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别记录病灶的大小和弹性评分,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9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中,肝泡型包虫病54例,原发性肝癌21例,肝囊型包虫病14例,肝血管瘤6例。超声弹性成像测得原发性肝癌和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面积、周长及体积均显著大于常规超声检查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泡型包虫病、原发性肝癌、肝囊型包虫病及肝血管瘤的弹性评分分别为(4.24±0.43)分、(4.57±0.51)分、(2.28±0.47)分及(2.50±0.55)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53,P0.01);肝泡型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的弹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定肝泡型包虫病病灶的硬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在肝肿瘤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31例肝肿瘤患者在阻断肝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患者生存时间7-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7月,大部分患者各种症状体征得到缓解。结论:本方法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更安全。方法简便,提高了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延长了生存期,尤适合有动静脉瘘的肝癌患者,此方法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肝脏实性占位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分别记录病灶的大小及弹性评分。弹性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最后与手术或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同一切面下,原发性肝癌和肝泡型包虫病组中,弹性成像状态下的面积、周长和体积均显著大于常规超声状态下的面积和周长(t= -3.164、-2.292、-2.359;-4.388、-2.442、-4.559;P= 0.005、0.033、0.029;0.000、0.018、0.000)。原发性肝癌的弹性评分显著大于肝泡型包虫病灶的弹性评分(t= 2.640;P= 0.013),肝泡型包虫病灶的弹性评分显著大于肝血管瘤的弹性评分(t= 9.136;P< 0.001)。结论 弹性成像能够很好的区分原发性肝癌、肝泡型包虫病和肝血管瘤的硬度,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能够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43例,有效率95.6%。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2例,胃溃疡1例。结论: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CHL,创伤小,可重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23)
目的探讨miR-106b-25基因簇(miR-93,miR-106b)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及靶基因预测。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注射0.1 ml泡球蚴组织匀浆液)、对照组15只(注射0.1 ml生理盐水),正常组1只(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1月、3月和6月肝脏标本,提取RNA并定量测定miR-93和miR-106b的相对表达量,预测miR-93和miR-106b的靶基因。结果在感染3月实验组小鼠的肝内miR-93和miR-106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04±1.776和5.901±2.921,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月和6月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物信息数据库比对后可知p21可能是miR-93、miR-106b共同的目的基因,主要发挥调控细胞周期及参与细胞凋亡等功能。结论miR-93和miR-106b在肝泡型包虫病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靶基因p21有关。miR-106b-25基因簇可能参与泡球蚴肝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归纳并分析冰雹型肝泡型包虫病的超声造影表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冰雹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超声造影声像图,结合镜下病理表现,归纳并探讨其造影表现模式。结果 病灶共有4种增强模式:(1)68.1%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2)14.9%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内部低增强”;(3)14.9%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内部片状增强”;(4)2.1%表现为“整体无增强”。不同增强方式的病灶最大径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边缘环状增强,内部低增强”的病灶最大径线明显小于“边缘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病灶边缘存在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的“边缘带”,病灶内部可见大范围坏死区,部分病灶内存在少量血供痕迹,部分病灶内残留正常肝组织与周围肝组织相连续。结论 冰雹型肝泡型包虫病超声造影模式具有一定特异度,超声造影实时动态成像可为探究病灶生物学行为与代谢活性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赵闯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S1):46-49
目的 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DWI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为200、600、800 s/mm2)扫描。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囊性和/或软组织成分,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病变数目为1.6个/例,平均最大径(4.6±1.2) cm。病灶位于肝右叶16例,位于肝左叶8例。b值为800 s/mm2时,病变囊性坏死部分ADC值为(2.98±0.86)×10-3 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84±0.52)×10-3 mm2/s。囊性病变DWI呈低信号6例,呈明显高信号16例,呈混杂信号2例;实性病变DWI均低信号病灶。结论 肝脏泡型包虫病DWI可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极为困难和复杂,由于肝泡型包虫病的病灶生长方式早期即可向周围浸润生长,到终末期,病变极易侵及胆道、肝门以及下腔静脉,更有甚者已经通过淋巴道和血管转移到腹膜后和远处器官如脑、肺等部位,常规手术治疗无法切除或达到根治的目的,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常表现为恶病质,因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目前... 相似文献
11.
1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泡型包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书邦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60-6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的新途径。方法:对5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在超声引导下和监视下穿刺采用肿块内多点注射纯酒精法进行硬化治疗,对于巨大肿块坏死液化者抽完液化液,注入纯酒精为抽出量地10~50%保留于液化腔。同时服用足量的抗包虫药。结果:5例8个肿块全部有效,显效3例,肿块缩小20%以上并有明显钙化,好转的2例肿块亦有所缩小并出现钙化征象。穿刺最多的11次,平均5次,无一例出现腹痛、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观察最长的56个月,平均29个月,未发现包虫种植扩散的任何迹象。结论:本研究认为: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轻微、安全实用、疗效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肝泡型包虫病B超误诊为肝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47岁,青海湟源籍。主诉上腹隐痛一年,加重三月。查体:一般状况较佳。肝大在剑突下触及五横指,并扪及包块,质硬,边界尚清,不活动,有轻度压痛。血常规检验正常,嗜酸粒细胞2%,Casoni试验阳性,AFP两次试验分别为6ng/ml和2ng/ml,肝功正常,HbsAg阴性,X线胸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藏汉双语式思维导图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应用藏汉双语式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治疗依从性、肝泡型包虫病相关知识问卷及满意度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藏汉双语式思维导图模式应用于肝泡型包虫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和满意度,是一种方便、高效、低成本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志红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0)
患者女,79岁.因腹胀,双下肢肿10d入院.体检:腹膨隆,剑下及肝区轻压痛.使用两门子ACUSON Atares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所见:肝脏体积增大,右肝前叶为主探及一大小约12.0 cm×11.8 cm×8.5 cm实性团块,浸及部分尾状叶及第二肝门区,与肝组织界限欠清晰.团块内部稍强与稍弱回声间杂,并可见密集点状、小结节状钙化,后方伴明显声衰减及声影,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肝左静脉汇人下腔静脉处狭窄,内径约0.2 cm(图1),局部血流加速,Vmax:2.05 m/s(图2),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显示不清,2支静脉的远端内径增宽、迂曲,管腔内血流呈“自发显影”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泡型脑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I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其中7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1例病灶脑内弥漫分布,且大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在T_1WI呈蜂窝状或类圆形等、略高信号,T_2WI呈明显低信号,其内信号不均,见多发小囊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内无明显强化,壁厚薄较均匀,表面欠光滑。病灶周围见明显不规则水肿。结论泡型脑包虫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加深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