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4-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10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421名临床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和护士工作要求-资源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隐性缺勤得分为(16.02±5.28)分,高隐性缺勤率为56.6%。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自评健康、带病工作意愿、科室、工作要求、工作资源是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4.0%。结论 临床护士隐性缺勤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临床应重视护士群体的健康状况,优化临床护士工作环境,增加工作资源,以减少隐性缺勤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陕西省汉中市9所乡镇医院及其下属村卫生室580名医务人员,采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隐性缺勤得分中位数为15,高隐性缺勤率为4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所属机构、是否倒班是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基层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程度较高,应根据不同医务人员的个人特征开展干预研究,同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医疗工作状态,以降低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隐性缺勤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河南省8所医院1503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士隐性缺勤总分为18.24±4.11,其中高隐性缺勤(≥18分)876人(占58.3%);婚姻状况、医院级别、近1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家庭外部支持是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儿科护士隐性缺勤程度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儿科护士工作环境、降低隐性缺勤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应对死亡工作自我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56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工作自我能力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肿瘤科护士应对死亡工作自我能力得分为(57.83±8.75)分,情绪应对自我能力得分率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个人成就、葬礼经历、参与死亡/濒死患者照顾是否造成影响、死亡相关课程培训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应对死亡工作自我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需明确护士应对死亡工作中的需求,积极开展应对患者死亡工作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长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选择合理的护士长工作激励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作价值观量表对25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工作价值观除情感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知型维度不同医院级别、任职年限、学历及职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情感型维度不同工作年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型维度除职称外,另4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士长工作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提高护士长的专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士心理一致感对包容型领导与隐性缺勤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 以安徽省16个地市二、三级医院的1 080名妇产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包容型领导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收集相关资料,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完成数据分析。结果 妇产科护士包容型领导得分(29.12±6.83)分,心理一致感得分(59.21±7.75)分,隐性缺勤得分(19.19±4.36)分。包容型领导、心理一致感与隐性缺勤呈负相关,心理一致感与包容型领导呈正相关(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一致感在包容型领导和隐性缺勤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41.732%。结论 妇产科护士心理一致感在包容型领导与隐性缺勤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改善护士心理一致感有助于降低其隐性缺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意见。方法 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湖北省1所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的1 06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3.9%临床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其能力得分为(52.95±10.36)分、心理资本得分为(91.62±14.50)分、情感衰竭得分16.50(10.00,25.00)分,去人格化得分3.00(1.00,7.00)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31±9.96)分。分层回归结果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共情能力、心理资本是护士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能解释总变异的25.5%、36.3%。结论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呈现低情感衰竭和低去人性化、中等个人成就感的特征,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主要因素加以教育培训,关注护士心理健康,以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维持护理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长任职后研究方向的变化与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学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护理部的资料库中提取101名护士长(含专科科护士长及总护士长)的一般资料,在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检索护士长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结果 护士长任职前、后发表论文均以专科护理为主,护理教育类论文较少,护理管理类论文由11.2%提高到26.5%.仅10.9%护士长就某一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职称、职务等护士长任职后年人均发文量无差异,但任职后总发文量与任职年限及职务有关(P<0.05,P<0.01).结论 护士长任职后研究方向有所改变,但对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的关注仍显不足,同时缺乏针对某一专题的系列研究;任职后发表论文量只是简单的年限积累,高职称与高职务护士长较普通护士长年人均发文量并无优势.在研究方向的细分上,护士长应结合自身优势,寻找明确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