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矾冰纳米乳和矾冰液治疗10天,评价综合疗效、主症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即刻镇痛疗效、创面动态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1.7%、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局部红肿及镇痛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创面动态愈合率和完全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浅Ⅱ度烧伤均具有良好疗效,但矾冰纳米乳在改善主要症状和镇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优于矾冰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对L-929实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与MTT法,将试验药物稀释后加入培养4h贴壁的L-929细胞中,37℃、5%CO2培养箱中观察24h、48h,同时设传统药物矾冰液和正常细胞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测定OD值比较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矾冰纳米乳对L-929细胞的生长有随浓度增加其生长抑制率也增加的趋势,与矾冰液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矾冰纳米乳在同一浓度、同一时间内细胞增长抑制率低于矾冰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矾冰纳米乳有随浓度降低,细胞培养时间延长其细胞抑制率也降低,与正常组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良好。结论:纳米矾冰乳对L-929培养细胞无毒性作用,可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49-1450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外敷,对照组予喷昔洛韦乳膏外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后3 d、7 d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止痛、皮损结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新九针微创开道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巨大脓肿(最长径≥5cm)的恢复情况.方法 系统回顾性研究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哺乳期乳腺巨大脓肿单发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在局麻下采用改良粗火针或改良尖峰针刺入脓肿开道,获得直径不大于5 mm微创穿刺口,改良钩针从穿刺口进入脓腔,钝行分离脓腔内间隔、黏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矾冰纳米乳调和如意金黄散外敷配合手法通乳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10±3.04)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22例,右侧26例,均为初诊患者,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表皮干细胞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8.15、16.3、32.6 mg/L的矾冰纳米乳1 ml,对照组加入湿润烧伤膏1 ml,正常组单纯加入Defined K-SFM培养基1 ml。用RT-PCR、免疫印迹法分别在第24 h及3、5、7天检测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骨桥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的低剂量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可能与调控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以8.15 mg/L浓度最优。  相似文献   

7.
<正>矾冰纳米乳剂是我院863课题组研制的一种新型外用纳米乳剂,该乳剂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燥湿之功效,我科运用该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丽芳  张琳玲  周亮  吴爱萍 《中成药》2011,33(4):574-577
目的 观察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予矾冰纳米乳治疗后的疗效及EGF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制成浅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矾冰纳米乳组、阳性对照组、矾冰液组、空白纳米乳组,观察各组创面动态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分别在烫伤后第3、7、10天检测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矾冰纳米乳组伤后3、7、10 d创面愈合率较空白纳米乳组、阳性对照组及矾冰液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P<0.05);矾冰纳米乳组EGF表达第3天明显,第7天出现表达高峰,第10天表达水平下降,空白纳米乳组第10天表达最明显.结论 矾冰纳米乳能促进EGF在烫伤创面修复的早期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法排乳治疗产后哺乳期乳腺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手法排乳为主治疗产后哺乳期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产后乳少共101例,部分病例配合使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排乳前后肿块大小改善情况、乳孔堵塞改善情况、体温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 疼痛改善方面总有效率为83.95%;肿块大小改善情况总愈显率86.46%,有效率93.75%;乳孔堵塞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及产后乳汁淤积患者均为100%;体温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率为76.92%.结论 手法排乳对产后哺乳期多种乳腺疾病的治疗均有较明显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哺乳期乳腺脓肿采用穿刺抽脓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88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穿刺抽脓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穿刺抽脓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脓肿消失时间、哺乳能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脓肿消失时间、哺乳能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高于对照组的70.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乳腺脓肿采用穿刺抽脓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感,使脓肿迅速消失,在短时间内恢复哺乳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手术切排法或穿刺抽脓法联合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治疗。结果:62例患者(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42例、穿刺抽脓法加中药20例)中,治愈率为100%,住院天数(8.0±2.8) d;总体愈合时间(13.2±5.3) d,穿刺抽脓法加中药为(9.1±4.0) d,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为(15.1±4.8) d;继续哺乳率35.5%;抗生素使用率74.2%;患者乳房外形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58例,满意2例,一般2例。结论: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方向负压引流术联合乳痈1号方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黏附因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96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超声引导下多方向负压引流术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痈1号方治疗。统计2组患者脓腔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乳瘘发生情况、治疗后继续哺乳例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VAS评分及ICAM-1、TNF-α、IL-1β的水平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继续哺乳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乳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血清ICAM-1、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方向负压引流术联合乳痈1号方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效果显著,可能与明显降低血清ICAM-1、TNF-α、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矾冰液湿敷治疗1-2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矾冰液湿敷于放射性皮炎局部,并与烫伤膏外敷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7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矾冰液湿敷对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矾冰液湿敷治疗1—2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矾冰液湿敷于放射性皮炎局部,并与烫伤膏外敷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7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矾冰液湿敷对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哺乳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哺乳期乳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中药硬膏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93.75%(7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可以减轻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使体温下降或趋于正常,不影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矾冰液湿敷治疗浅Ⅱ度烧伤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1998年1月~2001年12月用矾冰液(我院治疗烧伤的传统药物)治疗浅Ⅱ度烧伤120例,并与京万红治疗者6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散结通乳汤在哺乳期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他作用。方法: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产妇共11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产后服用散结通乳汤,每日1付,连服5天;对照组产后服用乳结平片,3社,Tid,连服5天。两组均于产褥期进行随访,统计发生乳腺炎的例数;42天返院复诊,对比用药前后乳房肿块大小,并结合B超、红外乳透检查,统计有效例数(治愈+好转)。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对两组治疗乳腺增生症有效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两组发生乳腺炎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可减少乳腺炎的发生率。结论:散结通乳汤不仅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好,而且能预防哺乳期乳腺炎,还能帮助产妇度过产后初哺乳的困难(产后2~3天常出现乳汁不通畅、奶胀、疼痛),增加产妇哺乳信心。本方法经济、方便,服药时间短,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自1965年以来我们应用插管冲洗法治疗乳腺脓肿35例(38个患乳),其中24例配合中药治疗。无选择地对25例(28个患乳)以放射形切开引流法治疗作对照,治疗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插管冲洗组(下称冲洗组)35例,33例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致乳腺脓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