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RVO支架取栓术治疗分支动脉病变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例颅内分支动脉病变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3段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P1段闭塞2例)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估血流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90 d预后。结果8/9。术后即刻mTICI分级3级6例、2b级6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8/9。术后发生患侧脑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其余7例闭塞动脉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4 d NIHSS评分为4.00(2.50,5.50),低于入院时评分9.00(7.50,11.00);术后90 d mRS评分≤2分7例、 2分2例,预后良好率7/9。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A源影像的后循环ASPECT(CTA-SI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11月~2017年3月行血管内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治疗前行NIHSS评分、CTA-SI pc-ASPECT评分,3 m后行mRS评分,定义mRS≤2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为预后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分级(mTICI)≥Ⅱb为血管再通。研究CTA-SI pc-ASPECT评分及其他可能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19例患者行机械取栓术,12例患者预后良好,症状性脑出血患者5例,5例患者死亡,血管成功再通12例。CTA-SI pc-ASPECT评分8分与≤8分组在预后良好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CTA-SI pc-ASPECT评分≤8分发生不良预后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 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 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评价4种影像学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共5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术前行DWI后循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pc-ASPECTS)、DWI脑干评分(BSS)、后循环CTA评分(pc-CTA)和基底动脉CTA评分(BATMAN),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术后36 h内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DWI pc-ASPECTS、DWI BSS、pc-CTA和BATMAN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57例患者中53例(92.98%)血管完全再通,2例(3.51%)部分再通,2例(3.51%)未再通;3例(5.26%)症状性颅内出血;22例(38.60%)预后良好、35例(61.40%)预后不良;14例(24.56%)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0.879,95%CI:0.783~0.986;P=0.028)、高DWI BSS评分(OR=0.348,95%CI:0.177~0.683;P=0.002)和低BATMAN评分(OR=1.549,95%CI:1.019~2.353;P=0.040)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DWI pc-ASPECTS、DWI BSS、pc-CTA和BATMAN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95%CI:0.658~0.884,P=0.000)、0.861(95%CI:0.744~0.938,P=0.000)、0.634(95%CI:0.496~0.757,P=0.091)和0.698(95%CI:0.562~0.813,P=0.012)。结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DWI BSS评分和低BATMAN评分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临床预后分为良好预后组(n=299)和不良预后组(n=214)。主要评价指标为90 d预后良好率,次要评价指标为血管成功再通率、挽救技术比例、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 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为93.8%(481/513),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mRS 0~2分)为58.3%(299/513),颅内出血率为22.0%(113/513),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6%(49/513),病死率为12.9%(66/51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NIHSS22分、代偿评分≥2分、血管再通达mTICI 2b~3级及术后无出血,与良好预后密切相关(均P 0.05)。结论 机械取栓能明显改善颅内大血管闭塞和(或)远端血管闭塞的临床预后。低NIHSS评分、良好代偿、血管成功再通及无出血是机械取栓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6-01-2018-01收治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及C组(45例),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随访预后改善率、随访病死率及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C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B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随访预后改善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3组随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C组术后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原位狭窄并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基底动脉原位狭窄伴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在发病6~8 h内接受一种或多种血管内治疗技术再通血管。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即刻采用m 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程度,术后72 h复查头颅MRI或CT,随访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90 d的预后。结果术中即刻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25例患者(89.3%)血管再通良好,3例患者(10.7%)血管再通不良。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患者16例(57.1%),预后不良患者12例(42.9%)。其中死亡7例(25%),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6%);无血管内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原位狭窄伴急性闭塞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和心源性脑梗死(CE)机械取栓治疗的差异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8月行机械取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 33 例,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闭塞的血管、侧支循环、取栓次数、从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后补救措施和血管再通的程度,并评估NIHSS评分、m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CE组的冠心病(或风心病)、房颤病史比例高于LAA组(P<0.05); LAA 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为43.48%,高于CE组的10%(P=0.045); CE组从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取栓的次数均P<0.05);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的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2组开通后再闭塞、脑出血和病死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取栓治疗需要更短的开通时间、更少的取栓次数、得到更好的血流灌注,但2组最终的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取栓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术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临床愈后。结果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后血管再通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死亡3例;术后NIHSS评分均值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90 d生存率66.7%,其中mRS为0~2分的良好率为33.3%。结论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狭窄病变的处理策略。方法共36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单纯血管内治疗或桥接治疗,记录入院或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并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36例患者中13例(36.11%)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狭窄21例(58.33%)、颅外动脉狭窄15例(41.67%),前循环狭窄16例(44.44%)、后循环狭窄20例(55.56%)。25例(69.44%)采用支架取栓装置,11例(30.56%)行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单纯行球囊扩张,9例植入Wingspan自膨式支架,8例植入Apollo球囊扩张式支架;15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36例患者中33例(91.67%)血管再通(mTICI分级2b~3级),21例(58.33%)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2例(5.56%)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13.89%)死亡,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狭窄组、前循环狭窄组与后循环狭窄组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机械取栓应用于大脑中动脉(midd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急性闭塞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MCA M2段急性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 d mRS评分分为良好 结局(mRS评分0~2分)与不良结局(mRS评分>2分)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入院NIHSS评分、是 否合并静脉溶栓、闭塞部位、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再通时间等资料 的差异。 