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巨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予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巨刺针法与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较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1组为83.3%,治疗2组为9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0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及观察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脑血康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30%,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观察组降幅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邓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94-199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63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MESE、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在MMESE评分、简式FMA及Barthel指数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肢体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评分、平衡功能偏瘫恢复(Lindmark)评分、Fugl-meyer评价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FM)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偏侧瘫痪、神识昏蒙、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及头痛眩晕积分,NIHSS评分及Ashworth肌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ESS评分、Lindmark评分、FMA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RMS及F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增强肌力,并有助于提高患侧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ADL、认知功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获得较好效果,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桂枝汤加减泡洗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61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按照急性脑梗死规范治疗方案,均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组配合桂枝汤加减泡洗。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桂枝汤加减泡洗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辅治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辅治中风后遗症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就治疗痊愈及有效率对比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12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的康复训练和治疗,中医组给同时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中医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Fuel-Meyer及Ba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的低于对照组,Fuel-Meyer及Bathel指数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股四头肌RMS、FM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股四头肌RMS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中分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巨刺法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普通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组)、C组(巨刺联合中药治疗组),对比治疗前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值和ESS分值,用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对比部分血液流变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C组BI指数及ESS分值数最高,NIHSS分值最低,血沉、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为三组最低;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43%,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巨刺法能显著缓解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均为15 d.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7.08%,愈显率分别为81.25%,47.9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左刚  任聪颖  吴毅明  李赛赛 《新中医》2019,51(9):234-23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方法:将中风(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价肢体功能,采用下肢Brunnatrom功能评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步行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及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A评分、Brunnatrom功能评级、FAC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7天、14天,2组血清CRP、NO、Hcy水平均较治疗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促进神经修复,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利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细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研究组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按期分经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内科药物对症治疗,研究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按期分经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NIHSS)与运动功能(Fugl-Meyer)及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等中医证候评分、NIHSS与Fugl-Meyer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按期分经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可优化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神经与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9):1110-1112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黄芪15g组、30g组及60g组),并予常规基础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改善程度与黄芪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6):687-6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佐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1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依达拉奉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Fugl-Meyer(FMA)量表、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并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FMA量表、B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61-163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9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偏瘫、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等主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