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目的总结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67眼)慢性泪囊炎和(/或)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的疗效。结果本组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治愈56眼(83.6%),好转11眼(16.4%),无失败病例。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狭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文锋 《中国科学美容》2011,(14):175-175,18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90%;好转1例,占5%;无效l例,占5%。结论该手术方式易操作,创伤小,不影响面部美观,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11月,在鼻内镜下应用动力系统(美国Medtronic公司XP3000型母机)对31例(33眼)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31例(33眼)中28例(30眼)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造孔通畅。2例(2眼)症状减轻。1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使用动力系统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泪囊B型超声检查对实施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103例(112眼)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慢性泪囊炎86例(95眼),外伤性泪囊炎9例(9眼),探通失败的鼻泪管阻塞8例(8眼)。结果:103例(112眼)患者中100例(109眼)患者术中泪囊囊腔大小与B型超声影像学检查相符,只有3例(3眼)患者术中泪囊囊腔大小与B型超声影像学检查不符,符合率约97.32%。结论:泪囊B型超声检查对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再手术,扩大鼻腔泪囊吻合口或造孔口,观察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或造孔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27例鼻腔泪囊吻合或造孔术后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再手术,术中去除瘢痕、肉芽组织,扩大鼻腔泪囊吻合口或造孔口.结果:全部27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治愈26例,好转1例,无效0例,手术有效率100%.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扩大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手术治愈率高,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或造孔术后复发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艳  陈为民 《中国美容医学》2014,(24):2051-2054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5例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皮肤均无切口,对照组术后均存在切口瘢痕,其中25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瘢痕明显。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效果接近传统手术,且创伤小、手术操作快、可避免术后面部瘢痕,不影响美观,术后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61眼)慢性泪囊炎实施鼻内镜下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只眼术后发生硅胶管脱出,经再次手术置管成功。患者均获3~6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5.09%(58/61)。3只眼复发。结论鼻内镜引导下泪道硅胶管逆行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20例(2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切口、鼻腔冲洗和泪道冲洗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泪道通畅,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仔细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4例(8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前吻合瓣加强悬吊缝合4针,后瓣不吻合,术毕不放置硅胶管,皮肤切口内缝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8例(9眼)失访,治愈70例(71眼),治愈率92.20%。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吻合瓣不易塌陷、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本院74例(74只眼) 通过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泪道完全通畅67只眼(90.54%);不全通畅5只眼(6.76%);不通畅2只眼(2.70%).结论:本改良方法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有效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011年4月收治150例(18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49例(181眼治愈),1例复发,再次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治愈率为99.5%.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院内感染.结论:做好慢性泪囊炎的术前术后护理非常重,既减少了各种感染的机率,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例(2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切口、鼻腔冲洗和泪道冲洗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0例患者术后泪道通畅,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仔细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改良鼻泪管阻塞环钻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10例(1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应用改良鼻泪管阻塞环钻术治疗;对照组55例应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96.3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9.09%,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鼻泪管阻塞环钻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相似,但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并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谢敏  陈庆 《护理学杂志》2007,22(8):50-51
目的探讨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32侧鼻泪管阻塞接受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并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换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术后随访1~2年,20例(26侧)患者鼻腔造瘘口通畅,6例(6侧)造瘘口仍反复闭塞,疗效差。结论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谢敏  陈庆 《护理学杂志》2007,22(16):50-51
目的 探讨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32侧鼻泪管阻塞接受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并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换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 术后随访1~2年,20例(26侧)患者鼻腔造瘘口通畅,6例(6侧)造瘘口仍反复闭塞,疗效差.结论 鼻内镜导光纤维引导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全面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86只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期间,全面做好术前家长的心理沟通、术中患儿头位固定及规范操作技巧和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婴幼儿泪囊炎患儿的一次治愈成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78例(86只眼),一次探通治愈79只眼,二次探通治愈4只眼,无效3只眼(3.49%)。总治愈率为96.51%。随访6~12个月,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泪囊瘘、下泪点撕裂、角膜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肯定。同时围术期做好全面护理干预对提高探通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接诊的60例(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 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P=0.553)。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应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 1 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病人 ,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7例 ( 1 7眼 )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男 6例、女1 1例 ,平均年龄 35.0 ( 2 0~ 46)岁。术后 1~ 1 4个月出现泪道阻塞。 1 5例由于鼻腔泪囊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所致 ,2例骨孔过小 ,吻合口粘膜错位愈合。术前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过小或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 ;无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窦炎、鼻腔肿瘤等。1 .2 手术方法手术操作均在电视监测下进行。局部麻醉后 ,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器械自鼻腔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慢性泪囊炎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的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30例(32眼)慢性泪囊炎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 并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健康卫生行为指导、局部用药指导、病情观察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结果:患者和家属提高了对慢性泪囊炎的认识,解除了对此病的恐惧和顾虑,掌握了慢性泪囊炎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结论:正确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泪囊炎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成功率和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减少术后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将复杂性泪道阻塞患儿8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儿童复杂性泪道阻塞,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