿瘤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伏风角度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以期更全面地认识SS,扩宽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伏风理论的源流,风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部位而致病的过程等方面探讨伏风致病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伏风致病规律对SS的治法及用药进行论述。[结果]伏风最初源于伏邪理论,清朝刘吉人对伏风发挥最多,认为伏风可藏于孔窍、肌表、血脉及肺脾肾等脏腑,伏而化燥、动血、化瘀、成毒,并可引动内风,相兼致病,而出现类似于SS的表现,诸如口眼干燥、紫癜、泄泻、水肿等。临床论治伏风所致的SS,可从扶正兼以理气、破瘀合以拔毒等角度入手,予祛除内风、活血化瘀、益气解毒等药物。[结论]伏风理论对SS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伏风致病的过程及特点等角度来认识SS,能更全面地探究SS的本质,为治疗SS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营卫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斑块形成的相关性。首先提出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病名定为"脉积"。营卫功能与血脉紧密相关,营卫又与体质量、体脂、血糖、血压相关,营卫失常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因此,营卫失常与脉积密切相关。其中,营气失常,痰浊瘀血内结,成为脉积的基本成分;营阴亏虚,阴不制阳,火热内生,扰动气血,炙灼动脉,有形之邪稽留,发生脉积。卫气失常是脉积发病之关键。卫气有余,火热灼脉;卫气失常,腠理疏松,痰浊瘀血遁脉,久成脉积。总之,营卫失常,动脉损伤,发生脉积。因此,通调营卫是防治脉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脉络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脉络通整方及其单味药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结晶紫染色、酶联免疫检测法。结果 发现其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单味药的抑制作用强弱不等,但均比组方低。结论 临床应用的胶囊剂型作用与水煎剂相等。提示脉络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分析《温病条辨》银翘散类方剂适应证的病机和方剂结构,分别从《温病条辨》首方应为银翘散、银翘散创制分析、《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进退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对其加减化裁,可以兼顾气分、营分和血分,以期开拓医学思路,把握临床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8.
略论气为生命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的认识.笔者提出气为生命之本:其一,气是生命物质,是构成生命的本原,同时化生新的生命物质;其二,气是生命功能,是生命化生和持续的动力.气的种类繁多,有元气、宗气、营卫之气、大气、水谷之气等正气,也有浊气为代表的病态之气.其中,元气、宗气、营卫之气等四气在化生和维持机体生命中的作用最重要.笔者基于四气的概念、本质和功能进一步阐释:气为生命之本,气的盛衰有无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抑郁症高发的挑战,文章从《内经》理论、肝脏生理病理论述肝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同时阐述了抑郁症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亦要顾及它脏,整体辨治的机理,强调了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消退研究的部分工作。在复制AS形成和消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AS形成和消退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