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治疗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适量激素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会厌逐瘀汤辅助治疗,疗程3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声音嘶哑、声带充血、声带水肿或肥厚、声门闭合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声带运动能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厌逐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对颈椎前路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后出现声音嘶哑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及维生素B1,治疗组采用会厌逐瘀汤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声带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声带运动功能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的愈显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会厌逐瘀汤治疗颈椎前路术后声音嘶哑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声音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甲状腺全切除术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共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一组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组),一组给予联合口服会厌逐瘀汤和运用金嗓雾药液雾化的治疗方法(中医综合治疗组),一组不给予特殊治疗(对照组),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15 d后各项症状积分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组患者治疗15 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中医综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甲状腺术后因局部水肿影响神经功能出现声嘶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手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例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1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使用激素改善神经局部水肿等西医治疗方案;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并给予金嗓雾药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声带运动功能和声音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声带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5.04%,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9.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用于治疗急性声音嘶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声音嘶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同时口服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会厌逐瘀汤,两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7 d以及15 d后,两组患者声嘶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以及15 d后,两组患者V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会厌逐瘀汤内服治疗各类急性声音嘶哑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声嘶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治疗痰热郁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郁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租各30例,分别给予会厌逐瘀汤和葛根汤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会厌逐瘀汤治疗痰热郁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片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及身痛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MMS评分及临床症状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MMS评分均增高,且实验组JOA评分、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临床症状疗效实验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87例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9.66%。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减具有行气活血、化痰开音功效,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彭氏眼针结合会厌逐瘀汤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名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彭氏眼针结合会厌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结合会厌逐瘀汤治疗。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量表评价症状改变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按照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均有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彭氏眼针结合会厌逐瘀汤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加味会厌逐瘀汤对气虚血瘀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OSA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步行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证候积分、AHI、LSPO2均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打鼾、嗜睡、倦怠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味会厌逐瘀汤配合步行运动能够有效改善OSAHS临床症状及AHI、LSPO2,尤其能显著改善OSAHS主要症状打鼾、嗜睡、倦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痛经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使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和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105/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95/11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PGF_(2α)水平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血瘀型痛经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显著缓解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外贴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用活血通络外敷散配合口服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常规理疗;治疗组予以活血通络外敷散,内服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积分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通络外敷散配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常规牵引、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外贴内服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1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用活血通络外敷散配合口服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推拿常规理疗;治疗组予以活血通络外敷散,内服加减身痛逐瘀汤.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积分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活血通络外敷散配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优于常规牵引、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阴阳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左甲状腺钠片50~75μ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煎服右归丸加减汤剂,每天1剂,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改善幅度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钠片的剂量均减少(P0.01),且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明显优于对照组(84.3%)(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阴阳两虚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及皮下注射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结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及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骨密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并且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1)。结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及加味身痛逐瘀汤可显著改善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逐瘀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即解痉平喘、化痰、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化痰逐瘀汤(桑白皮、鱼腥草、丹参、瓜蒌、浙贝母、黄芩、杏仁、厚朴、水蛭、大黄)加减,1剂/d,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均于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气短、咳痰、喘息、咳嗽等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及动脉血气指标(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肺化痰逐瘀汤加减可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予匹维溴铵合思密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综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合思密达治疗,并且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8):1030-1031
目的:明确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消炎止痛、松弛肌肉、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腰痛、下肢麻木和下肢萎缩的症候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加快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声带小结系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声音嘶哑,间接喉镜下可见声带上粟粒样对称之小结为特征。本病多采用静声、消炎或手术治疗。笔者采用中药会厌逐瘀汤治愈二例,现记求于后,供同道们参考。例一:王××,男性,35岁。初诊日期:1982年9月11日。诉咽部干燥不适,声音嘶哑已二个月,于本院耳鼻喉科,诊断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