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n=52)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52)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 %,与对照组的9.6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疗效,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18年2月开始收集研究对象,到2020年5月收集结束,共收集符合条件的配合本研究的脑梗死疾病患者12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编码,随机抽取号码进行分组,研究组60例,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60例,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指标:NSE和S100B、NIHSS分和GO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P0.05),NIHSS分和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对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且药物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PIS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PIS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以双盲法实施分组,对照组(n=32)开展阿司匹林单独治疗,观察组(n=32)开展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分别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恢复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以了解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以治疗效果、血液流变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为观察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观察周期2周。结果:与阿司匹林治疗组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因素)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对血液流变和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合用药早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和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头部CT检查确诊为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52例)和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双联治疗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75~150mg7d,单药治疗组接受阿司匹林75~150mg7d,之后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150mg维持,随访三个月。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评判疗效。结果三个月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0.0%(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发作期及时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有着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配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9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96%、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配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且联合用药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Barthe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NIHS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Barthel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且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栾川县人民医院纳入且参与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参考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行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观察组纳入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35例患者,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94.28%高于对照组数据,治疗后NIHSS评分(2.01±0.22)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不良反应计算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双抗治疗对照组,B组:双抗治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C组: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组。3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A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B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B组、C组总有效率为90%、94%,优于A组的86%(P〈0.01),但B组C组疗效相当(P〉0.05);TIA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控制情况:3组对TIA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P〈0.01),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0.01)。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6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意向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103例给予阿加曲班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103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采用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和治疗7,14,30,90 d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的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14,30,90 d时2组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并于90 d时使用mRS进行综合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实验组治疗7,14,30 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但90 d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14,30 d实验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而90 d时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90 d时实验组mR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药物均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可抑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甲组(n=50)和乙组(n=50)。甲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乙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FIB水平、D–D水平方面,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乙组患者总有效率88.0%高于甲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乙组患者发生率6.0%低于甲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FIB水平、D–D水平,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斯匹林抗冠心病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东莞市横沥镇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按照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分成氯吡格雷组与阿斯匹林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阿斯匹林组的总有效率为76.2%,氯吡格雷组的总有效率为92.9%,氯吡格雷组明显高于阿斯匹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阿斯匹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斯匹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氯吡格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氯吡格雷组明显低于阿斯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而氯吡格雷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冯炯 《新中医》2015,47(10):30-3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2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盐、低分子肝素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2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吴川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90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90例则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疾病好转的时长,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疾病好转的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疗效好,能更好改善疾病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锋 《亚太传统医药》2012,(12):106-108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指南制定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患者入院时用药前及治疗2周及治疗后8周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后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82%)。且患者服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传统药物联用,应用于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