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触发点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组加用腓肠肌、股直肌触发点毫火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毫火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侧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针刺.1次/d,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第1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跨步时长、平均速度、步频、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步长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针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可有效改善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毫火针治疗3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分别记录各患者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治疗4周后再次记录各患者MAS量表及NDS量表(肩关节及手)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MAS及N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毫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可降低患者MAS及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康复治疗的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肌力及三维步态分析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20例。康复治疗组予基础康复训练,每次45 min;生物反馈组在康复治疗组基础上予生物反馈疗法,每次30 min;电针+生物反馈组在生物反馈组基础上予电针治疗,针刺穴取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等,足三里、太冲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5 Hz。3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患侧胫前肌肌力,并测量3组患者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步频、步速)及运动学参数(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及最大跖屈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下肢FMA评分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康复治疗组(P<0...  相似文献   

5.
洪东方  李斌  李帅帅 《新中医》2021,53(18):142-145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Bobath 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并对2 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dl 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上肢FMA、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改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变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2组Ashworth量表等级评分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毫火针组为87.5%,优于普通针刺组的75.0%;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毫火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 :毫火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袁秀娜  高其芳 《河南中医》2013,(12):2111-2113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方法主要有:常规针刺疗法,阴阳平衡法,以中药为主的疗法,电针疗法等,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其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研究机制,为中医药综合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偏瘫痉挛状态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80%的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群之间的运动不协调性,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治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手综合征评分量表(S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计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和SHSS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得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相关结果期待将来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SP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CBM、VIP、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火针治疗SPA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2月,并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s共9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火针组在总有效率、治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SPAS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可靠,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低、样本小,仍需高质量和大样本的RCTs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步态分析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煜 《吉林中医药》2010,30(2):124-126
步态分析能客观、定量地反映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广泛,通过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图分析的测量,反映出偏瘫步态的特征,步态指标对临床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偏瘫治疗前后步态进行对比性研究可以评定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的常规药物治疗、井穴麦粒灸和现代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刘氏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S)、简式Fugl-Meyer量表(S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S、SFMA和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刘氏毫火针优于电针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手三阳经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卒中患者 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联合组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各 32 例。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采用毫火针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选用肌电值、Lindmark 评分、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1)治疗后,三组患者肌电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高于对照组,毫火针针刺联合组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 lindmark 腕部、总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腕部、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规针刺联合组及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手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 lindmark 手指评分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患者抓握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毫火针针刺联合组抓握评分高于常规针刺联合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的 C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常规针刺联合组患者 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毫火针针刺联合组低于对常规针刺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毫火针针刺手三阳经配合生物反馈能有效改善手部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具有"三高一多"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合并症多。卒中后痉挛是其常见的后遗症,发生率约为65%。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  相似文献   

16.
毫火针牵拉滞针术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上巨虚、足三里、犊鼻、承山及阿是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治疗手法,取穴、治疗时间及疗程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足下垂改善情况评估(参照Garceau标准),并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ovett肌力测定、改良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评定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下垂改善情况的优良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牵拉滞针术和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均有效,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毫火针针刺高应力点与常规穴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提供更佳的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28例)与常规针刺组(32例)。毫火针组按症状、触诊、影像学表现三步定位法,选取高应力点5~6个,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犊鼻、膝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SA)疼痛评分和患膝髌骨倾斜角(PTA)、外侧髌股角(LPA)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SA疼痛评分、PTA与LPA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毫火针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SA疼痛评分、PTA与LPA角度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毫火针组有效率为92.9%(26/28),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5%(28/32,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高应力点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能较好改善髌骨软化症临床症状并恢复髌骨生物力学结构。  相似文献   

18.
概述慢性肌筋膜炎的发病机理,介绍毫火针治疗慢性肌筋膜炎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探讨了其治疗原理和机制,阐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开展这项临床工作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亚男  沈燕  王舒 《光明中医》2013,28(6):1298-1299
中风病致残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由痉挛性瘫痪造成的,约有65%的存活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痉挛,其不但会引起肢体的疼痛还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探寻有效的治疗痉挛性瘫痪的药物和疗法,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也是困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难题。目前,以"简、验、便、廉"为特点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本院7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毫火针经筋刺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月随访三个时点,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在三个时点检测患者局部软组织位移值(D0.5kg)和局部软组织香蕉升指数(S)值,分析两组患者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改良Asheorth评级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升高,两组之间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软组织位移均有升高、香蕉升指数均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经筋针刺治疗卒中后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