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行PELD术,对照组行常规的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统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ODI评分均有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其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显著减少,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19-03间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L_5~S_1 LDH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记录手术时间、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手术时间(65.14±14.73)min,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6.16±1.28)次,住院时间(4.72±1.35)d。术前的VAS、ODI评分分别为(6.93±1.37)分、(34.74±3.08)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24±0.98)分、(15.61±1.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L_5~S_1 LDH,手术时间短,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少,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ERAS)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LDH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12 h、第1天、第2天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JOA、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ELD治疗的LDH患者,围术期进行多学科协作ERAS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及经济负担,且有利于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5-09—2017-10间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腰椎后路正中入路,观察组(49例)以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钻漂移技术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6-12采用PELD治疗的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采用骨钻漂移技术。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77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1例出现神经根变异,1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行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比较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后1 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优47例,良23,可5例,差2例。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中采用骨钻漂移技术可以使术中操作拥有更广泛的操作和探查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青壮年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6-12采用PELD治疗的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年龄45岁57例(青壮年组),年龄≥45岁64例(中老年组),比较2组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情况,术后3个月、1年、2年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1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87(23~28)个月。中老年组出现2例残留下肢疼痛,影像学复查显示无明显压迫现象,对症处理后缓解。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及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青壮年组腰部疼痛VAS评分、腿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中老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麻醉风险小等优点,是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优先选择,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比较,探讨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研究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均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VRS、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1);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8.89%,与对照组的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术可有效减轻老年LDH患者的创伤,缓解术后疼痛等不适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ELD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Lehmann评分评定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和Lehmann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6-11采用PELD手术治疗的2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结果 21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3例出现神经根"日光烧灼"现象,对症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PKP治疗的55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术前糖尿病控制良好(观察组),20例术前糖尿病控制不佳(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肺栓塞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大,矢状位后凸Cobb角较术前小,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矢状位Cobb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前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控制好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出血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未发生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PELD技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PLIF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及MacNab疗效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 d、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ELD技术与传统P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疗效相当,但PELD技术手术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 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1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80例,其中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患者40例,接受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情况。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PTED组及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PTED组术前及术后各个随访点VAS评分与开窗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PTED组和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2.5%和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PT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8]特点,是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30例(椎间孔镜组),采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30例(椎间盘镜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12~36)个月。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但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组与椎间盘镜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和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但相比之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游离髓核位置的分型与分区,探讨摘除硬膜外游离椎间盘的手术方式并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硬膜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此类患者37例,FD组:16例,其中5例髓核游离于1、4区的患者采用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11例2、3区的患者采用常规FD手术。PELD组:共21例,其中4例髓核游离于1、4区的患者采用经对侧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c-PTED);17例2、3区的患者应用了常规的经同侧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i-PTE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良Macnab分级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手术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5~18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末次随访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PELD组优良率95.2%,FD组优良率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FD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硬膜外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其特有分型与分区恰当选用i-PTED及c-PTED可实现神经根的彻底减压,获得与FD手术相同疗效,扩大了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同时,相对于FD手术,PELD可在局麻下以更加安全、创伤更小的方式摘除游离于硬膜外的椎间盘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