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对照组44例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耳鸣分级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耳振颤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选取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疗法,对照组30例服用芬必得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Ⅰ、Ⅱ期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观察组在给予运动和常规作业治疗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施以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26/3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23/3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Ⅰ、Ⅱ期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42/46),对照组为76.1%(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少,疗效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取浮针疗法结合董氏奇穴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18/20),对照组为65%(1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价量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结合董氏奇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确为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两组均每天1次,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接受治疗后失眠症状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以综合评价二者临床疗效。结果: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7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组可明显降低中风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睡眠率,改善睡眠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董氏奇穴针刺和普通针刺进行治疗。结果:董氏奇穴组和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和普通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是董氏奇穴的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8.
胡静  黄民君  周愚 《新中医》2016,48(1):85-88
目的:观察采取董氏奇穴之动气法针刺天皇副穴为主治疗漏肩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董氏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董氏针刺组主穴取健侧(患肩对侧)之天皇副穴为主穴的董氏奇穴针刺方案;常规针刺组按照《针灸治疗学》关于肩周炎的针刺方案;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总有效率董氏针刺组100%,常规针刺组96.4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案均有良好临床疗效,动气法针刺健侧天皇副穴为主的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方案具有明确的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改善肩关节综合功能的疗效,且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与经穴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董氏奇穴组(30例)与经穴组(30例),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董氏奇穴组治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0.0%;经穴组治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个疗程后,董氏奇穴组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7%;经穴组治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较针刺经穴对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混合性焦虑与抑郁障碍(M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A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黛力新加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观察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0%(27/30),对照组为66. 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HAMA评分、HAMD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合黛力新治疗MAD疗效优于单用黛力新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膏药外敷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47例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给予董氏奇穴动气针法结合膏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采用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疼痛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为3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4.29%,对照组为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膏药外敷治疗肩周炎急性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三针联合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鼻炎康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三针及董氏奇穴埋线法治疗,连续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鼻塞、流涕、嗅觉、下鼻甲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三针联合董氏奇穴埋线法可有效缓解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功能状况FMA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都均有效,但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周敏亚  吴李秀  朱慧梅 《新中医》2015,47(10):191-192
目的:观察董针(董氏奇穴)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行董针(董氏奇穴)治疗。1周1次,5次为1疗程。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度数及前屈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展度数及前屈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针(董氏奇穴)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董氏奇穴配合阿是穴围刺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网球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TDP照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阿是穴围刺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中的"灵骨穴"治疗,治疗5次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阿是穴围刺治疗网球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House-Bralcm(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8.9%,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4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为(20.15±3.30)d,对照组为(28.41±4.9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OM、CMS评分、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屈、后伸、外展度及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定指数(PRI)和下腰痛评价表JOA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第1个疗程中脱落1例,治疗组在第2个疗程中脱落1例.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率治疗组为85.29%,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VAS、PRI量表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及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在此基础上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则疗效更佳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灵骨、大白、反后绝)配合壮医竹药罐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传统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