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尼麦角林对成人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尼麦角林治疗,而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变化。结果(1)156例偏头痛患者服药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比较,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有显著差异;两组头痛侧之间及非头痛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明显,试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头痛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56倒患者服药前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增快。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试验组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防止偏头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血管内皮炎性因子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11—2016-03我院7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尼莫地平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及脑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VEGF、sVCAM-1、NF?κB、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处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2%(2/39),对照组为2.56%(1/39),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20例偏头痛患者TC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血流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TCD仪测定20例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速度多减慢,尤以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明显,仅有4例典型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偏头痛发作期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mean velocity,Vm)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法测定3组血浆5-HT浓度,比较3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结果 67例服药前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增快。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发作期血浆5-HT水平降低,发作间期血浆5-H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5-HT水平发作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发作间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预防和减轻偏头痛患者的发作,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调节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血浆5-HT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维生素B1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积分、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头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615,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U=2.836,χ2=10.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CA、MCA、BA的V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5、5.027、4.169,P0.05)。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脑血流速度,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TCD所测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62例偏头痛发作期病人进行TCD检查.结果 典型偏头痛发作期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大脑后动脉血流加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典型偏头痛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痉挛,血流增快.结论 典型偏头痛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显示95%的患者大脑中、后动脉缩峰速加快,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其中头痛侧大脑中动脉痉挛更多(60%).但有5%的TCD正常,说明典型偏头痛发作机制并非完全由血管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氟西汀对偏头痛患者血清5-HT水平及颅内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5—2016-09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氟西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情况、血清5-HT水平、颅内血流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时间、程度、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颅内段(V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血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氟西汀对偏头痛患者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颅内血流情况,提高血清5-HT水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偏头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TCD对240例偏头痛患者(其中典型偏头痛116例,普通型偏头痛124例)和50例健康者进行检查,对照分析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典型偏头痛发作期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及普通型偏头痛组,且头痛侧与元痛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期与对照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比无差异。结论 TCD检查可为典型偏头痛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维生素C针、维生素B6针、地芬尼多片等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管内径(D)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况均有改善;治疗后2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儿童偏头痛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诊断儿童偏头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4例偏头痛患儿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颅内主要大动脉如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基底动脉(VBA)的平均血流速度,并与60名正常健康儿童的TCD进行比较.结果 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速度变化多样,表现为双侧或单侧颅内主要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速度不对称.间歇期TCD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增快.检出异常率为92.3%.结论 不论处于发作期或间歇期,TCD均可检测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由此可判断脑血管功能状态,为偏头痛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有助于偏头痛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并开展早期神经康复及对症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滴尤瑞克林。观察2组NIHSS、BI评分等各项疗效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65.0%;实验组分别为60.0%、87.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颅底椎基底血流速度、NIHSS、BI评分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伴抑郁和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黛力新与西比灵口服,对照组单用西比灵,均以6周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自制副反应量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显著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发作时间,减轻头痛程度(P〈0.05);治疗组还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后2、4、6周HAMD和HAMA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伴情绪障碍的偏头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不需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脑力隆在偏头痛治疗中对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与治疗效果关系。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脑力隆治疗组42 例,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41 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MCA、PCA、ICA血流速度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 <0.01),治疗组的MCA、PCA、IC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1或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脑力隆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偏头痛中疗效更显著,这可能与其对血液粘度的明显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星瑙灵对偏头痛的头痛程度和压痛、及其伴发症状的改善程度和起效时间,了解星瑙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试验组126例,对照组125例。试验组给予星瑙灵10mg.d-3和银杏叶片4mg.d-3,连服8周。对照组仅予银杏叶片4mg.d-3,连服8周。观察服药前、服药4周和8周的头痛症状(使用MIDAS量表)、压痛、伴发症状的改善程度及其起效时间。结果偏头痛患者治疗组的头痛症状及其伴发症状的改善和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压痛疗效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星瑙灵对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丸2.5 g口服,tid。疗程为4 w。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临床症候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二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候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在头痛、失眠、健忘、心悸、耳鸣等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3)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具有协同降压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减轻脑水肿、强化他汀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尼莫地片联合用药。2组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血红蛋白(Hb)、总血红蛋白(THb)、还原血红蛋白(HH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SpO_2、THb、HHb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3.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6,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及利培酮,共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减分差异。疗效按治疗8周时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率评价。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评定中两组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但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多发生困倦嗜睡,利培酮组则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特别是催乳素增高率显著(P<0.05~0.01)。两组各时点BPRS、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用药初期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1周后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胖、泌乳素升高、溢乳等,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氧氯普胺联合赖氨匹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赖氨匹林治疗,甲氧氯普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甲氧氯普胺治疗。比较2组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头痛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甲氧氯普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氧氯普胺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头痛VA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联合赖氨匹林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赖氨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