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究古医籍中有关独穴治病的记载,以及历代名医运用独穴治病的医案,探讨小儿推拿独穴疗法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以期丰富完善小儿推拿理论,对临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存推拿文献中有关小儿推拿穴位资料的整理研究,总结出小儿推拿穴位来源主要有三部分:①来源于十四经穴及奇穴;②由作为诊断或煅、灸、贴等临床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发展而来;③是在小儿推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特定穴。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同穴异名”、“同穴异位”、“同名异穴”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库3个数据库2012年之前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录入处方,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外感发热推拿处方57个涉及60个穴位,其中41个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所有选穴频次的78.66%;得到穴位组合共81个,其中35个两穴组合、31个三穴组合、13个四穴组合、2个五穴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天河水、肺经、天门、坎宫、太阳、六腑6穴,可以作为小儿外感发热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河水是小儿推拿临床最常用的清热要穴,探讨天河水穴的定位、操作、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注意事项,对于正确指导小儿推拿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述和总结内八卦起源及理论基础,探讨其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依据。内八卦是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之一,其功效应用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常用运法作用于此穴,有顺运八卦与逆运八卦。内八卦源于后天八卦,取象比类说、方位说及圜道观说构成了内八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第二掌骨侧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探索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第二掌骨全息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第二掌骨"为检索词,检索197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与第二掌骨侧针法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数据库,统计、分析、总结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选穴规律和针刺方法。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103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446篇、万方数据库657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4篇文献。总结出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特别是在急性腰扭伤中应用最多,其次是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选穴规律:以对应穴和压痛点的选择为主。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针刺方法:强调进针后强刺激,保持强针感后一边行针并活动疼痛部位。针刺为沿皮刺,深度多为20 mm。补泻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时间以30 min居多。结论: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以外科疾病为主,也可应用于部分内科病,针刺过程中应强调针感及活动患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用穴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0)软件,统计所有穴位的频次、穴位组合特点及核心穴位组合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夜啼的推拿处方105张,涉及穴位86个,常用穴位27个,高频穴位组合28个。结论推拿处方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为小天心、肝经、脾经、心经、腹5个穴位,可为临床小儿夜啼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儿推拿内八卦穴为小儿常用特定穴,其理论来源于传统八卦概念,取穴方位为后天八卦,小儿内八卦穴多取左手。究其原因,先后天八卦多有不同,后天八卦内涵更符合内八卦穴的应用实际,其卦象排布符合中医理论,衍生的中医内涵与内八卦穴更加接近,故内八卦穴取后天八卦方位;清代以前小儿推拿多"男取左女取右",而清代后"男女均取左手"被确定下来,取小儿左手内八卦穴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针灸推拿手法原则和临床操作实际,故小儿内八卦穴多取左手。内八卦穴的操作分为顺运八卦、逆运八卦与分运八卦,顺运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逆运具有降气平喘、行滞消食之效。  相似文献   

10.
小儿推拿疗法和成人不同,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而自成体系。根据小儿手腕部寸口为百脉总汇之处的理论和小儿生理特点,建立了在手部操作特定穴位的理论。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相似文献   

