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和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7—2016-10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且1周内病情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较前加重。其中28例采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后接受双抗治疗为实验组,32例仅接受双抗治疗为对照组。治疗3d、7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BI指数、血小板计数、各项出凝血指标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治疗3d后2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间NIHSS评分及B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PC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P0.05);两组血尿、牙龈出血等不良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表(NIHSS)、改良RANKIN表(mRS)、血清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浆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PCI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2018-01—2019-11收治的4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d)+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替罗非班治疗。分别记录2组发病时、进展时、治疗6h后、24h后、7d后、14d后的NIHSS评分,并采用NIHSS评分降幅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替罗非班组经过治疗24h后、7d后、14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替罗非班组(P0.05),且治疗组中并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桥接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10—2018-08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24 h内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共68例纳入替罗非班组,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治疗48 h,后过渡为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治疗2周。对照组60例仅接受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2组在治疗第1、3和15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记录2周内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脑出血转化)、全身性出血和3个月内死亡发生率。3个月后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将mRS≤2分为预后良好,3≤mRS≤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组2周内颅内出血、全身性出血和3个月内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29、0.827、0.929);治疗第3和15天,替罗非班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42和0.016),ADL评分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35和0.018)。3个月后,替罗非班组mRS 0~2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0%vs 31.6%,P=0.027)。结论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桥接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漂浮血栓为一种细长的血管内漂浮物,多见于颈内动脉,常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可造成血管重度狭窄或者漂浮物脱落导致下游流域内多发脑栓塞,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脑疝等,并危及生命。其发病率及识别率低、病因多样,治疗方法包括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目前尚无指南可循。现报道应用替罗非班成功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患者1例,以提高对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疗策略。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表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_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截至到2021年6月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联合用药组)与单纯rt-PA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9.
<正>替罗非班(tirofiban)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lycoprotein IIb/IIIa,GP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IIb/IIIa受体结合实现的,从而抑制血栓生长,且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的竞争性抑制防止血栓再生,有利于内源性血栓溶解,比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具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联合组)。结果联合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2019年南阳南石医院救治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溶栓24 h内病情加重而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并筛选出单纯静脉溶栓的患者61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试验组有效率57.4%,对照组有效率24.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溶栓后病情进展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等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时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代替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前30 min内0.4μg·kg-1·min-1静脉泵入,之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治疗至44 h复查头CT排除脑出血后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48 h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其余治疗同B组。2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 h行3.0T高场强磁共振脑灌注检查,以梗死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评价脑灌注效果,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结果 A组治疗前MTT(4.4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机械使用替罗非班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结局指标为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出血率、3个月预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6篇文献中,3篇为英文,3篇中文,共计642例,试验组266例,对照组3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风险以及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显著提升血管再通率,但也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对3个月预后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不建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机械栓术中常规使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及出院时使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 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还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01—2018-03沈阳维康医院收治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2例,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另收集2010-01—2014-12治疗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TIA样症状出现率、脑梗死转化率、出院时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TIA样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症状出现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比率41.7%,对照组为9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研究组出院时NIHSS评分(3.11±4.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5.21)分(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64±1.9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5±1.72)分。2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控制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发作,显著缩短持续发作时间,能够有效减少演化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比率,改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临床预后,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10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 β及血小板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51%、6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S100 β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最大聚集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BDNF、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任何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复发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术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给药前及治疗后第14d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4d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更明显。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目前,AIS血管内治疗主要方法有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植入等,可有效改善血运及临床症状。但血管内治疗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降低手术期间和术后发生血栓形成、栓塞和缺血等并发症风险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关AIS血管内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AIS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3种,分别为替罗非班、阿昔单抗和依替巴肽。替罗非班是国内临床中主要应用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作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通路,其拮抗剂通过直接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快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替罗非班作为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用法、用量及安全性仍有较多争议,且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该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桥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超时间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01—2020-01收治的醒后卒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6)接受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56)接受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治疗,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