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对当归芍药散和阿尔茨海默病进行靶标预测。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二者交集的靶点蛋白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在Cytoscape 3. 6. 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处理。在Unitprot数据库查询靶标蛋白的基因名,使用DAVID工具对查到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潜在靶标可能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通路。结果从当归芍药散中筛选出38个化合物,涉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9个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该方可能通过胆碱能突触传递、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神经系统发育、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并结合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信号通路、淀粉样β结合蛋白等分子功能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胆碱能突触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尼古丁成瘾相关的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寻找、筛选、预测当归芍药散中5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对当归芍药散药物靶点、RSA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从而预测当归芍药散-RSA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成分—RSA—靶点"网络;分别借助String平台、R软件对RSA药物-疾病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结果: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泽泻醇、儿茶素、川芎内酯A等3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AKT1、JUN、TNF、PTGS2等84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调节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以达到平衡机体TNF、IL等炎性因子含量,避免了过度自身免疫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结论:本研究反应了当归芍药散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筛选当归芍药散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在OMIM、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检索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在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处理并进行拓扑参数、cytoHubba、MCODE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当归芍药散作用靶点共144个,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335个,共同靶点40个;蛋白相互作用degree的平均值为17.6,cytoHubba得分较高的关键靶点共10个,如PTGS2、ESR1、TP53、IL6、CXCL8等,MCODE分析共有3个模块;富集分析共涉及1 037个生物过程、19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及98条信号通路,如花生四烯酸代谢、雌激素信号途径、胆碱能突触、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通过激素调节、中枢镇痛、炎症、免疫及细胞存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今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党参-当归药对治疗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而探讨其治疗ILD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党参-当归药对所含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并基于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信息进行基因名的标准化;通过OMIM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ILD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党参-当归药对-化合物-靶点-ILD"网络模型;借助STRING平台分析药物-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并进行网络构建;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党参-当归药对-化合物-靶点-ILD"网络包含16个化合物和81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靶点基因功能倾向于调控细胞因子受体、增强核受体活性、激活细胞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生物信号转导等;关键的KEGG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党参-当归药对可通过抗炎、调控细胞凋亡、调节氧化应激与免疫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ILD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透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索透脓散中黄芪、当归、川芎、皂角刺中所含有的化合物(因目前国家对于穿山甲稀有动物的保护,为响应国家号召,未进行穿山甲化合物的采集),筛选出透脓散中药物的符合要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搜索慢性骨髓炎的靶点信息;使用Cytoscape分析软件进行“药物-化合物-靶点”分析,导入功能蛋白联系网络数据库(STRING)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分析,之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ene ID转换,差异基因的功能、通路富集分析等。结果:筛选后共获得透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的431个相关成分和227个靶点信息;慢性骨髓炎的相关靶点信息438个;PPI网络46个核心蛋白,关键涉及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MMP9、TP53等;获得GO生物过程368条,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KEGG信号通路88条,涉及破骨细胞分化、疟疾、甲型流感、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因子κB以及TNF信号通路。结论:透脓散可能通过控制细胞凋亡、免疫炎症反应等途径对慢性骨髓炎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分析为透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提供微观层面的理论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得到当归-白芍药对化学成分的口服利用率和药物相似性等参数,并筛选药对的有效成分组。利用UniProt数据库找到当归-白芍药对有效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并利用CTD数据库进行靶点相关疾病注释。通过DisGeNET数据库得到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并与当归-白芍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揭示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了当归的2个活性成分和白芍的9个活性成分以及63个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MAPK14、PTSG2、PPARG、TNF、IL6、NOS3、BCL2等蛋白质有关。此外,当归-白芍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中。结论当归-白芍药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HIF-1、TNF、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药“黄芪-当归”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中药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使用Uniport数据库进行基因ID的注释,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查找AMD的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 3.7.2将药物-关键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可视化,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利用Metascape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4.2.6软件对关键靶点蛋白及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芪-当归有效成分22个,与AMD相关的关键有效成分14个,黄芪-当归与AMD的共同基因靶点52个;PPI中核心基因依次为CASP3、IL6、VEGFA、EGFR、ESR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 064个条目,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活性氧代谢、对脂多糖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后得到119条信号通路,与癌症的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机制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有效成分可与靶点蛋白形成构象能量较低、结构稳定的对接。结论:“黄芪-当归”治疗AM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AMD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内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糖尿病肾脏病相关的基因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运用R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30个,其中黄芪具有活性成分19个,当归具有活性成分11个,经筛选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共19个;收集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基因71个。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主要通过涉及炎症反应、凋亡-自噬通路、低氧诱导通路等的21条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病情。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当归补血汤从炎症反应、自噬-凋亡通路、低氧诱导通路等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芍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白芍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收集白芍的化学成分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获得山奈酚、儿茶素、芍药苷、β-谷甾醇、苯甲酰芍药苷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及与其相关的94个靶点,关键靶点有AKT1、PTGS2、TNF、JUN、VCAM1、CASP3、ICAM1、IL-6、MAPK8、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正调节、细胞凋亡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增殖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关键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细胞肺癌、Ⅱ型糖尿病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芍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体现了白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白芍再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当归四逆汤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抗肿瘤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利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网站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建立当归四逆汤有效成分及靶点数据库,利用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网站建立肝细胞癌相关靶点数据库,并与当归四逆汤靶点数据库相匹配。