11.
小儿推拿特定穴与经络系统中的穴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点、线或面状分布,虽然一些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腧穴有一定的联系,但大部分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与十四经腧穴没有关联,也不同于经外奇穴,形成了其独特的体系。基于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治疗特点,通过小儿推拿特定穴配合艾灸治疗小儿风寒咳嗽,观察临床疗效以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不同权威组织都制定并颁布了中医药术语的国际标准,但这些标准始终未将小儿推拿腧穴名称包含在内。本文从小儿推拿的历史、现状和穴位特殊性三方面阐述了将小儿推拿穴名纳入国际术语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并指出小儿推拿穴名尚存在穴位数量记载不一、临床应用比较混乱和英译所采用的策略不尽相同等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今后的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制定和修订尽快纳入小儿推拿穴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代各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法、选穴及手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和异同点,为今后临床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提供借鉴。方法:检索、梳理各小儿推拿流派著作中关于心经积热型夜啼的相关治法、处方,对其中的选穴和手法的种类、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探析不同流派的治疗特点。结果:共收集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小儿推拿处方10个,治法以清心泄热为主,涉及穴位26个,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天河水、小天心、肝经、手阴阳、心经及小肠等,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占比80.77%(21/26),十四经穴占比19.23%(5/26);上肢部穴位占比84.62%(22/26),头面及躯干部穴位各占7.69%(2/26)。使用频次最高的小儿推拿手法为推法,占比66.23%(51/77)。结论:各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法以清心泄热为主,选穴以天河水、小天心、肝经、心经、小肠、手阴阳为主;取穴多为上肢部的小儿推拿特定穴;手法操作以推法居多。除以上共性之外,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治疗理论,丰富了治疗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小儿按摩经》载:"运五经,动五脏之气",五经穴是小儿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较早且临床应用较广泛。本文试从穴位名称、五指配属、补泻宜忌、穴位配伍4个方面探讨五经穴与五行学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Pub Med、知网、万方、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1960年1月至2016年5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726篇文献,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选穴规律与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选穴46个。发现以脾俞、大肠俞、止泻四法(七节骨、腹、龟尾、神阙)、脊、三关为主的腧穴运用频次最高;穴对以脾俞、大肠俞及止泻四法配伍最为常用;以小儿特定穴运用最为广泛,占51. 5%;选穴部位又以局部选穴为主,搭配远端穴位。结论:总结得出小儿推拿手法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时的常用选穴规律,为临床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病提供一定的用穴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生物全息针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6例,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4天。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握拳,手掌横纹尽端延长与第二掌骨的相交点为头穴;第二掌骨拇侧与第一掌骨相交处为足穴;腰穴在头穴与足穴联线近足穴的六分之一处(见附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循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发展变化轨迹和小儿推拿病谱的变化,按明代以前、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3个历史阶段,对各历史时期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分布部位进行统计,研究其数量的增减和分布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其变化与小儿推拿治疗病谱变化的关系,以及与小儿推拿操作适宜性的关系.因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变化受到小儿推拿治疗病谱的变化影响,未来小儿推拿特定穴将在中医理论和西医解剖、病理、生理的指导下,以疗效最优化为方向继续演变,将有新的小儿推拿特定穴产生,也将有旧的从临床中消失.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古代推拿著作13部,涉及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16个,其中大肠频率最高,其次为龟尾和阴阳;涉及泄泻复穴方的古代文献共8部,其基本分型为寒泻和热泻,共涉及特定穴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主要有龟尾、阴阳、三关、六腑、脾土、大肠、八卦和肾水.结论 大肠穴在小儿腹泻推拿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寒泻和热泻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分型,其取穴也大体相同,并多集中在上肢,尤其是手部;除选取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外,还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散寒等作用的特定穴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胃经、板门穴为小儿推拿中常用于治疗脾胃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选穴。但关于两穴的功能机制研究较少,因此也限制了胃经、板门穴在临床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笔者从临床经验及古代小儿推拿文献等方面,浅谈胃经、板门穴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胃经1.定位。手掌大鱼际桡侧的赤白肉际处为胃经所在的位置。2.古代小儿推拿文献中的有关记载。"胃经"最  相似文献   

20.
推拿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在明清之前 ,推拿只作为一种技艺存于世 ,难见系统的理论。明清时期 ,小儿推拿术融汇了中医学传统理论 ,并根据自身特点创立了推拿特色理论 ,为推拿学科的发展 ,注入了生命活力。1 融入中医阴阳学说在历史上 ,推拿机理多从气血方面着眼 ,难以解决阴阳五行等中医学基础理论在推拿中的运用问题。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发展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幼科推拿秘书》明确提出 ,分阴阳为“诸症之要领 ,众法之先声” ,一切推法必须以分阴阳为起式。小儿推拿特定穴上还分别创立了额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