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及《蓝琉璃》《晶珠本草》中有关藏药的炮制与剂型的内容加以归纳,分别从藏药的炮制与剂型概貌方面予以简要译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于维药毒性以及维药减毒方法的重视,促进维医药的发展。方法:摘录《阿维森纳医典》《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3部汉译维医药典籍中有关维药减毒的相关论述,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维药减毒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7类,分别是炮制减毒、矫正药减毒、改变剂型减毒、机体自身解毒、食疗减毒、导吐法减毒和药物联用减毒。结论:维医非常重视维药的安全应用;维药减毒方法较为多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7.
吕瑞华  冯昭  马添翼  吕蕊花  高静  彭亮  张岗 《中草药》2020,51(18):4798-4808
查阅本草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商陆本草考证、真伪鉴定、炮制、成分与药理、临床研究及工农业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本草考证表明历代古籍有商陆或当陆或章陆等名称,其功效为外敷痈肿疮毒、内服利尿消肿,产地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商陆根具备同心环异常结构,有别于常见8种混伪品。商陆主要以醋制法进行减毒增效炮制。商陆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多糖和抗病毒蛋白(PAPs),具有利尿泻下、改善肾脏、肝脏、呼吸道炎症和神经性炎性疾病的作用,及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主要用于组方治疗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等,外敷治疗便秘。商陆还在植物抗病、抗虫、环境修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该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回药减毒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回药现代研究的重视。方法:收集摘录《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瑞竹堂经验方》以及《回药本草》等书中回药减毒方法的文献记载,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利用Clementine SPSS 12对《回回药方》所载回药方剂进行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挖掘配伍减毒药对。结果:回药减毒方法主要可分为炮制减毒、配伍减毒以及其他减毒方法,其中炮制减毒包括炒制法、煨制法、煮制法、醋制法、酒制法和取油法;共挖掘出《回回药方》中常用配伍药对18组,发现巴豆与芦荟配伍存在减毒作用;其他减毒方法包括食物、煎煮、剂量以及催吐减毒方法。结论:回药减毒方法种类较多,对现代有毒药物减毒方法的研究具有参考作用,存在一定文献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经典医籍、历代本草与现代研究,对蒙药塔日努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相关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从塔日努基原植物、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认为蒙医所用塔日努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根,余为代用品或伪品。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炮制方法及炮制对其毒效影响等方面对塔日努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草乌是中医和蒙医共用的药材,在蒙药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许多蒙药配方中被用到。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蒙医认为其除上述作用之外,经配伍使用,还有如下一些独特作用。1清解诸毒蒙医认为草乌有清解诸毒的功效,如《晶珠本草》指出:短距乌头"解剧毒特效""炮制水银用此药""黄乌头除恶毒,治肉食中毒"。草乌配伍大蒜(焙黄)、水银、硫磺、柯  相似文献   

11.
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实践的中药药物警戒角度对藏医经典《塔尔布医典》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藏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借用中药警戒思想的研究方法,以《塔尔布医典》作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其与用毒警戒相关的内容。《塔尔布医典》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藏药药物警戒、藏药用药安全、藏药不良反应等药物警戒思想及用药安全方面的实践内容,《塔尔布医典》的药物警戒思想主要体现在药物的储藏、饮食、炮制方面,其内容与《四部医典·后续部》第十二章所记载的药物警戒思想相近,奠定了藏药药物警戒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藏药“五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晶珠本草》中的药名简称“五根’药,就其植物来源、功效及各地用药状况作了简单介绍。藏医将“五根”药及其有关处方作为滋补药,为我们今后筛选抗衰老、抗缺氧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半夏进行本草考证并根据记载对其毒性和解毒方法进行归纳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关于半夏的文献和历代方剂著作,了解关于半夏的名称、形态、分布、药理、毒性及减毒方法。结果 半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而其道地产区位置变化与半夏本身的质量优劣密不可分,半夏对咽喉和内脏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毒性,姜制是最有效的减毒方法。结论 半夏的作用功效显著,但因其为有毒中药,为避免在使用时中毒,炮制减毒至关重要。此次本草考证可为中药半夏药用价值的后续研究和对毒性相关的讨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豆的药用     
本品又名黄大豆。药用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解毒作用]:本品性味甘平,主归脾、胃、大肠经。有解食物中毒的功效。主治:①误食毒物而未被吸收者。古药书《本经逢原》载:“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现代医药研究认为,黄豆含丰富的蛋白质,有解毒作用(其解毒机理见绿豆条),故临床上常用以治疗误服毒物(如有机磷农药、砒霜、水  相似文献   

15.
矿物药青礞石的炮制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中药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对矿物药的炮制考证及研究尤为重要.青礞石为常用矿物药,为理清矿物药青礞石的炮制方法,增强临床疗效及减少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该文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及现代专著等,分析考证青礞石的炮制方法,表明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青礞石炮制方法与现代炮制方法基本一致.青礞石多煅制或火硝制,与目前炮制方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红药子别名“赤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肠胃炎、菌痢,扁桃体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烫火伤、痈疖等。黄药子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的功效,用以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甲状腺肿等。白药子始见于《开宝本草》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咽痛喉痹、瘰疬等。以上3种药物其功效及应用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后能减毒增效,但如炮制不正确则可使有效成分丧失甚至毒副作用增加。明代陈嘉谟在其《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可见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8.
毒性中药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岳全书—类经》对中药之毒有云 :“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国药典》收载各类毒性中药约 10 0种以上。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古代典籍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现代也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炮制而降低药物毒性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水泡、米炒、醋炙、烘焙、制霜、复制法等。现结合现代研究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 水处理1.1 溶解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可溶于水。利用此特性 ,使有毒成分溶出 ,降低含量而解毒。如附子、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可使生物碱大量流失 ,毒性大大降低。据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雷公炮炙论》一书炮炙矿物药的有关情况。方法:系统分析该书所载矿物药。结果:阐明了该书对矿物药原材料真伪优劣的鉴别、炮炙辅料的选择、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结论:《雷公炮炙论》对矿物药的认识和应用并不比其它类中药晚。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药都要经过炮制才用于临床,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鉴》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中草药在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毒性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而能够对中草药起到减毒增效,缓和药性等多方面的作用。中药炮制前后的抗氧化活性有何变化,我们对临床常用的16味生药及炮制品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