在匹配结果的基础上,应用STRING网站分析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 6. 0软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共发现当归四逆汤治疗肝细胞癌的56个可能的重要靶点,经GO富集分析得到106个细胞生物学过程,经KEGG富集分析得到23个相关通路,其中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两面神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四逆汤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并且可以推测槲皮素和山柰酚可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2个有效成分,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本方发挥作用比较重要的两条信号通路。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归四逆汤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而且提供了利用网络药理学开发新的中医药候选药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蛋白模块方法探讨培土清心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培土清心颗粒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特应性皮炎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培土清心颗粒潜在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对网络进行拓扑属性分析;以插件ClusterMaker对靶点进行模块化分解,并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培土清心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活性成分185个,靶点125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檞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汉黄芩素等;重要靶点包括PTGS2、CXCL8、IL-10、CCL2等;PPI网络模块化分析结果显示,125个靶点主要分为3个模块,KEGG通路富集方面,模块一内靶点KEGG通路主要与特应性皮炎免疫系统、炎症反应相关;模块二内靶点KEGG通路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模块三内靶点KEGG通路与代谢密切相关。结论培土清心颗粒可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调控细胞凋亡以及调节氨基酸代谢以达到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青黄散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潜在活性靶点与信号通路,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TargetNet、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青黄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唐秀松  陈静  方刚  黄安  陈炜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6):1013-102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柴胡疏肝散复方中7味中药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检索失眠的疾病靶点;运用Perl语言计算分析中药复方中药物与疾病之间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在线网站构建复方与疾病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KEGG-PPI网络核心蛋白关系图。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共得到柴胡疏肝散有效成分157个,相关作用靶点8488个。PPI网络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Fos、过氧化氢酶(CAT)等很可能为柴胡疏肝散治疗失眠的关键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BP涉及1624条目,细胞功能(CC)涉及62条目,分子功能(MF)涉及97条目。KEGG富集结果显示,有103条通路与柴胡疏肝散治疗失眠相关,主要包括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多巴胺能突触、IL-17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阐明了柴胡疏肝散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柴胡疏肝散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祯彦  陈易璇  余婧萍  贺旭  成绍武 《中草药》2018,49(24):5854-586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钩藤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药信息数据库(TCMID)中筛选钩藤散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GO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和PPI网络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钩藤散活性成分65种,显示其活性化合物的预测靶点473个,215个靶点与AD相关,钩藤散活性化合物的药效作用靶点高度富集到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PPI网络结果显示JUN、TNF、VEGFA、ESR1、APP可能是钩藤散治疗AD的重要作用靶点。结论钩藤散活性化合物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抗凋亡、增强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等途径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银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及突发性耳聋相关的靶点.经String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数据.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利用插件ClueGO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获得银杏叶提取物中27种活性成分,223种活性成分靶点和744个疾病靶点,其中含24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潜在靶点.GO分析主要涉及细胞稳态,自噬的负调控,脂肪酸氧化,激素分泌的负调节,调节单加氧酶、一氧化氮合酶与端粒酶活性和调节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 KCNH2、BDNF、NOS3、ADIPOQ、CASP3等靶点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2020,(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药对当归-菟丝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和菟丝子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PCOS疾病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数据库对共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从"当归-菟丝子"药对中筛选得到42个候选活性分子,作用于719个靶点,其中与PCOS重合的22个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雌激素、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当归-菟丝子药对治疗PCOS是通过补肾活血化瘀达到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促进微循环及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之间的协同作用来恢复机体的平衡,与现代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北刘寄奴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通过蛋白数据库预测候选活性靶点相互关系,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靶点的功能,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北刘寄奴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共获得5个有效化合物(其中1个化合物没有相应的靶点),共44个相关靶点,涉及79种疾病。PPI网络中有44个靶点,关键靶点有EGFR、CCND1等。基因功能富集结果分析共涉及12个条目,包括细胞组成5个,分子功能2个,生物过程5个。通路富集分析得到7条通路,包括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北刘寄奴中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TGS1、PRSS1、NCOA2等靶点,协同参与多条通路的调节,发挥其抗炎、抗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药物相关靶点,通过国际公认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直接靶点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扩充,后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结果:在TSMSP数据库与BATMAN-TCM数据库中共提取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350个。在疾病基因数据库中得到与颈性眩晕相关的已知靶点253个。2组靶点映射后得到定眩汤作用于颈性眩晕的直接靶点21个,经STRING数据库扩充后得到199个直接和间接靶点。在Cytoscape中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99个关键节点,GO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节点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细胞成分主要包括核染色质、细胞外空间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酶结合、DNA结合等。涉及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研究初步探讨了定眩汤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现其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骨平衡、调节骨代谢、促进血管的修复、调控相关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对桂枝芍药知母汤可能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和预测,检索TTD、DrugBank、OMIM、GAD、PharmGKB等数据库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经大规模数据分析,得到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骨性关节炎相关基因构成的分子网络及信号通路,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图。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解析。结果: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索出桂枝芍药知母汤1016个相关成分,根据OB和DL参数筛选出172个入血活性成分并预测出160个可能的靶点;同时在上述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检索出168个与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已知靶点,应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183个关键基因,Clue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作用于骨性关节炎的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在关节软骨生长、修复和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等99条信号通路。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来治疗OA,主要体现在促进关节软骨生长、修复和代谢、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抵抗氧化应激、抗炎和调节全身其他免疫系统来干预关节软骨-骨的动态平衡,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在治疗疾病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对于阐明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依据,也为研究中药复方治病注重配伍、多层次、多靶点等特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