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自噬的变化和活性氧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建立tMCAO损伤)、tMCAO+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和tMCAO+雷帕霉素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和纹状体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后1、3、6、12、24 h)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双氢溴乙啶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对自噬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AC或雷帕霉素诱导下的自噬变化。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 h Beclin-1开始升高,6 h LC3Ⅱ/LC3Ⅰ表达上调。与对照组对比,NAC条件下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趋势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 h活性氧开始升高,给予NAC后表达下降。在NAC和雷帕霉素干预下,梗死面积缩小。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表达上调,活性氧水平升高,抗氧化剂可能通过激活细胞的自噬途径保护神经细胞,减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随损伤时间表达的规律,检测自噬体、溶酶体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周边区(皮质)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l、cathepsinB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hBeclinl阳性细胞增加(P〈0.01),24h达高峰,5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hcathepsinB阳性细胞增加(P〈0.01),12h达高峰,5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透射电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h即可见到损伤周边区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溶酶体增多,12-24h最为明显,持续到5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现为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B阳性细胞数随损伤时间而变化,以及缺血半暗带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自噬溶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于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存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min、30min、3h、6h、12h、24h、1d、3d,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阃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海马区Beclinl蛋白的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再灌注不同时间点U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再灌注6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组; 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周边区皮层神经元自噬,Western blot 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皮层USP10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皮层神经元中USP10及LC3B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模型组自噬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存活神经元数均于再灌注12 h最多(P<0.05),二者某种程度上趋势一致; 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标均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USP10及LC3B蛋白在模型组中表达上调(P<0.01),且于再灌注12 h组达到高峰(P<0.05); 透射电镜显示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自噬强度的变化与免疫荧光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早期脑I/R损伤中自噬的激活某种程度上可减轻神经元的损伤,而USP10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调控脑I/R中自噬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在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后海马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纽。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30min,3,6,12,24h,1,3d,使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各个时间点大鼠全脑缺血/复灌后海马LC3Ⅱ/LC3 Ⅰ蛋白的表达情况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现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海马区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开始上调,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LC3Ⅱ/LC3Ⅰ蛋白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es组、Res+PI3K抑制剂组,每组20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6 d,Res组和Res+PI3K抑制剂组腹腔注射Res(15μg/g,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前30 min,Res组和Res+PI3K抑制剂组先腹腔注射Res(15μg/g),然后,Res+PI3K组用微量注射器向右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3-MA 5μl(50μ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右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评估大鼠脑梗死面积,取材前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尼氏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尼氏体和自噬体数量;通过Q-PCR法检测脑组织自噬基因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损伤脑组织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I3K、mTOR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各自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模型组,Res组上述变化明显改善(P<0.05),而PI3K抑制剂明显抑制Res的作用(P<0.05)。结论Res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巴豆生物碱(Croton alkaloids,CA)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1/2,ERK1/2)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大鼠(48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CA低剂量组(12只)、CA中剂量组(12只)和CA高剂量组(12只),其余10只为对照组; CA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注射0.6、1.2、2.4 mg/kg的CA注射液,连续注射7 d; 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 应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情况;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uridine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ERK1/2、哺乳动物同源蛋白(Mammalian homologous protein,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A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 与CA低剂量组比较,CA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 与CA中剂量组比较,CA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CA可降低MCAO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修复MCAO大鼠神经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健康家兔16只,体重20~25kg,随机分为抑肽酶处理组(A组)和缺血组(C组),每组8只.利用"六血管"式模型阻断动脉3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4 h.A组于缺血前10 min静注抑肽酶30000 U·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组,观察大鼠日常行为,并对实验大鼠脑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部分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缺损症状;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皮质神经细胞层次紊乱; 银杏黄酮组与模型组比较, 病理改变减轻; 模型组神经细胞基质密度减低,胞质内空泡形成,未见明显核仁结构; 银杏黄酮组神经细胞变性程度较模型组缓解,细胞核内染色质较均匀;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黄酮组的GSH水平及CAT活力均升高(P<0.05);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NF-κ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银杏黄酮治疗后NF-κB蛋白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杏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自噬变化,并比较海马CA_1及CA_3区的自噬情况。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组(MCAO组)。HE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内自噬小体。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及Sham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海马神经元内有自噬体形成;自噬标记物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CA_1区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A_3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激活海马神经细胞内的自噬,并进一步引起细胞损伤;模型动物海马CA_1区的自噬水平显著高于CA_3区,暗示CA_1区对脑缺血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3-甲基嘌呤组(3-MA组),每组15只。制作脑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预处理及3-MA干预大鼠模型,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 B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P<0.05),脑梗体积明显减小(P<0.05),细胞损伤、坏死减轻(P<0.05),Beclin-1、Cathepsin B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L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弱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20 mg·kg~(-1)、50 mg·kg~(-1)、100 m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分别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I/R模型。观察脑梗死面积、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自噬水平。结果 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Bederson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Bederson评分均低于I/R组(P0.05)。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的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减少、凋亡率降低(P0.05)。与I/R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的神经细胞核双层膜结构尚完整,细胞器结构破坏较少。I/R组、雷帕霉素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caspase-3和P62水平均升高,Bcl-2、LC3Ⅱ、Beclinl、ATG5和LA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I/R组与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比较,caspase-3和P62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LC3Ⅱ、Beclinl、ATG5和LA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细胞结构损伤,减少脑梗死面积,减轻细胞坏死及凋亡,增加自噬水平,降低凋亡水平。黄芪甲苷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的自噬改善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期禁食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短期禁食组(Fasting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和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I/R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120 min后再灌注72 h。Fasting组大鼠禁食但不禁水48 h后给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MA组将3-MA 30μg溶于生理盐水10μl,于短期禁食前30 min行侧脑室注射给药,24 h后第二次侧脑室注射给药,共两次。脑缺血损伤检测指标为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容积。自噬的检测采用Westernblot测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72 h,与I/R组比较,Fasting组可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缩小脑梗死容积。Fasting组LC3-II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I/R组和S组。与Fasting组比较,3-M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扩大,脑损伤程度3-MA组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抑制短期禁食所诱导的自噬,短期禁食的脑保护作用消失。结论短期禁食通过诱导自噬的形成减轻其后发生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雌二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实验对照组及雌二醇治疗组,后两组又进一步分为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3h、6h、12h、24h 组,每时间点8只.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损伤及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见Hsp-70的表达; 雌二醇治疗组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损伤程度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半暗带区皮质hsp-70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2h 为表达高峰;而纹状体区其表达呈进行性下调趋势.结论 17-β雌二醇具有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半暗带区皮质脑保护蛋白Hsp-70的表达升高可能其是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血压大鼠在脑缺血损伤时的病理改变.方法 用线拴法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制作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高血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在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 高血压可经过多种机制加剧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老龄大鼠神经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方面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 青年(5月龄)和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均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 再灌注60 min后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和血浆,脑组织中ET,CGRP,NPY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老龄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青年对照组和青年模型组,老龄对照组脑组织中NPY低于青年对照组和老龄西药组,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与以ET占优势的CGRP与ET的平衡失调有关,由于老龄大鼠ET与CGRP间平衡失调和NPY的增龄变化使脑缺血再灌注后这些病理改变较青年大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些重要机制进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全身性反应,其机制包括:氧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损伤、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而褪黑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本文结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各个机制,对褪黑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作以简单的介绍。并对相关实验和研究给予系统性的回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GTF)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GTF的改变,同时测定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