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NGF和综合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s动员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伤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4+、CD133+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率治疗3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GF联合自体BMSCs动员及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的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BB(CK-BB)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CK-BB变化,并于伤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1、5、10、20、28天试验组患者血浆CK-B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清醒32例,对照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时间为(12.43±6.25)d,对照组为(15.96±7.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K-BB的水平,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对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修复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研究组),32例单纯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33例单纯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组),检查各组患者治疗3d末、10d末、3周末、6周末血清中NGF含量变化,同时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骨折修复时间。结果 (1)各组患者随着病程加长NGF阳性细胞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研究组与脑损伤组和骨折组相比,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3组中骨折组NGF阳性细胞数增加得最少,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增加的最多。(2)骨折越严重,患者血清NGF阳性细胞数越高,且研究组较骨折组显著升高。(3)与单纯性骨折患者相比,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痊愈时间显著缩短,研究组各时间段内痊愈人数均多于骨折组。14周内研究组骨折痊愈率为100%,骨折组为97.0%。结论 NGF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有利于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观察组)以及同期轻型脑外伤60例(对照组),均于伤后24 h内进行头颅256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脑血流灌注率(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及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伤后24 h内脑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CBF低于对照组,M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脑干区、额叶、顶叶区CBF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正相关(rs=0.902,rs=0.891,rs=0.859,rs=0.786)。基底节丘脑区CBV与GOS评分有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CBF值下降,MTT值延长,且CBF值与预后呈正相关,全脑CT灌注成像对早期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49-153]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确诊并明确颅脑损伤程度在指导临床急救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CTP联合超薄MSCT对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方面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鼠神经生长因子预防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营养因子(NGF)(商品名金路捷)对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自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西京医院收治的33例颅脑损伤患者做为NGF组,同期同等伤情33例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应用金路捷40 μg,治疗21 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GCS评分和康复期生活质量评估(KPS)A较,观察2组不同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开始,NGF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NGF组KP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路捷对于颅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具有预防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作者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脑膨出3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8例;年龄3~55岁,平均29岁;车祸伤28例,坠落伤5例,砸伤2例,钝器戳伤1例;入院后经头部CT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颅骨骨折,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中线结构移位,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均进行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很多药物经传统给药方式难以到达中枢,为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造成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脑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讲述了重型颅脑损伤后脑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与脑灌注压的关系,综述了近年临床上关于脑灌注压水平的两种看法,综合提出对重型颅脑外伤维持CPP在正常范围的低端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开颅减压5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如手术指征明确则须及时手术。术后注意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应积极保持脑灌注压、维持血压及血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管痉挛,早期扩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止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采取新处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07-01—2008-12收治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恢复较好5例,重残5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较好1例,重残3例,死亡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要排除迟发颅内血肿后采取控制降压、过度换气、脑室引流、切除颞叶脑组织等综合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手术不但达不到降颅压的目的,且术野止血困难,切口疝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导致病死率升高,可高达70%。  相似文献   

13.
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护对重型颅脑损伤诊治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3~8分)进行ICP与CPP连续监测并与50例伤情基本相似的非监护组病人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能根据ICP和CPP变化及时行正确治疗,非监护组仅按常规治疗,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4%和28%(P<0.01),痊愈和生活自理者分别占74%和50%(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连续ICP与CPP监护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移动CT灌注扫描(CTP)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9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住重型TBI患者26例,受伤24 h之内同时进行头颅CT平扫(CT1)和移动CTP,并在5 d后复查头颅CT平扫(CT5)。CTP提供脑血流量(CBF)影像、脑血容量(CBV)影像及平均转运时间(MTT)影像;将CTP影像、CT1及CT5进行比较。结果 CTP平均在伤后(15.6±4)h进行。16例(61.5%)患者CTP影像显示灌注改变区域大于CT1显示的病灶区域,其中7例(27%)患者低灌注程度达到缺血水平。3例(11.5%)患者通过CTP扫描发现严重的脑灌注不足,尽管在CT5上并没有明显的缺血梗死表现,根据CTP结果,改变此3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最终只有1例发生严重脑梗死,另外2例恢复良好。与CT1相比,CTP与CT5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 头颅移动CTP可以在创伤后早期对重型TB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2000—01-2005—06收治21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病人,其中20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现就原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1我科收治36例开颅手术中出现脑膨出患者,对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术中或术后复查头颅CT 29例,发现迟发性血肿1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大面积脑梗死5例。疗效评定采用GOS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评定,1分(死亡)17例,2分(植物生存)5例,3分(重残)5例,4分(中残)3例,5分(良好)6例,病死率47.2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和继发性血肿;去骨瓣减压及控制低血压是防治弥漫性脑肿胀的有效措施,寻找脑膨出原因并及时处理,可以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术中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9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征,总结脑膨出形成原因。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3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23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低血压、脑缺氧、长时间脑疝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正确判断脑膨出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术中对策是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其中22例在常规外科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成像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可疑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表现的患者接受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成像,CTP检查结果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结果 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8例患者CTP存在原脑损伤范围外的低灌注区,同临床症状相符,准确性达96%,同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各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5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2例患者3D-CTA存在颅内大血管痉挛.结论 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技术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通过CTP显示脑实质低灌注区以判断脑实质微循环血管痉挛的存在,CTA判断脑实质外大血管痉挛的存在,即CTP联合CTA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0例)与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予脑损伤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外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持续4~70 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时两组患者脑电图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于治疗后90 d时进行格拉斯哥结局评分(COS).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起脑电图评分均明显降低;高压氧组治疗后20 d起,常规治疗组治疗后30 d起,GCS明显增高(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高压氧组患者治疗后30 d、90 d时脑电图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20 d、30 d、90 d时GCS明显增高(均P<0.05).高压氧组患者GOS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