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PTEN和PI3Kp85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低剂量组、健脾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各组大鼠按10mL/(kg·bw)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高脂组(HFD)、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SLH)(ig,30.0g·kg-1·d-1)、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SLL)(ig,10.0g·kg-1·d-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用药组大鼠同时灌服参苓白术散浸膏剂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证实肝细胞脂质蓄积严重,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NC组比较,HFD组血清TC、TG、LDL-C、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FD组比较,SLH组和SLL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及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DL-C呈不同程度升高,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其中SLH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16周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AR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灌服参苓白术散,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仪检测肝组织SIRT1、UCP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IRT1、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G、TC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好;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细胞内SIRT1/UCP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饲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炎症角度揭示参苓白术散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灌服相应剂量的参苓白术散,8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定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Ⅳ型胶原酶离体循环灌注法分离肝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5及IL-6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改变表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蓄积显著,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显著升高,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明显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在改善脂质蓄积,抑制肝组织炎症反应方面,效果优于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内mTORC1/STAT3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参苓白术散10g/kg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灌服30g/kg和10g/kg参苓白术散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和肝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AMPK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MPKα蛋白及其磷酸化AMPKα蛋白(p AMPK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αmRNA和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30g/kg和10g/kg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肝组织匀浆和血清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AMPKαmRNA及p AMPKα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其中参苓白术散30g/kg剂量组疗效更好;但各组大鼠总AMPKα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16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αmRNA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进  陆雪萍 《江苏中医药》2018,50(10):24-2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治疗90d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肝脏彩超及综合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均能显著改善乏力、纳差、腹胀及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HDL-C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肝脏超声检测的正常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病变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症状、体征,并起到护肝、改善血脂异常及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等效果,且未发现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韩莉  杨钦河  张玉佩 《中成药》2014,(5):885-89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Kupffer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大鼠N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组灌饲相应的疏肝健脾方药,8周后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离体循环灌注Ⅳ型胶原酶法提取肝脏Kupffer细胞,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Kupffer细胞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合酶-1(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蓄积;血脂及Kupffer细胞SREBP-1c、SCD-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Kupffer细胞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血脂及病理学改变也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疏肝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能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SREBP-1c/SCD-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发挥抗NAFLD作用。可推测SREBP-1c、SCD-1 mRNA及蛋白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NAFLD的有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也是高发病,其本质是肝实质细胞损伤,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是定居于肝窦区的单核-巨噬细胞,在NAFLD形成机制中,其主要作用是调整肝内炎症和免疫的平衡状态,影响肝内组织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究参苓白术散(SBP)对酒精性肝病(ALD)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以及其通过TLR4/NLRP3通路的干预效果。通过高度白酒灌胃法建立慢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并采用乙醇刺激BRL3A大鼠肝细胞建立ALD细胞模型;通过HPLC对SBP进行成分测定;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评估;采用ELISA检测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利用qRT-PCR评估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采用CCK-8分析不同药物对BRL3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核因子(p-P65)、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核孔糖蛋白(P62)、苄氯素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BP能改善肝脏脂质沉积,降低肝功能,缓解肝脏组织炎症反应,降低LPS、TNF-α、IL-...  相似文献   

10.
参苓白术散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三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四君子汤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7,14,21d)观察各组血清胃泌素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中剂量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P<0.01,P<0.05),以中剂量组疗效显著,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四君子汤组血清胃泌素含量亦升高(P<0.05),但效果不如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提高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及党参代人参组方的参苓白术散的药效。方法:采用正常动物、脾虚模型动物,研究和比较白术、山药等药物不同炮制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对小鼠小肠推进率、腹泻指数、脾虚指数和RBC-C3b-RR、RBC-IC-R、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的变化的影响。结果:由人参与白术、山药均为生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组可明显提高RBC-C3b-RR及降低RBC-IC-R,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党参代人参与白术、山药土炒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能明显降低脾虚小鼠的腹泻指数及提高脾虚小鼠的脾虚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党参代人参与白术、山药的麸炒品组方的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提高脾虚小鼠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药对照组思密达组对上述免疫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思密达虽有止泻作用,但没有提高脾虚小鼠免疫机能的作用。