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朱仁康治疗湿疹的方剂规律,明晰隐藏的处方用药经验与学术思想,以期指导湿疹临床治疗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以朱仁康教授门诊病历、文献医案为数据源,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研究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孟如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临床病历资料所涉及的369首处方中181味中药进行中药类别、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等统计分析。结果 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常用药类,出现用药频次>20次的高频药物有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 陈皮、柴胡、太子参、升麻等,其中大多为超高剂量用药;用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与黄芪的组合关联最为多见;药物间的关联分析得出补中益气汤为基本常用方剂。经聚类算法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组合37个,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推出可能新方9首。结论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运用实际,得出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视脾肾,标本兼顾。并以益气法为主贯穿于本病的整个治疗,兼以化痰、利湿、清热、活血等,具有独到的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总结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柯友辉教授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200例痤疮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对常用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对其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柯友辉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及新处方。结果:共计纳入首诊处方200首,涉及药物133味,柯教授治疗痤疮的常用药为柴胡、香附、蒲公英、连翘、川芎等;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居多;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20条高频药物组合,18条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核心组合20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新处方4首。结论:柯友辉教授在治疗痤疮时,总体用药以苦寒为主,主归肝、心经,集中体了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祛风解毒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禤国维教授门诊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有效病例的病案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录入的病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处方242首,涉及中药101味。常用药物为23味,高频药物(频数>100次)共16味,分别为甘草、防风、北沙参、紫苏叶、麦冬、徐长卿、布渣叶、白鲜皮、玄参、薏苡仁、蝉蜕、百合、生地黄、地肤子、茯神、芡实。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显示,药物大多偏甘寒,主要归脾、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24个,关联规则20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以“清、补、和”三法为主,“扶正御邪,平调阴阳”的用药原则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治疗心房颤动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房颤动的中药复方,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中药复方119首,核心药物34味,药对配伍规则20条,药组配伍规则24条,其中炙甘草、麦冬、丹参、五味子、黄芪、当归等为常用核心药物,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红花、麦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等为常用配伍组合,苦参、延胡索、甘松为常用抗心律失常中药。结论:益气养阴、安神定志、活血化瘀和专病专药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初步总结其在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方法:收集和整理鲁卫星教授治疗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处方,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归纳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137首,总用药频次1714次,包含142味药物,其中核心药物36味,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7.01%。对3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类功效不同的药物组合和6组常用药对。结论:鲁卫星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注重标本兼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心解郁、平肝息风、利水消肿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8.
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庄礼兴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组方遣药特点。最终共纳入72例病例,处方150首,药物87味,用药频次>20次的高频次药物有21味。庄礼兴教授治疗帕金森病所使用的87味药中,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平为主,归经以肝、脾两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得到3首常用聚类方。分析结果提示,庄礼兴教授临床上多选用平肝熄风、健脾益气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根据证型不同选取四君子汤、芍药甘草汤、天麻钩藤饮等作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常用药对有桑椹-山茱萸、鸡血藤-川芎、白芍-甘草、天麻-钩藤,善用五指毛桃、鸡血藤等岭南特色药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和采用"双录入"数据提取,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共187篇,涉及379份处方及270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数累计4 724次,使用频数排列在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升麻、山药、柴胡、陈皮、茯苓,用药类别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 3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4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6条,基本以补虚药类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类中的具有升举阳气功效的药物三者之间不同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中益气汤的组方为核心,以补益脾肾为大法且贯穿病程的始终,兼以清热、祛湿、解毒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尿路感染的中药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方法:收集目前已上市所有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建立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通过对最终纳入的70种中成药分析发现:治疗尿路感染的基本法则是清热利湿法;尿路感染最基本证型为湿热证;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黄柏、萆薢、茯苓、车前子、泽泻、白茅根、金钱草、石韦、海金沙、金银花、苦参、赤芍、丹参、黄芪、栀子、地黄、滑石和山药(频次5);常用药对以萹蓄与甘草,黄柏与甘草,泽泻与甘草,泽泻与茯苓,栀子与甘草,萹蓄与黄柏(频次≥5)为主。结论:现有中成药主要针对尿路感染湿热证,以清热利湿治法为主,为尿路感染中药治疗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太平圣惠方》收载的含丹参方剂,利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有效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方剂127首...  相似文献   

12.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相似文献   

13.
赵燕  赵艳 《中医学报》2022,37(1):209-215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  相似文献   

14.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