结果 共入组行机械取栓术的MCA M2段急性闭塞患者12例(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71.4±8.1)岁, 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为18分,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改良的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 nfarcti on,mTI CI )2b~3级]11例(91.6%),出血3例(25.0%),其中SI CH 1例(8.3%),24 h时血管再通11 例(91.6%)。90 d良好结局组4例,不良结局组8例。良好结局组入院NIHSS评分低于不良结局组(中位 数14分 vs 22分,P =0.038),两组间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CA M2段急性闭塞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观察,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与 90 d预后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大动脉闭塞患者的效 果及潜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8 月,在北京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 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5 例患者,记录了MR 血管成像上的闭塞位置、入院和 溶栓后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1 个月血管再通情况以及3 个月后的改良 Rankin 评分(mRS)评分,对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5 例静脉溶栓患者中, 89 例由大动脉闭塞引起,76 例为非大动脉闭塞;非大动脉闭塞组静脉溶栓后较大动脉闭塞组NIHSS 评 分改善明显,同时3个月mRS评分更好(P均<0.05)。在89例大动脉闭塞组中,包括颈内动脉闭塞43例, 大脑中动脉闭塞25 例及椎基底动脉闭塞21 例,其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 个月预后较椎基底动脉 好(P 均< 0.05);考虑血栓形成导致的有69 例,栓子脱落导致的有20 例;栓子栓塞组3 个月预后更 好(P< 0.05)。其中70 例接受了血管复查,总体血管再通率为21.4%;再通成功与否与闭塞部位或闭塞 原因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别(P=0.133、0.779)。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脑大动脉闭塞造成的急性卒中 再通率和3 个月预后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查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共2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均采用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记录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内机械取栓次数、取栓前是否静脉溶栓、是否行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取栓后是否动脉溶栓、术后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记录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术后90 d内病死率。结果 25例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中位时间5.00(4.00,6.30)h,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2.00(2.00,2.50)h,血管内机械取栓次数2(2,2)次,7例(28%)先行静脉溶栓再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6例(24%)行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12%)行单纯支架植入术,4例(16%)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4例(16%)取栓后行动脉溶栓,11例(44%)术后应用替罗非班;20例(80%)血管再通(TICI分级2b~3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8(4,12)分对14(11,17)分;Z=-3.532,P=0.000],3例(12%)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 15例(60%)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2例(8%)死亡。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CI分级2b~3级是血管内机械取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OR=0.316,95%CI:0.102~0.982;P=0.046)。结论 Solitair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且大脑中动脉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椎动脉闭塞与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9月介入再通治疗的100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椎动脉闭塞56例(椎动脉组),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44例(基底动脉组)。结果 100例中,96例实现血管再通。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术后30 d内死亡7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24±1.16)分]、术后12个月mRS评分[(2.07±1.23)分]较术前[(3.98±0.89)分]均明显降低(P<0.05)。椎动脉组和基底动脉组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恶化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没有统计差异(P>0.05)。基底动脉组病死率(18.18%,8/44)明显高于椎动脉组(1.79%,1/56;P<0.05)。两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椎动脉组明显低于基底动脉组(P<0.05)。结论 症状性椎-基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再通率高,可改善长期预后;与单纯椎动脉闭塞相比,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闭塞行Solitaire~(TM)支架再通后3个月预后与术前侧支循环代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天坛医院2014-01—2014-12期间33例因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急性闭塞行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再通术前脑血管造影(DSA)所示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级(Ⅰ-Ⅳ级),将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级,术前NIHSS评分,闭塞血管再通时间,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否合并基础狭窄、合并溶栓、合并支架植入等与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和预后差(MRS评分3~6分)两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两组间比较P0.10的因素与3个月预后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3个月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与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3个月预后差的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急性闭塞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较好(H=13.6,P=0.001)、再通术前NIHSS评分低(t=-3.315,P=0.004);其他相关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血管代偿程度分级、术前NIHSS评分和合并高血压病(P=0.066)等三种因素P0.10,对这三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代偿程度分级(OR=7.536,P=0.017)和术前NIHSS评分(OR=1.150,P=0.03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前NIHSS评分、血管代偿程度分级是评估近端或中段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术前血管代偿程度分级评价近端或中段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个月预后的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10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资料。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认为血管再通。结果 10例取栓后均获得血管再通,TICI分级3级。1例合并枕叶少量出血,1周后复查出血消失。出院时mRS评分0分3例,1分1例,2分3例,3分1例,4分1例,死亡1例。出院3个月,mRS评分0分4例,1分3例,2分2例。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采取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血流再通率高,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颈动脉穿刺溶栓桥接血管内技术治疗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患者138例,观察组(69例)行颈动脉穿刺溶栓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对照组(69例)行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技术治疗,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诊治、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 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mTICI)量表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l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 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缩短,取栓次数减少(P<0.05),观察组血管成功再通率和mTICI分级高,术后30 d内NIHSS评分降低,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高(P<0.05); 入院NIHSS评分≥15分、侧支代偿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50 min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穿刺溶栓桥接血管内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减少取栓次数,缩短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进而提高血管成功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AT)的血管再通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VBAO患者行选择性IAT,VA系统11例、BA系统26例,通过分析IAT时间、术前ESS、GCS评分等,并分析术后90d mRS评分结果.结果 血管总的再通率为64.86%,椎动脉闭塞(VAO)组再通率为27.27%,基底动脉闭塞(BAO)组为80.77%;开始行IAT的时间≤6h组血管再通率为85.71%,存活率为52.38%;>6h组分别为37.5%和8.75%.术前GCS评分为12~15分组存活率为72.22%,3~11分组为5.26%;术前ESS评分>35分组存活率为71.43%,0~35分组为17.39%;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50%,血管未通组为15.38%.死亡23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选择性IAT治疗急性VBAO,血管再通生存率较高;IAT治疗的时间、血管闭塞的部位、术前ESS、GCS评分及血管是否再通与IAT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