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用于脾虚泄泻引起的腹泻便溏、纳呆,组方时白术、山药应用土炒品;用于脾胃不和,食少胀满,运化失常时,白术、山药应用麸炒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时,白术、山药应用生品。并确证参苓白术散用于补脾健胃和健脾止泻时,在组方时,可以用党参代替人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X)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制作NAFLD模型,4周后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每天分别予相应组方中药1 mL/100 g灌胃给药,第12周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实验组肝细胞COXⅡ、COXⅢ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COXⅠ蛋白表达。结果各组NAFLD大鼠肝细胞COX表达均降低,经过药物干预后,各药物治疗组COX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对照药物组、药物B方组COXⅡmRNA表达增高(P0.01);且药物B方组COXⅡmRNA表达高于药物A方组及对照药物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药物组、药物A方组、药物B方组COX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且药物B方组COXⅠ蛋白表达高于药物A方组及对照药物组(P0.01)。结论在NAFLD病程的后期阶段,运用化痰消瘀、清热利湿、补益肝肾的中药,可提高大鼠肝细胞COX表达水平,并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药对LXRα/FAS信号通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75只,共分5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及合方组;除正常组,其余均各组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给药各组分别给予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参苓白术散)、合方(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合方)进行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肝脂改变,分离出肝细胞,Typan blue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对肝细胞的活性及纯度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LXRαmRNA、FAS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XRα、FAS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油红O染色后模型组的NAFLD大鼠病理结构显示肝细胞肿胀,细胞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空泡,部分肝细胞小空泡融合成大泡等特征性改变,提示成功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各组中药对NAFLD病理结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尤以疏肝组明显。(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LXRα、FA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方和疏肝方组的表达水平下调明显(P<0.01,P<0.05)。结论 LXRα/FAS通路是介导NAFLD脂质平衡代谢紊乱重要的信号通路,疏肝健脾方药能够调控肝细胞LXRα/FAS通路使NAFLD大鼠肝细胞脂肪沉积趋于恢复,这可能是疏肝健脾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56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12 w时,从高脂饮食组中随机抽取6只进行肝脏病理切片,证实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黄连素高剂量组、黄连素低剂量组、东宝甘泰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除模型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同时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相应剂量蒸馏水。8 w后,所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及肝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脂、血脂及肝功能;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血脂、肝脂及肝功能指数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尤以黄连素高剂量组最明显。结论:黄连素配合高脂饮食控制可显著促进肝组织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NAFL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参苓白术散对动物胃肠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正常动物、胃轻瘫模型动物和腹泻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以探讨该方对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正常动物、胃轻瘫动物和腹泻动物,研究参苓白术散对其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加快正常小鼠胃排空液体和固体的速度,降低胃内残留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显著提高阿托品和多巴胺所致胃轻瘫小鼠的胃排空能力,并降低胃内固体残留率,能明显减少脾虚大鼠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腹泻次数及腹泻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不对mTOR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干预mTOR信号通路,两组采用不同剂量射线辐射,对比分析两组细胞的存活能力、克隆数目、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细胞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5±0.7)d,对照组细胞的平均存活时间为(5.8±0.6)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4Gy、8Gy的平均克隆数目分别为(55±6)个、(19±2)个;对照组细胞4Gy、8Gy的平均克隆数目分别为(144±21)个、(96±13)个,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味铁屑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疗效及初步探讨对ERS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F组)、七味铁屑胶囊治疗组(Q组)、易善复胶囊阳性对照组(P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特点,血清AST、ALT、TG、FFA和肝组织GRP78、SREBP-1c、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周时与F组比较,Q组和P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其炎症程度、血清AST、ALT、TG、FFA水平及肝组织GRP78、SREBP-1c、Caspase-3、TNF-α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Q组和P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七味铁屑胶囊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可能通过下调GRP78水平,恢复内质网稳态,减轻脂质在肝内堆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12g/kg)、柳氮磺吡啶组(0.5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结合高脂饮食、潮湿环境建立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14天后各组大鼠进行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及柳氮磺吡啶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组在降低MDA水平方面显著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 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减少脾虚湿困型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提高大鼠结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高脂血症小鼠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3组,空白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高糖饲料+生理盐水),参苓白术散组(高脂高糖饲料+参苓白术散)。各组经饲养20 d后筛选合格小鼠灌服相应药物21 d,测定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血清TC、HDL-C、血糖及Le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质量、Lee’s指数、TC、Glu及Le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小鼠TC、Le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降低高脂高糖小鼠TC、Lep水平,其调脂作用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34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诱导NAFLD大鼠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祛痰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SB203580组(3 mg·kg~(-1)),分别予以灌胃祛痰活血颗粒及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连续干预4周。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T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P7)及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组织AQP7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G,TC,AST,ALT和肝脏TG,FFA明显升高,脂肪组织中AQP7 mRNA及AQP7含量表达降低,p38MAPK mRNA及p-p38MAPK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颗粒和SB203580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NAFLD大鼠的血清TG,TC,AST,ALT,肝脏TG,FFA(P0.05);各中药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脂肪组织AQP7 mRNA和AQP7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和pp38MAPK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痰活血颗粒能减轻或者逆转肝脏的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p38MAPK活化、上调AQP7表达,增加甘油入血代谢,减少进入肝脏的FFA,从而降低肝脏TG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