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3例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专项管理,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改进措施实施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ICU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现状、特征和分类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管理对策等方面对ICU中断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重点阐述ICU护理中断事件的管理对策,包括ICU床旁交接班中断管理、仪器设备报警中断管理、ICU药物管理、提升ICU护理人员中断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以期提高ICU护理管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的效果,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16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段临床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针对护理中断事件来源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次数、中断持续时间及中断的结局。结果干预后护理中断事件明显减少,中断时间较干预前显著缩短,因中断导致的消极型结局和不良护理事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减少中断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减少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急诊科护士应对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调查问卷对武汉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定义的了解、发生后的不良影响及学习其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59±0.93、3.65±0.89、4.42±0.73。94.30%认为护理中断事件对正常工作有影响;90.61%同意护理中断事件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态;62.42%认为急诊科中断事件发生在夜间;90.60%认为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来源主要是患者和家属;89.93%经常在给患者做治疗时被打断,87.92%经常被"催促实施治疗"、"问路及各种咨询"打断。结论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件相关知识的了解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急诊科是护理中断事件的高发场所且夜间发生较多;护士经常在做治疗时被患者或家属打断。管理者应加以重视,加强针对性管理,以减少急诊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不同职责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护士应对护理中断事件的特点与规律,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跟班调查,调查全院5个科室15名护士共30个工作日的中断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中断时间的发生频率为7.17次/h;中断事件来源前3位分别为护士同事290次、本人287次、环境285次;中断的当前事务排前3位的是处理医嘱377次、用药工作356次、记录类工作202次;不同职责护士上述项目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护士对中断事件的主要应对措施排前3位的是交流835次、取送物品142次、操作135次,不良事件结局为积极型护理中断事件222次,消极型护理中断事件中,暂停当前事务909次,丢失当前记忆48次,增加工作量153次,不良事件隐患30次。结论护理中断事件来源广泛、发生率高,可针对护理中断事件高发来源及当前事务采取积极性干预措施。管理者应将护理中断事件纳入系统管理,注重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文化的形成,提高护士对护理中断的应对能力、优化中断发生时护士当前事务,为护理质量提升及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护士在上机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包括次数、持续时间、来源及结局等。结果 共观察34名血液透析护士1 630例次上机操作,发生护理中断2 611次,平均每个上机过程发生中断1.6次。中断事件主要来源于护士同事(46.3%)、患者或家属(42.0%);中断原因前3位为协助双人查对(45.5%)、与治疗相关的交谈(22.0%)、与治疗无关的交谈(16.4%);护士采取的应对方式为立即应对(57.2%)、多任务(20.2%)、延迟执行(18.6%)、拒绝执行(4.0%);中断事件导致消极型结局2 354次(90.2%),其中43次上机错误/隐患事件(1.6%)。结论 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且多为消极型结局,可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应加强对护士透析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 中断事件认知培训,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预警在护理中断事件及护理结果指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前期护理中断事件的来源、类型及不良结局制定标准化预警项目,进行解读与督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中断导致的不良事件。结果实施标准化预警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中断导致的不良事件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标准化预警的制定与实施可降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真实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加强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曾发生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8名护士进行访谈,对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的主题包括行为体验,如能理性面对护理中断事件、寻求支持(正性体验);态度体验,如不良情绪、职业认同感下降、无能为力(负性体验);认识体验,认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成为护士反省中断事件影响的契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信息应反馈给临床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对护理人员有多重影响,应激发其正性体验,帮助其克服负性体验,并应从系统方面寻找原因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断事件现况,探讨ICU护理中断事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任务负荷指数量表对18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 6:00~20:00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为9.5次/h,其他护士为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中断事件发生时ICU护士最常见的当前任务是护理记录,中断任务主要与患者事务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与ICU护士心理负荷呈正相关(r=0.531,P0.01)。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断事件发生频繁,并使护士心理负荷加重。护理管理者需要对中断事件发生前、中、后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讨论,运用4M1E原因分类模式系统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实施可从系统角度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