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4 顾护脾胃、是《伤寒论》治肝的整体性 肝藏血、主疏泄,关乎一身之气机;脾主运化,生气血,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运无力,则气血化生乏源,使肝失所藏,而阴不制阳,变生气郁化火诸证。故肝之疏泄,必赖阴血之濡养,才能舒展其用。而脾之运化,必须  相似文献   

2.
肝阳上扰,痰浊阻窍,肝肾阴精亏虚,致清窍失养,气机阻滞,发为眩晕,是故头晕昏蒙、视物旋转、情绪易怒,因此肝气疏泄失调是眩晕的重要病机所在。本文将从眩晕发病的病因病机,联系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临床医案和现代药理研究这五个方面,提供临床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中医解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眩晕是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的阶段表现,主要病机为人体阴阳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异常。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肝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枢纽,肝导致高血压眩晕出现的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胃导致高血压眩晕责其升降失司,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与脾胃密切相关;肾精亏虚,清窍失养,或肾水不能内涵肝阳,虚阳上越,扰动清空,亦能造成眩晕。根据病机要点,调肝、补肾、调理脾胃、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肺性脑病(PE)病变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脑.肺宣降功能不利,浊痰、血瘀等病理因素错杂交结,上蒙清窍则昏愦.心主血,心血充足化神养神,心神灵敏不惑,则心神清明;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脑为髓海,肾精充足,则意识清楚,语言清晰;肺失宣降,水液输布障碍,痰浊内阻,或神昏,或神志错乱;肝主疏泄发挥正常,气机调畅,经络通利,则脑清神聪,若失疏泄,则见中风昏厥;脾胃健旺则不受邪,困遏脾气,痰蒙清窍,则昏迷或谵语等.从五脏论治可丰富肺性脑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曾垂义  牛琳琳 《中医学报》2021,36(1):114-117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八法:阴血不足、热扰心神者,养阴血、清热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方以交泰丸加减;痰浊蒙窍、气机逆乱者,化湿理气、开窍醒神,方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者,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血脉瘀滞、心神不安者,活血祛瘀、行气安神,方以血府逐瘀汤或癫...  相似文献   

6.
肾癌发生本于命门虚衰、肾元不足致三焦气机不利,久则内生痰湿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肾癌肺转移的病机为肺阴两虚,三焦阻滞致使痰饮之邪凝聚于肺金,发为肺积;肾主骨生髓,肾癌本为肾元亏损、肾阴阳两虚,藏于命门之肾精不足,不能充养骨骼,骨骼失养易被癌毒邪气侵袭发为骨枯;脑为髓海,肾虚髓海失养,痰瘀易上扰清窍,阻滞脑络血运,从而出现脑部转移;三焦主淋巴腺,三焦不畅痰瘀凝聚成核则表现为周身淋巴结肿大。临证治疗肾癌的转移当以温补命门、培元固本为根本之法,兼以疏利三焦气机、祛瘀化痰、解毒散结应对转移之症,同时强调补益脾胃,脾胃强健则化源不竭,以达到补后天充养先天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气化理论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用以阐释生命过程、疾病的中医机制。中医多认为桥本甲状腺炎(HT)的病机与外邪侵袭、水土失宜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从而产生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壅结于颈前有关。气化以气机调畅为基础和前提,中观、微观气化与人体关系密切,可分别在精微物质生成、精微物质代谢、病理形态、经络上对HT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基于中观、微观“气化”探讨环境及肝脾肾失调对HT发病的影响。基于中观气化理论,HT的发病核心病机以外邪侵袭,水土、饮食失宜为主;基于微观气化理论,HT的发病核心病机为肝脾肾失调。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精气不足,津血乏源),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滞血瘀,水停精滞);或留滞不化,结聚成形;或经络失养、涩滞不行探讨HT的发病机制,以期开创以气化理论为基础的HT中医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略论"肝亦为痰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津液的代谢,痰饮的产生不仅与脾、肺、肾关系密切,同时亦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相关。若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而津液代谢输奉障碍,则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故日“肝亦为痰之源”。临床上不少痰证可从肝认识。采用疏肝调气之法进行治疗。即使肺、脾、肾失调所致痰饮,也应佐以调肝治疗,便可使气机通畅,气化有常,脏腑功能协调,则痰饮自除。  相似文献   

9.
浅谈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不能等同于中医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中医辨证以虚证为纲。  相似文献   

10.
肺主气属卫,卫气源于肾而固于肺。若因肺气虚,无力助脾宣发五谷形成卫气,也无力推动卫气循行,则卫气不足,循行失常,导致失眠的发生。若肺宣发肃降无权,津液运行乏力,水道不通,液聚为痰,痰郁化热,痰热扰心,出现心烦不寐之症,肺失肃降,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而急躁不寐。肺藏魄,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当脏腑功能失调,令神不安于舍即产生不寐。此外,肺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相互作用亦与不寐有关。但是,临床上从肺论治不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不寐从肺论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完善中医治疗不寐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