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非标准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07年初-2015年底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分为非标准剂量组(0.521~0.833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比较分析两剂量组溶栓24 h后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及90 d mRS评分情况。结果溶栓前mRS评分均为0分,其中非标准剂量组48例(0.521~0.833 mg/kg,中位数为0.7245 mg/kg);标准剂量组51例(0.9 mg/kg)。两剂量组溶栓前NIHSS评分中位数均为13分,发病到溶栓时间的均值分别为200.75 min和197.53 min。校正基线变量差异后,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8.33%vs 5.88%,P=0.727),死亡率(6.25%vs 9.8%,P=0.796),90 d患者生活自理比例(64.58%vs 64.71%,P=0.641)及获得良好预后比例(56.25%vs 49.02%,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与标准剂量相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中国人群,阿替普酶最佳剂量可能处于0.6~0.9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 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90 d病死率。 结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 =1.000),两组 90 d病死率均为4.17%(P =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 分别为83.33%和54.17%(P =0.029)。 结论 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4.5 h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者2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1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1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减少,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而各观察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初至2010年底连续登记在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溶栓时间窗、院内时间延误、溶栓途径、阿替普酶剂量、脑卒中严重程度、各项生化和凝血指标及溶栓前重要生命体征,以及CT表现和脑卒中TOAST分型,评价溶栓后出血性转化、血管再通分级和溶栓后90 d预后及死亡率.采用变量筛选技术挑选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6例患者,1例失访,其中男性43例(44.8%),女性53例(55.2%);年龄中位数72岁,体质量中位数58.5 kg;溶栓时间窗中位数4.3 h;静脉溶栓64例,动脉溶栓32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43.8%,死亡率为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溶栓组较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1.9%vs 31.3%),总费用明显偏高(47623.6元vs 25699.8元),院内延误时间(3.17 hvs 1.73 h)和溶栓时间窗(5.54 h vs 3.58 h)明显延长,阿替普酶用量明显偏少(20 mg vs 50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36h内责任血管再通率(64.9%vs 53.8%)、出血转化率(25%vs 31.3%)、90 d预后良好比例(45.3% vs 40.6%)和死亡率(14.7%vs 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溶栓方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OR=0.54,P=0.824,95% CI:0.00-131.46);血管再通良好是预后良好独立保护因素(OR=0.11,P=0.027,95% CI:0.02-0.78),但不同溶栓方式对血管再通无显著影响.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相当,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溶栓方式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对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40例未经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评估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6h、24h、7d、14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实验组的BI和Q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截至到2021年6月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联合用药组)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或TIA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探索影响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StrokeCenterAlliance,CSCA)2016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的被初步诊断为AIS或TIA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4 654例,平均年龄为(65.55±12.14)岁,其中,男性患者48 493例(64.96%),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患者2038例(2.73%)。将数据按年份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即2016—2019年登记患者划分为训练集,2020年登记患者划分为测试集,采用原型选择下采样技术对训练集数据正负样本进行77∶100平衡处理,构建了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和分类梯度提升(categoricalboosting,CatBoo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 匹配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 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从而比较溶栓后早期抗栓与标准 抗栓治疗发生症状性脑出血、90 d死亡和良好预后差异。 结果 最终纳入11项研究(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匹配对照和5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082 例患者,早期抗栓组有1219例(58.5%),标准抗栓组有863例(41.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标 准抗栓组相比,接受早期抗栓的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41,95%可 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5~1.73,P =0.001)],而两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OR 1.08, 95%CI 0.63~1.86,P =0.78)和90 d死亡率(OR 1.13,95%CI 0.81~1.57,P =0.48)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与标准抗栓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早期抗栓治 疗的90 d功能预后更好,并且不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7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溶栓分为溶栓组(n=190)与非溶栓组(n=185),随访6个月后采用HAMD-17评分判定PS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因素与PS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75例ACI患者中共发生130例PSD;溶栓组47例(轻度27例、中度16例和重度4例),非溶栓组83例(轻度43例、中度28例和重度12例);2组PSD的发生率(χ~2=6.320,P=0.021)及严重程度(Z=-2.151,P=0.032)差异明显。护理人员(r=-2.105,P=0.018)、mRS评分(r=1.810,P=0.018)及是否溶栓(r=-1.866,P=0.012)是PSD发生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χ~2=14.476,P=0.001)与mRS评分(t=3.876,P=0.000)对PSD严重程度的影响明显;护理人员对非溶栓组PSD严重程度的影响明显(χ~2=6.856,P=0.014);mRS评分对溶栓组(t=2.331,P=0.022)与非溶栓组(t=2.990,P=0.009)PSD严重程度的均有明显影响。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降低PS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家属)及较低mRS评分是P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4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牙龈出血1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35例,3分23例,2分8例,1分4例。结论 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的、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于发病4.5 h内就诊于乐山市人民医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患者143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分为低剂量组(49例)、标准剂量组(46例)和对照组(48例)。低剂量组患者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0.6 mg/kg)静脉溶栓,24 h后若无出血转化,则采用双抗治疗21 d;标准剂量组于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后续抗栓方案同低剂量组;对照组入院即刻接受双抗治疗21 d。比较3组患者24 h及7 d的NIHSS评分与基线水平的差异;对比3组患者24 h的NIHSS评分、7 d的NIHSS评分以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所占比例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36 h内出血事件发生率、7 d及90 d死亡率的情况。结果 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治疗后24 h的NIHSS评分、3组患者7 d的NIHSS评分均较基线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24 h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7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90 d良好功能结局、轻度残疾、中重度残疾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低剂量与对照组各类型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口腔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类型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7 d、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阿替普酶可能加快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恢复,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疗效相似,且不显著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 7-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在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导致出血转化的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评估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2组疗效;对比溶栓组在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溶栓组和未溶栓组相比,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出现3例脑出血,10例牙龈出血。结论阿替普酶在4.5 h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导致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有待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和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方法 基于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研究(the intravenous trombolysis registry for Chinese ischaemic stroke within 4.5 h of onset,INTRECIS)队列,回顾性连续收集年龄≥75岁且接受基于指南推荐剂量的r-tPA和UK溶栓患者,分为r-tPA组和UK组,进一步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1∶1匹配两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分组,进一步分析房颤亚组和非房颤亚组。主要结局为90 d极好预后(mRS 0~1分),次要结局为良好预后(mRS 0~2分)、NIHSS评分变化(基线与1 d、14 d的差值),主要安全性结局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MRI指导下快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依据溶栓治疗24 h内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成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组(33例)和早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组(3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 419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3例(7.88%);两组间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血压、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胱抑素水平以及MRI表现为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责任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分水岭梗死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静脉溶栓组有无出血并发症患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h、14d 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 h、14 d NHI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静脉溶栓组的NHI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静脉溶栓组患者9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治疗组(58.4%vs42.3%,2=4.423,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5%vs19.2%,2=1.487,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HISS评分(OR:1.517,1.2142.261,P0.05)、心房颤动病史(OR:1.431,1.2792.041,P0.05)是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前NHISS评分、有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否可以降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以及青年卒中患者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110例)和非溶栓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在发病14 d及发病3个月时PSD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卒中患者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病14 d时溶栓组和非溶栓组青年卒中患者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8,P<0.05);发病3个月时2组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为发病14 d时发生PSD的影响因素;NIHSS评分、社会支持为发病3个月时发生PSD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年卒中患者PSD发生率较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降低青年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1]。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2]。脑卒中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疾病负担。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alteplase, rtPA)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血栓栓塞症(房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等)也是临床常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